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

利津县广源沥青有限责任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预案编号:GYLQ-AQ-0301实施日期:2017年3月1日编制人:签发人:二0一七年三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了正确、迅速和有效地处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88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关健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利津县广源沥青有限责任公司关健装置、重点部位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3、应急预案体系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1)组织体制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中的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功能部门包括及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消防、医疗机构等,应急指挥是在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及场内指挥系统,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

(2)运作机制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应急机制及这四阶段的应急活动密切相关,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4个基本机制组成。

统一指挥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应急指挥一般可分为集中指挥及现场指挥,或场外指挥及场内指挥等。

无论采用哪一种指挥系统,都必须实行统一指挥的模式,无论应急救援活动涉及单位的行政级别高低和隶属关系不同,但都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行动,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统一号令,步调一致。

分级响应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的分级响应的机制,扩大或提高应急级别的主要依据是事故灾难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是“升级”的最基本条件,扩大应急救援主要是提高指挥级别,扩大应急范围等。

公众动员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3)法制基础法制建设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及应急有关的法规可分为4个层次;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如紧急状态法、公民知情法和紧急动员法等。

由政府颁布的规章,如应急救援管理条例等;包括预案在内的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政府法令,规定等;及应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等。

(4)保障系统列于应急保障系统第一位的是信息及通讯系统,构筑集中管理的信息通讯平台是应急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应急信息通讯系统要保证所有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物资及装备不但要保证有足够的资源,而且还要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人力资源保障包括专业队伍的加强、志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应急财务保障应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基金等,以保障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反应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4、应急工作原则(1)扁平化原则,应该以简单有效为宜,指挥系统不宜过大,层次不易过多,以免造成命令偏差,发布命令时间过长等情况,延误最佳作战时机,影响事故救援效果。

(2)权威性及灵活性结合原则,事故现场原测上应坚持命令的权威性,遇紧急状况可适当采取灵活措施。

(3)准确性原则,现场指挥发出的命令准确、明了、简短。

(4)分级指挥原则,事故救援现场比较混乱,各救援队伍坚持分级指挥原则,各救援队伍指挥对总指挥负责。

(5)以人为本的原则,救援指挥的各种命令都应该建立在以认为本的原测上,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应该以抢救现场伤亡人员为基本原则,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应充分保护救援人员的生命,不能盲目救援。

二、危险源因素分析1、公司概况企业名称:利津县广源沥青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址:利津县盐窝镇后邢村行业类别:石油加工占地面积:500亩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法人代表:季强联系电话:工厂定员和操作班制:本期项目定员150人,其中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计14人,生产一线岗位为三班三运转,辅助生产岗位为常白班,停产期间安排年度检修及小修。

主要产品为汽油、柴油、液化气、丙烯、MTBE,主要原材料蜡油、渣油、甲醇、外购柴油。

2、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状况利津县广源沥青有限责任公司关键装置有气分生产装置、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油品质量提升联合装置(加制氢装置)。

重点部位有如:成品罐区、液化气罐区、原料罐区、装卸区、变配电、锅炉、供排水。

3、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危险源因素造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储罐、缓冲罐、锅炉等爆炸、火灾和盛装有毒有害介质的泄漏,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爆炸、火灾、窒息、中毒、灼伤、烫伤、高空坠落、重物坠落、失稳倾翻、物体打击等原因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单位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副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指挥部成员:安全:(1)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2)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生产:(1)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调度工作(2)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3)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机修: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质检:(1)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2)受伤、中毒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行政后勤:(1)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2)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的运输工作2、组织机构构成(1)成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季强副总指挥:刘晋桥成员:罗兴义、门洪利、石善栋、崔振刚、王健日常安全工作由安监科负责,当发生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事故时,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处理。

当组长不在企业时,由副组长全权负责处理事故事宜。

以最快速、最佳手段减少和避免事故的扩大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建立以下小组抢险抢修组组长:罗兴义成员:王健、顾德新、劳秋东、杨爱学、麻男、刘义强消防救援组队长:赵宇成员:陈乃明、刘焕、王世超、李德园、刘文正、焦言环境监测组组长:刘世成成员:王德武、郭明龙、张立强、王月辉警戒疏散组组长:崔振刚成员:翟升绪、门俊霖、薄传涛、庞建建、陈光强后勤保障组组长:綦跃忠成员:李显贞、岳建明、牟兴春医疗救护组组长:石善栋成员:赵萌萌、孙竹青、张婷3、组织机构职责(一)指挥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本单位“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配置应急救援资源。

(3)检查督促并做好重大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平时组织实施和演练。

(5)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二)指挥部职责(1)发生重大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和教训。

(5)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三)指挥部负责人分工及职责(1)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四)指挥部成员分工及职责(1)安监科科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工作。

(2)行政科科长: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须供应。

(3)生产调度: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

(4)设备科科长: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5)医务人员: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6)供应科科长: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7)环保办公室: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8)消防队:负责消防救援工作。

四、预防及预警1、预防(1)公司各相关部门应对在用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要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2)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加载和卸载要求缓慢平稳,运行期间要保持载荷相对平稳,压力容器处于工作状况时严禁拆卸压紧螺栓。

(3)应当对在用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4)应当按照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不得继续使用。

(5)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部门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6)部门在对在用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7)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8)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使用单位应当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作业人员进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作业知识。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9)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管理人员和部门有关负责人报告。

(10)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人员应当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并及时报告部门有关负责人。

(11)定期或不定期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和安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和设施功能齐全有效。

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发现部门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部门力量或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把部门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预警指挥机构确认可能导致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事故的信息后,要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人员、部门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当本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认为需要技援时,请求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协调。

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指挥机构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并根据事态进展,按有关规定报告安监部门以及其他有关地方、部门、救援队伍和专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