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教会学生感恩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应该要引起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一:《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方略探究》摘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

然而学生的感恩心具备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因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入手,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与家长配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生和谐一、小学感恩教育的研究意义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

树立感恩情怀,怀有感激之心去对待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爱社会,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

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

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一)家庭方面小学生感恩情感比较丰富,觉得帮助别人与被别人帮助会有发自心底的感动与快乐。

说明也平时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但感恩父母的行为较缺失也是由于大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受到过多的呵护和关爱,造成了孩子依赖心太强和寄生思想,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会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因此,造成了许多青少年身上出现了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如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缺乏对父母的孝顺,对别人呈现得较为冷漠。

反而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二)学校方面由表4可知,只有10%的学生经常随手乱扔垃圾,大部分的学生会积极爱护校园一草一木。

这说明目前学校在针对小学生在保护环境、感恩自然方面的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表3可知,学生自尊心理较强,这跟平时教师的课堂教育是分不开的。

有些教师因为平时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的叛逆心理就会凸显。

长期以往学校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老师表现出不尊重的行为。

学校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一旦学校没有给予学生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过度关注个体智力发展,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智力的发展中,道德教育缺乏时效性,那么,学生感恩意识将会严重缺失。

(三)社会方面教育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相互影响的。

道德品质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与协助。

因此,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社会大环境也要负有一定的责任。

实际上,感恩教育是一个关系社会和谐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方应携手全力支持构建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走进学校生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坎里。

三、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方略(一)感恩教育活动活动主题分类1.感恩大自然,乐于实践(1)组织学生观看万泉河,在河边进行野炊活动,让学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2)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

(3)给野生动物小鸟做窝,买鱼苗放鱼苗活动。

(4)为西部治沙活动捐款等。

2.感恩社会,帮助他人(1)结合“五一”、“十一”长假,同学们纷纷走进了社区、幼儿园、敬老院和福利院,开展小队活动,让同学们从学校走入社会这所大课堂,并在其中学会求知、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2)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举行义卖旧书本、红领巾活动,义卖所得全部纳入学校爱心基金,用于帮助身边困难的伙伴,使同学们在奉献自我中学会感恩社会,帮助他人。

(3)每周一,利用升旗仪式作题为《学会感恩,做真正快乐的人》的国旗下讲话。

(4)不乱闯红绿灯,义务参加公路执行员活动。

(5)自己绘画宣传参加公益活动,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等。

(6)拟发给家长的一封信《学会感恩从我做起》。

3.感恩父母,学会回报(1)结合母亲节、父亲节,少先队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同学设计一份感恩活动方案,并付诸实践。

(2)自己动手,给妈妈准备制作一件小礼物,送上对妈妈的祝福。

(3)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爱好,问问父母有什么心愿,陪父母一起做一件家务。

(4)以“学会感恩”为主题开展征文和板报评比,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展示。

4.学习先烈,感恩生活(1)每周四的红领巾广播台播放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烈士。

(2)少先队大队部在各中队推荐的基础上,举行“珍爱生命——感恩幸福生活”的演讲比赛。

(3)义务给烈士家属打扫卫生,定期访问烈士家属。

(4)给比自己小的孩子讲授烈士故事,传承烈士精神。

5.学会感恩,收获快乐(1)以中队为主体,开展“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活动。

(2)各中队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学校将组织进行评比。

(3)看一部感恩的电视片。

(4)音乐课上学唱一首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朋友》、《懂你》等。

(5)美术课上画一幅感恩的画——心中最想感恩的人或物。

(6)利用社会课了解西方的感恩节、并知道我国“母亲节、父亲节”的由来。

(7)语文课围绕“感恩教育” 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

(8)在母亲节、父亲节当天,组织学生参与“学会感恩,祝福父母”活动,让孩子的感恩祝福感动每一个家长让每个孩子在学会感恩中成长。

参考文献:[1]于新建.素质教育探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2]刘建岭.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2005.[3]庄端.感恩教育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探讨[N].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12).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二:《小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摘要:感恩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它与和谐校园建设有紧密的联系,没有良好的感恩教育,就没有持久和谐的校园。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感谢父母生养之恩,感谢师长教导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祖国养育之恩,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良好校风,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感恩;教育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家庭视为掌上明珠,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导致很多孩子认为长辈的付出理所当然,感恩意识淡薄。

因此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重树传统美德,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也很有必要。

1.目前学校感恩教育的现状1.1由于当前升学的激烈竞争和家长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学校和家长重"智"轻"德"。

目前,一些学校和家长认为感恩教育是小事,以学习成绩和学习分数来代替感恩教育,致使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感恩都不懂。

1.2重知轻行。

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在理想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得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知识传授多,行为训练少。

1.3重内轻外。

一些学校只重视学校范围内的感恩教育,而忽视家庭和社会的感恩教育,没有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使得一些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感恩行为表现欠佳,校内校外判若两人。

2.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定性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

我们说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对于个体,不仅是道德教育,也是人生观、世界观、理想的教育。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感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知恩教育,就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更需要感恩教育。

3.感恩教育从小事做起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

感恩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小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爱护身边的人做起,在生活的实践中感恩。

为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勇于实践,真诚地去报答身边的人。

3.1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要教育小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感恩。

因为父母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

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教育小学生报答父母之恩,可从下面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让父母省心;在双休日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叠被、洗碗、拖地板、烧饭、做菜等;自觉完成作业,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适逢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或为父母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3.2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恩。

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正是教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小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因此,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3.3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

同学是孩子们心中最纯也是最真的朋友,这是因为同学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是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的好伙伴。

朝夕相处,心有感激,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3.4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祖国、社会、个人的关心和帮助,为此,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为他人有贡献的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4.注意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效果4.1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资源。

①利用有特殊意义的重大节日,集中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清明节等。

②用先进典型和身边可亲可学的楷模,广泛深入开展活动。

③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让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④重视学校与家庭的统一协调,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4.2以少队部为龙头,以课堂、校园为主阵地,以班主任、家长为主力军,以科任老师为同盟军,以上题班队会等为主要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