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历史评价影响类1.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
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
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2.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
”此现象()A.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B.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C.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D.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3.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
”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B.老子的辨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D.墨子的非攻主张4.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
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
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
”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5.有学者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A.实质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B.容易产生多数人的暴政C.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D.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权力6.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主要得益于()A.实行财产等级制B.废除债务奴隶制C.实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四百人会议7.古代雅典制度在当时就有人视其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统治。
中世纪时期,雅典民主制基本不为人知。
文艺复兴后,雅典民主制被西方人重新发现,17~18世纪,民主仍是一个贬义词。
19世纪中叶以后,肯定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和政治界的主流观点。
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反映出()A.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B.历史结论取决于现实的需要C.历史评价总带有时代性D.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8.《西方文化概论》在评价罗马法时说道:“它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反映了极其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属于罗马法中常变常新的动态部分。
”这里的“它”指的是()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9.对于二战中的中日战争,一种叫法为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Japan),另一种叫法为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对此评价合理的是()A.两种叫法无本质上的区别B.前者凸显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C.两种叫法都不利于史学研究D.后者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别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限制。
与英国相比,此规定的政治影响是()A.让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B.使议会的权力急剧膨胀C.有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D.导致倒阁现象频繁发生11.一位历史学家写道:“从民族的历史看,军事失败不是民族的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缘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文中的“军事失败”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
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
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14.“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C.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D.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进程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美国的对外扩张及战争,美国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
“美元过剩”的影响是()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标志着美元体系的崩溃C.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平衡D.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16. 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
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
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由此可知这次会议()A.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的作用B.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材料中“对刘贺的不同评价”不一定就是文献史料作伪,故A项错误;孤证不立,多种史料的互证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与材料中“考古专家”“据史书记载”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反映了该项历史研究个案的阶段性成果,会逐步接近真相,并非所有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故C 项错误;历史记载可以互证,不一定“要经过考古”,故D项错误。
2.答案D解析材料仅体现科举制对社会阶层的影响,未体现对文化的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并不能得出科举制促进民族融合的影响,故B项错误;科举制推动庶族地主的崛起,但庶族地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凭借军功就逐渐崛起,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科举制推动平民升入社会上层,因而会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故D项正确。
3.答案C解析A选项属于儒家思想,与材料“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不符,故A 项错误;B选项属于道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材料“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慈惠廉爱……无文学”可知是法家重刑罚的法治思想,这一思想违背了人性,因而“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最终因暴政而灭亡,故C项正确;D选项属于墨家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不符,故D项错误。
4.答案B解析“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 项错误;因为隶书相比小篆更简化而且更容易辨认,从而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纵深交流与融合,故B项正确;书法艺术成熟于魏晋以后而非秦汉时期,故C 项错误;秦始皇创建大一统帝国属于政治方面的功绩而非文化领域的成就,故D项错误。
5.答案B解析雅典民主政治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可知是多数人专政,“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可知易产生多数人的暴政,故B项正确;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加强了贵族的权力,故D项错误。
6.答案A解析材料中“权威的根基”表明贵族对政治的垄断,根据梭伦改革内容,实行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与材料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不符,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与材料中“梭伦改革时”不符,故C项错误;建立四百人议事会,是基于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与材料中“主要得益于”不符,故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得不同时期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不同,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结合“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后”“17~18世纪”“19世纪中叶以后”可得从现实的需要来肯定或否定雅典民主制,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无体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出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变化,不涉及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故D项错误。
8.答案C解析在罗马帝国时期,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断加入对法律制度造成的影响,习惯法本身没有变,问题是法官解释法律的随意性,故A项错误;公民法只适用于共和国的公民,不会常变常新,故B项错误;由于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不断有其他的法律加入,所以造成了万民法常变常新的现象,故C项正确;自然法强调自然通行一种普世的原则,与社会道德的正义相关,不会经常变化,故D项错误。
9.答案B解析女王什么都不做说明她并不独断专行,故A项错误;女王什么都不做,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的特征,故B项正确;女王什么都不做,说明她没有掌控议会,故C项错误;英国内阁是首相领导的,不是女王,故D项错误。
10.答案D解析材料讲的是限制而非扩大总统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宪法的内容只是在限制共和国总统的权力而非扩大议会权力,故B项错误;与英国相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只能使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进一步萎缩,而这并不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故C项错误;总统解散议会的限制较为严苛,而议会对内阁行使的不信任权却没有制约,这种规定必然使得内阁由于议会频繁的使用不信任权而频繁倒台,故D项正确。
11.答案B解析《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作品,与材料中描述的文学艺术流派风格相吻合,故B项正确。
12.答案B解析从材料“在意的不是局部细节的真实和完善,而是变动不居的光色和由此产生的氛围”,可知是重视光与色变化的印象画派风格,A项是浪漫主义风格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故A项错误;B项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故B项正确;C项是20世纪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图》,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现代主义美术风格,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