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生产计划和MRP计划计算
1. 生产什么(具体产品) 2. 生产多少 3. 交货时间
某电子厂力计划(RCCP)
主生产能力必须是
可行的、可实现的
粗能力计划
5.2 粗能力计划(RCCP)
粗能力计划(Rough-cut Capacity Planning, 简称RCCP) 粗能力计划是对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 运算而产生的一种能力需求计划,它的计划对 象只是针对设置为“关键工作中心”的工作中 心能力,计算量要比能力需求计划小许多。主 生产计划的可行性主要通过粗能力计划进行校 验。
主计划制订流程
销售计划
MPS方案
粗能力计划清单
关键能力平衡
NO
YES MPS确认
主生产计划(MPS) 报表(范例)
物 料 号: 100000
时段 根物据料名需称要: 人X为设安定全库存量:
时段 控5 制计计计划划 划日 员稳期 ::定2C0S性10/01/31
提 前 期: 1 周 批 量:
10
需求时界: 3
5.2 粗能力计划(RCCP)
重要概念
所谓能力(Capacity),是指一个工作中心 在某特定时段可处理的工作量;
所谓负荷(Load),是指一个工作中心在某 特定时段所完成或计划要完成的工作量。
资源清单的主要作用是发现工作中心能力与负 荷之间的差值。
5.2 粗能力计划(RCCP)
粗能力计划的计算
净需求量 = 本周期毛需求量-前一周期末可用库存量 -本周期计划接收量+安全库存量
7. 计划投入量Scheduled Inputs :根据计划 产出量、提前期及合格率计算得到的投入数量。
8.可供销售量Available to Promise :计划中 连续两次产出间隔期内计划产出量大于订单的 数量,因其可以为销售部门利用,也称待分配 库存量、可签约量
销售预测
销售订单
外部 内部
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销售 生产
5.1 主生产计划(MPS)
计划对象: 产品(独立需求的物料) 计划逻辑: 计划=预测+订单
供需平衡: 制定原则: 计划结果:
运行粗能力计划 可行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是符实的。 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入信息。
5.1 主生产计划(MPS)
主生产计划包含什么内容?
客户是否可以随时取消该合同?何时可以允许 客户取消合同? 经济危机突然发生,未来产品的销售可能会降 低20%,是否马上更改生产安排?
5.3 主生产计划理论
相关基本概念
时段(Time Period)。时段就是时间段落、间隔 或时间跨度,划分时段只是为了说明在各个时间跨 度内的计划量、产出量、需求量,以固定时间段的 间隔汇总计划量、产出量、需求量,便于对比计划, 从而可以区分出计划需求的优先级别。
1. 时区(时域)Time Zone:将计划展望期按 时间顺序划分出的三个区间。
(1)需求时区(第1时域) 位置:在展望期内距离计划起点最近 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装配提 前期 特征:订单已确认,计划已下达,计划 不能变动
(2)计划时区(第2时域) I. 位置:在展望期内处于需求时区之后 II. 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累计提前期 减去装配提前期 III. 特征:需求由订单和预测确定,计划已确认, 计划变动须批准
7 8 9 10 11 12 13 30台 40台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台 35台
5.3 主生产计划理论
时区、时界对计划的影响
时区1,需求依据实际合同,计划已下达及执行, 计划变动代价极大,很难变动。产品已经投入生产, 装配已在进行,变动需由厂领导决定,应该尽量避 免更改。
批量过大,占用流动资金多,加工和采购费用少 批量过小,占用流动资金少,加工和采购费用多
批量的确定方法:
直接批量法:批量等于净需求,按需订货或生产,适于物料 价值高的产品
固定批量法:加工生产或订货的数量相同,间隔期不同,适 于订货费高的产品
固定周期法:每次加工或订货周期相同,但加工或订货的数 量不一定相同。适于内部加工自制品生产。
预计可用库存量 = 前一周期末可用库存量+ 本周期计划 接收量-本周期毛需求量+本周期计划产出量
5. 安全库存量Safety Stock:库存量最低限,用于 抵抗供需波动,缓和产、供、销之间的矛盾。
6. 净需求量Net Requirement:在任意给定的计 划时间段内某需求项目的实际需求量。
(1)MPS中净需求量主要针对独立需求而言 (2)MPS中净需求量的计算
3. 为什么要界定时区和时界?
用于说明计划需求项目的计算依据、变动 限制条件、难易程度和付出的代价。
5.3 主生产计划理论
某产品多个订单计划在时间上的时区分布关系
总提前期 或 计划跨度
累计提前期(采购+加工) 总装提前期
时区1
时区2
时区3
某时刻
需求时界
计划时界
时间顺序
时段: 1 2 3 4 5 6 50台 60台
需求时界: 3
计划时界: 8
5.1 主生产计划(MPS)
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 承上启下:将宏观计划转换为微观计划 宏观计划
需求
供应
微观计划 • 沟通内外:集成市场信息与内部信息
5.1 主生产计划(MPS)
主生产计划:是关于“将要生产什么”的一种描述。
具有承上启下、从宏观计划到微观计划过渡的作用。
联系市场及销售网点(企业外部)同生产制造(企业 内部)的桥梁。
2、主生产计划(MPS)
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的时间段 内的生产数量
最终产品:本企业最终完成、要出厂 的完成品
计划时间单位:周(旬、日、月)
24型产量(辆) 28型产量(辆)
周次 C型产量(辆) D型产量(辆) R型产量(辆)
月产量
某自行车厂的综合计划
1月
2月
3月
10000 30000
所谓的物料需求计划,就是要制定这样的原材 料、零件和部件的生产采购计划:外购什么、 生产什么、什么物料必须在什么时候订货或开 始生产,每次订多少,生产多少等等。
5.1 主生产计划(MPS)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简称为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 的产品在每一个具体的时间段的生产计划。计 划的对象一般是最终产品,即企业的销售产品, 但有时也可能是组件的MPS计划,然后再下 达最终装配计划。主生产计划是一个重要的计 划层次。
(3)预测时区(第3时域) I. 位置:在展望期内处于计划时区之后 II. 跨度:计划展望期减去需求和计划时区跨度 III. 特征:需求完全由预测确定,计划未经确认, 系统可根据预测调整
2. 时界Time Fence:不同时区(时域)的分界点。
(1)需求时界DTF:需求时区和计划时区的 分界点
(2)计划时界PTF:计划时区和预测时区的 分界点
15000 30000
20000 30000
某自行车厂的主生产计划
1月
1
1500 400
2 1600 1500
3
1500 400
4 1600 1500
10000
3、物料需求计划
主生产计划确定以后,生产管理部门下一步要 做的事是,保证生产主生产计划所规定的最终 产品所需的全部物料(原材料、零件、部件等) 以及其他资源能在需要的时候供应上。
销售预测值) Ⅲ.预测时区:毛需求量 = 销售预测值
2. 计划接收量Scheduled Receipts:前期已经下 达的正在执行的订单,将在某个时段的产出数量
。
3. 计划产出量Scheduled Outputs :根据批量规则计 算得到的供应数量,即MPS的计划量。
4. 预计可用库存量Projected Available Balance: 某个计划时间段的期末库存量。
5.3 主生产计划理论
时区(Time Zone)与时界(Time Fence)
某产品单次生产计划在时间上的时区分布关系
时区3
总提前期 或 计划跨度
累计提前期(采购+加工) 总装提前期
时区2
时区1
某时刻
计划时界
需求时界
计划完工
时间顺序
计划确认时界 时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主生产计划(MPS)
企业的三种主要的计划
综合计划 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1、综合计划(生产大纲)
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 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出内容和产 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投资所作的(决策) 大致性描述。
产品:以系列为单位
自行车分为24型和28型
时间跨度:年、几年 计划时间单位:月、双月、季 人员:分组,加班以及聘用等
时区2,需求依据合同与预测,可以取:合同、预 测、合同与预测之和、最大值。计划已确认及下达, 变动代价大,系统不能自动变动更改,只能由人工 干预。
5.3 主生产计划理论
时区3 ,计划以预测为主,或取预测与合同的最 大值。计划允许变动,无代价。系统可自动更改, 计划员即有权可进行更改。
5.3 主生产计划理论
粗能力计划制定的注意事项
(1)粗能力计划应是灵活机动的。
客户需求和市场预测的多变性
(2)粗能力计划粗中有细。 (3)应容易理解且较为直观。 (4)RCCP表明的能力需求短缺需要在生产实施前解
决。
5.2 粗能力计划(RCCP)
粗能力计划的制定
1. 建立关键工作中心的资源清单 2. 寻找超负荷时段 3. 确定各时段负荷的起因
5.2 粗能力计划(RCCP)
对粗能力计划的理解:
(1)体现了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s, TOC)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