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实训总结报告

工程实训总结报告

工程实训总结报告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学来到了最后一年,在这学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程实训。

这次工程实训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开设的。

本次工程实训共分两部分:一校内实训首先我们进行的是校内实训,校内实训主要是联系理论知识动手操作,做实验。

我们第一个做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实验。

通过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我们了解受弯构件中的极限强度、挠度。

裂缝开展及破坏特征。

根据实测结果的整理分析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提高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熟练利用现有测试仪器进行实验分析。

这个实验采用的是分级加载荷载的方法。

支承力采用反弯梁式加荷架,为保证梁的纯弯段,采用两点加荷,分配梁与之配合使用。

加荷步骤①在估计的抗裂荷载前分三级加荷。

如仍未裂,再少加些,直至裂缝出现,记下荷载。

每次加荷后五分钟读百分表,应变仪量测试件支座及跨中位移值,纵向应变值。

②裂后至使用荷载分两次加荷,每次加荷五分钟读百分表、应变仪。

到使用荷载时用读数放大镜读最大裂缝宽度。

③使用荷载至计算Mu值之间分三次加荷,前两次都读百分表,应变仪,第二次读后拆除百分表。

至第三次加荷后仍不破坏,再酌量加荷至破坏,记下破坏荷载并注意观察梁破坏在试验前,应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了整个试验目的和试验方法后才开始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各种测试仪表,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

实验中严禁碰撞仪表、导线,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加荷要均匀缓慢,按照电子的指示值准确加荷,读数要准确,记录要认真,并随时相互校核。

在构件将破坏前,要及时安全的把仪表撤除。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我们分组做了普通回弹仪测量混凝土强度的实验。

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首先划好测区,一个测区的面积不宜小于20cm×20cm,每一测区宜测定16个测点,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不宜小于3 cm。

测点据构筑物边缘或接缝的距离不宜大于50 cm,并不小于20 cm。

将将回弹仪的弹击杆顶住混凝土表面,轻压仪器(切不可用力过猛),使按钮松开,弹击杆徐徐伸出,并使挂钩挂上弹击锤。

使回弹仪对混凝土表面缓慢、均匀施压,待弹击锤脱钩,冲击弹击杆后,弹击锤即带动指针向后移动,直至到达一定的位置时,指针块的刻度线即在刻度尺上指示某一回弹值。

使回弹仪继续顶住混凝土表面,进行读数并记录回弹值。

如条件不利于读数,可按下按钮,锁住机芯,将回弹仪移至其他处读数,精确至1个单位。

逐渐对回弹仪减压,使弹击杆自机壳内伸出,挂钩挂上弹簧锤,期待下一次的使用。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测区应避开位于混凝土内保护层附近设置的钢筋。

测区宜在试样的两相对表面上有两个基本对称的测试面,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一个测区允许只有一个测面。

测量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测区表面应清洁、干燥、平整,不应有接缝、饰面层、粉刷层、浮浆、油垢、蜂窝、麻面等,必要时可用砂轮清楚表面的杂物和不平整处,磨光的表面不应有残留粉尘和碎屑来保证我们的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校内实训我们还听了汪老师的专题实验技能训练讲座。

汪老师讲解了电阻式应变片的使用方法、电阻应变片的结构、桥梁病害、桥梁病害诊断、桥梁动载实验、桥梁评定与检查、桥梁结构诊断与评价、桥梁新型无损检验与评定技术等实验。

其中着重讲解了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阻应变片的结构中,敏感栅是应变片中把应变量转换成电阻变化量的敏感部分,它是用金属丝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单丝或栅状体。

引线是从敏感栅引出电信号的丝状或带状导线。

(1)粘结剂:是具有一定电绝缘性能的粘结材料,用它将敏感栅固定在基底上。

(2)覆盖层:用来保护敏感栅而覆盖在上面的绝缘层。

(3)基底:用以保护敏感栅,并固定引线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

电阻应变片能将力学量转变为电学量是利用了金属导线的应变——电阻效应。

非平衡电桥测量质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试件的表面,应变片的两端接入测量电路(电桥)。

随着试件受力变形,应变片的电阻丝也获得相应的形变使电阻值发生变化。

由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可知,当应变沿应变片的主轴方向时,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和试件(本实验为悬臂梁)的主应变成正比。

所以只要测出应变片阻值的相对变化,便可得出被测试件的应变。

本实验用平衡电桥测量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

应变片由金属电阻丝制成,当其内部通电流或环境温度变化时,均能引起电阻丝的阻值变化。

温度引起的阻值变化与应变引起的阻值变化同时存在,从而导致测量误差。

温度补偿片在实验中,如果温度发生变化, 应变片的阻值将随之改变, 故测量结果中也将包括温度改变引起的虚假应变。

为了消除温度的影响,常采用补偿片法。

即在与被测试件材料相同的另一试块上,粘贴上与工作片型号相同的电阻片,并放置在与被测试件相同的环境下,且不受力。

通过讲座的形式我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更好的学到了知识。

而且通过讲座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更好的弄懂明白实验的一些操作规范,实验要领,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二校外实训校外实训主要是让我们现场学习技能知识。

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社会接轨,更好的知道学到知识。

首先我们去了郑东新区制梁场。

现场观摩箱梁的制作工艺,安装过程。

学习了解有关箱梁制作和架设的有关知识。

制梁场的乔工给我们讲解了箱梁的施工工艺:砂石料进场、检验——施工配合比——模板、钢筋检查——混凝土拌合——浇筑底腹板间变截面混凝土——浇筑腹板混凝土——补齐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人工整平、抹面——自热洒水养护或蒸汽养护:同时乔工还给我们讲解了箱梁模板安装施工工艺流程:确定梁型——检查支座中心线位置、四支点标高、底模反拱、平整度——安装测模——整体吊装钢筋——安装端模——穿内模——(检查桥面长宽、中心线偏离)浇筑梁体混凝土——梁体养护——拆除端模、松开内模(预拉张)——拆除内模——初拉张。

在制梁场我们学习到了箱梁的制作工艺和安装工艺,而且我们更是通过现场的边看边学更好的掌握了有关知识。

特别是看到箱梁里面绑扎的钢筋的时候,给我们心灵一个震撼,那全是钢筋铺成排,给我们一种工程浩大的感觉。

我们现场看了钢筋的绑扎,同时通过给我们讲解我们知道:预制梁体的钢筋应进行整体绑扎,先进行底板及腹板钢筋的绑扎,然后进行顶板钢筋的绑扎,定位网钢筋应位置准确,以确保预应力管道的平顺,当梁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相碰时,可适当移动梁体的构造钢筋或进行适当弯折。

对预应力筋竖弯及平弯处的箍筋应特别注意绑扎牢固。

在绑扎梁体钢筋时应同时绑扎桥面及横隔板的预留钢筋,在钢筋较密处,应注意混凝土的灌注通路,必要时将相邻钢筋成束绑扎。

梁体钢筋最小净保护层除顶板顶层为30mm外,其余均为35mm.绑扎铁丝尾段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当采用垫块控制净保护层厚度时,垫块应采用与梁体同等寿命的材料,且保证梁体的耐久性。

桥面泄水孔处钢筋可适当移动,并增设螺旋筋进行加强。

绑扎钢筋时注意预埋承轨台、电缆槽、疏散平台、吸音槽、接触网支柱及梁端伸缩缝配件。

钢筋复试合格后,其表面仍保持洁净、平直。

钢筋在预制厂钢筋车间内统一成形后按绑扎进度分批运往绑扎现场。

直径在16mm以上的钢筋采用电焊连接,其焊接长度:单面为10d,双面焊为5d(d为钢筋直径),配置在同一截面的接头严格按施工规范执行。

而工地现场看到龙门吊等大型施工机械在那里作业让人不禁有种波澜壮阔的想法感觉。

通过那次在制梁场的现场观看我们都深深的感到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学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来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还应该多走出来,走进社会多体验感受生活,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在工程实训中我们还自发组成小组去施工现场去观摩学习。

我们在现场观看箱梁与桥墩的连接,支座的作用,讨论支座的寿命,更换,箱梁的制作,架设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现场的观察和讨论以及网上的查询,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

支座的作用,减缓冲击力,减震等作用。

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我们通过网上查询得知支座的材质,明白支座是有一层橡胶一层钢板制作而成这样才能既保持其刚度也能保持其弹性。

更好的给车、一种更好的享受。

而由于橡胶的材质问题,我们知道橡胶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空气中容易受到氧化,所以其寿命不会很长,这就牵扯到支座的寿命问题,我们只有及时更换坏掉的支座才能更好地保护箱梁、桥墩避免更大的财产损失。

通过我们的讨论和网上的相关知识的查询,我们知道支座一般的寿命在1-2年,我们应该及时观察更换坏的支座。

通过本次的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还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我们在施测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让我们明白十分基础的知识,有了一定雄厚的基础才可以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此次实习不仅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因为我们大家都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

只有这样,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才会得心应手,少走弯路。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一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虽然这次工程实训结束了,但是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团队合作的关系等等,我想它会使我受益终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