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题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题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题复习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写在题号前1.清朝学者赵翼在某首诗中写道:“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A.秦始皇B. 汉高祖C. 宋太祖D. 元世祖2.宋太祖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他的这种认识导致北宋时期出现的军事特色是()A.守内虚外B. 内外兼顾C. 守外虚内D. 内外皆虚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B. 避免地方官吏贪污腐败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D. 解决支付给辽、西夏岁币的财政困难4.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收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

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民族关系的发展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主人端上占城稻米饭给你吃B.主人家的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C.主人告诉你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6.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

以下选项中,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C.城市中出现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上7.一位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的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1000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是世界上最繁荣的。

”以下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图片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8.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

这种创新与繁荣的表现是()A.发明雕版印刷术B.发明火药C.改进造纸术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9.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

在某展厅中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为该展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①《清明上河图》(局部)②南宋纸币“会子”铜板拓片③《货郎图》④市舶司遗址A.宋代商业繁荣B.宋代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交融10.某班在历史课堂上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代已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是()A.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B.东京是当时最大的城市C.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D.广州等地造船业发达11.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的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上万”。

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A.汉代长安B.唐代洛阳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12.唐宋时期,众多的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改进B.印刷技术的改进C.国家政策的支持D.对外交流的发展13.“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

”这两句诗,除了具有讽刺的意味外,同事、时也()A.说明了知识分子收到社会平[普遍尊重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14.下列所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①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②瓦子(舍)在城市中出现③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④句子长短不一的新诗歌体裁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5.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

太祖兴,国大明。

”其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16.创作了悲剧《窦娥冤》的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A.白朴B.王实甫C.马致远D.关汉卿1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以下事件中,发生在元朝的是()①建立了蒙古汗国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③灭掉西夏政权④灭掉南宋政权A.①②B.③④C. ②④D.①④18.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元朝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中书省C.行省制D.尚书省19.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

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①《史记》②《论语》③《资治通鉴》④《红楼梦》A. ①③④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2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座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连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这一现象说明()A.丞相的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和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22.下面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皇帝政府构架(改制前)皇帝政府构架(改制后)丞相吏户礼兵刑工吏户礼兵刑工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23.下面所示的内容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皇帝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吏户礼兵刑工A.中央集权弱化B.地方权力加强C.君主专制加强D.社会秩序动荡24.“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这一现象发生在()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5.英国史学博士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其他任何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以说不是它的对手。

”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戚继光抗倭B.郑和下西洋C.郑成功收复台湾D.平定葛尔丹叛乱26.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下列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27.他的足迹,“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他是()A.张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28.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保护中原的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北京故宫29.下图出自“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书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30.下列著作和作者的搭配,正确的一组是()①《农政全书》——徐光启②《天工开物》——宋应星③《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④《水浒传》——施耐庵⑤《红楼梦》——董其昌⑥《西游记》——吴承恩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⑤⑥C. ①②③④⑥D. ②③④⑤⑥31.2015年,中国科学院的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古代任务中,与屠呦呦同属于医学领域的是()①华佗②张仲景③李春④祖冲之⑤李时珍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②③32.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

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知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的军队,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

他是()A.阿骨打B.忽必烈C.努尔哈赤D.皇太极33.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按照公元纪年法,这一年属于()A.16世纪40年代B.16世纪50年代C.17世纪40年代D.17世纪50年代34.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

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康熙亲征葛尔丹D.雅克萨之战35.“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所,则地当归我……”对侵略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36.下列事件中,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是()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②元朝设置宣政院③郑和下西洋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A. 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37.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此论断评价的是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禁止对外贸易C.加强思想控制D.拒绝西方殖民38.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历来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清朝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西域都护B.设置安西都护府C.设置宣政院D.设置伊犁将军3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边境管理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朝为开发北疆兴修灵渠B.郑成功收复台湾,加强台湾同内地的联系C.汉武帝设置西域都护D.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40.下列作品中,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地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A.《水浒传》B.《红楼梦》C.《牡丹亭》D.《本草纲目》41.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下列哪一项治国措施最能直接体现这个观点()A.选用良臣,提高行政效率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简法轻刑,重新修订法律D.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42.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

后人称他为“诗圣”。

他是()A.王维B.李白C.杜甫D.白居易4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行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日本4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A. 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 ④②③①45.《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依据哪个历史人物创作的()A.玄奘B.鉴真C.戒贤D.普照46.“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评述的是()A.唐蕃和亲的意义B.宋夏议和的影响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D.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47.“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重视纳谏B.轻徭薄赋C.任用姚崇为相D.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48.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A.秦灭六国B.西晋灭吴C.隋灭陈朝D.元灭南宋49.宋代诗人汪洙的《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