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后感分享一切皆浮云,健康才是真

读后感分享一切皆浮云,健康才是真

读后感分享一切皆浮云,健康才是真读后感分享一切皆浮云,健康才是真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不管怎样生活,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正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我一本书,淡雅的封面,透着淡淡的书香,没有过多的冗余,封面的颜色让我觉得柔和而舒心。

一看题目“此生未完成”,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瞥了一眼,作者于娟,以前对她不是很了解,于是上网查阅了一些关于她的资料。

1978出生的她,曾是复旦大学的一名教师,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被判只有一年半载的生命,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通过“复旦教师抗癌
记录”的微博、“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记录她生命最后的旅程。

01
一切皆浮云,看轻名权,学会放下
书中开篇就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不禁叩问自己的心灵,幸福是什么?我们眼中的最好的生活到底是
什么样的?纪德在小说《背德者》里说:“人们最动人心弦的作品,总是痛苦的产物。

幸福有什么可讲的呢?除了经营以及后来又毁掉幸福
的情况,的确不值得一讲。

”很多东西,只有当我们快要失去的时候
才倍感珍贵。

生命如是,感情如是,亲情也如是。

我们总是期待着地久天长,却不懂得去经营和珍惜,等到真正大彻大悟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如此看来,生活知足为好,人生追求什么完美?能够每天快快乐
乐的活着就是最好的了。

于娟说过“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
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真的很感同身受,对于生活,我们是不是显得太过于急促了。

我们总是想把很多很多的事最好能以最高的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或者把几年才能完成的目标最好能浓缩在短时间里达成,明明知道不可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却还是乐此不疲重复着。

于是,我们用自己的身体获得了我们自己自认为想要的东西,可是这些真的使我们内心想要的么?我们可以获得金钱、名誉、房子、汽车……但是你真的快乐吗,有像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的快乐吗?就算赚到的金钱是别人的两倍,但是你拥有的快乐会是别人的两倍么?
于娟用她的真实事例告诉我们,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

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即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是谁而已。

”人名和名人的刹那转换,那是压在
心口的一块大石,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些外在虚无的东西,有的没的,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们要学着看轻,去听听自己内心真的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于娟说“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

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

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

”面对社会、生活给我带来的形形色色的诱惑,该放手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放下。

佛经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人生最难的不是如何去拥有而是该怎样学会放弃,这不一定是结束,新的开始将来临。

生活有些东西,你不舍得丢弃,它便会成为你生活的桎梏,学会舍得,才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潇洒生活,才会有一个独特的人生。

有的人不舍放下名利、权力而舍弃自己的健康和身体,到最后只能是得不偿失,只能注定是一个悲催的人生。

人走到最后一刻才明白最宝贵的应该是什么,于娟所说的所谓“浮云”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只有在生命即将消失殆尽之时才能意识到自己以前所追求的那些不
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02
活着就是王道,
健康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功。

整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如何坚强并乐观的对抗病魔,反省了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以生死经历总结出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观点,以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鼓励更多人感恩生活,善待生命,总结出“活着就是王道”的生命真谛。

于娟说:三十岁之前的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自己有着太多的欲望和执著,从没有“只要活着就好”的简单。

“只要活着就好”,这简单的六个字中透着些许无奈和对生命的大彻大悟。

生与死本来就是人生的大问题,对于这一本用生命的最后关头写出来的文字。

每句话都是充满了生命的智慧,能够这样从容地渡过最后的时光,本来也是活着的一种境界了。

一个人活着,喜欢夜夜笙歌也好,喜欢周游世界也好,总需要拖着自己的身体去做。

活着才是王道,健康活着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不该在失去的时候才懂的珍惜。

生命是顽强,生命是乐观,生命是延续。

于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留恋,对亲人的不舍,对病痛的坚强,对生死的通达态度,感动了我,和和我一样千千万万的读者。

也提醒了着我们,不管怎样生活,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健康就是一个空心的玻璃球,掉下去以后就碎了;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一个皮球,掉下去以后还可以弹
起来。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有能力做你想做的事,爱你所爱的人。

只是,我们一直都活在压力下,而丢掉了原本自己心底想要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就好像总是缺失了什么。

一个人活着,喜欢夜夜笙歌也好,喜欢周游世界也好,总需要拖着自己的身体去做。

活着才是王道,健康活着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不该在失去的时候才懂的珍惜。

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相反的事儿了。

其实我们都在写着“生命日记”,用着自己的生命去书写自己的生活。

03
思考生命的本质,谱一曲生命礼赞。

读完整本书,对于作者,我更多地是带着一份敬重和钦佩。

于娟让我敬佩和感动的是她面对癌症的那份坚韧和勇气,以及在遭受病痛折磨时还能如此乐观和豁达。

看着书中这些灵动的文字,真不像是一个抗击癌症的人能写出的,这中间需要多少毅力!看着这本书的
书名《此生未完成》,此生未完成,确实是这样,对于娟而言,此生
太短,有太多太多的依恋和不舍。

于娟引用尼采的话“那些没能杀死我的,将使我变的更加坚强。

”和鲁迅的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
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
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末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末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面对病魔,于娟不屈,始终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他人,她知道自己若是把痛苦表现出来,这带给她家人和朋友更大的痛苦。

她可以算作我眼中的“勇士”,那些苦难,也使得于娟更为坚强!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如不亲身经历,大多数人还是不会“悔改”,“毫无必要”的压榨或消耗自己的生命总是理所当然,等身体垮掉时,又
才幡然醒悟自己亲手毁掉自己的幸福。

也许人真的要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平时身体好的时候没想过生老病死,离别感伤。

若是明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倒计时,和亲人朋友的相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恐怕每个人心中涌起的除了绝望之外更多的是空白。

生命太脆弱,用健康代价换来的那些所谓的物质在生命面前显得尤其渺小。

当我们面对死亡时,一切都是显得那样微不足道,就像书的封面上写的“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难道我们真的要经历这样的时候,才能大彻大悟么,可是,用生命去参悟人生意义的时候,是否代价过于大了呢?
于娟让我想起了女漫画家熊顿,30岁的熊顿在与淋巴癌抗争1年零3个月后离世,她以自身经历创作的幽默漫画《滚蛋吧肿瘤君!》让千万读者“笑着流泪”。

她同样以她的乐观“弹指笑对高唱滚蛋吧肿瘤君,泰然处之涂绘人间爱正能量”。

我又不禁想到了前不久阅读的《重生手记》的作者凌志军,面对病魔他把他遇到的问题和看病的经历与一些心得感受分享给读者,用自己的切身经历鼓舞千千万
万和他一样的病患。

这些人让我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的同时,更多的是多了一份尊重和崇敬。

他们把生命的感悟带给千千万万的读者们,让我们能够重新暂停一下忙碌地生活,思考一下生命。

于娟虽然没有敌过病魔走了,但是还有千千万万像于娟一样的人,同样是用生命去抗争着,坚强地活着,我们说“于娟精神”生生不息。

“此生未完成”,那就再待来生吧,相信生命不息,只要有人的一天,故事总是不断地上演。

时光匆匆,带走的是痛苦和惋惜,留给我们的是生命中永恒的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