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钢行业供求关系及竞争格局分析

特钢行业供求关系及竞争格局分析

特钢行业供求关系及竞争格局分析11月20日,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对特钢行业进行了分析。

(一)特钢行业现状我国特钢主要分成优质碳素钢、合金钢、高合金钢三大类。

其中高端产品主要是高合金钢,约占总产量的6.2%;中端产品主要是合金钢,约占总产量的64.4%;低端产品主要是优质碳素钢,约占总产量的29.4%。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钢铁产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长期看,特钢行业顺应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材料的长寿命化、节能环保化,将使特钢的用武之地扩大。

中国工业在重工业时代,机械、汽车、造船、电力、化工等重点高增长产业群持续快速发展,对特殊钢的需求强劲。

2011年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重点方向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持,提高质量、扩大高性能钢材品种、推进节能降耗、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兼并重组、强化资源保障、提高资本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

在提质升级方面,规划重点突出螺纹钢和特种钢的发展。

根据规划,国家将促进特钢行业实现专业化、规划化和精细化等目标,同时高铁装备用高本质特钢、汽车高性能钢、航空航天零部件用特种钢产品成为重点发展的特钢品种,从而有利于大型特钢企业的未来发展;兼并重组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力争大幅减少钢铁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由8.60%提高到60%左右;在区域布局调整方面,“十二五”期间将着力推进东南沿海区域建设;在资源保障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钢企通过投资、开发、入股等多种途径拓展海外矿产资源,实现投资区域多元化。

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统计,2011年全年,中国32家主要特钢企业合计生产钢材10,055万吨,较2010年的8,787万吨增加了1,268万吨,增长率为14.43%;2011年全国特钢企业的产品构成中,非合金钢占40.97%,低合金钢占30.38%,合金钢占24.20%,不锈钢占4.45%。

2012年1-6月,32家特钢企业钢材产量合计5,067万吨,同比增长0.15%,其中非合金钢2,099万吨,同比增长0.73%,低合金钢1,571万吨,同比增长3.39%,合金钢1,164万吨,同比下降6.51%,不锈钢233万吨,同比增长10.36%,特钢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从产品构成情况看,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的占比分别为41.43%、31%、22.97%和4.6%,相比2011年同期合金钢占比有所下降,其他产品占比有所上升。

2009-2011年及2012年1-6月中国32家特钢企业产量(单位:万吨)资料来源: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目前国内特钢行业主要有五大特点:(1)生产集中度相对较高目前,我国特钢的前十大生产企业的集中度为60%,产能释放秩序和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较易掌控。

国内的特钢生产集中在32家企业,目前国内特钢生产逐步形成以四大特钢企业集团和三大专业化特钢企业为核心的生产格局,四大特钢企业集团为:大连金牛、抚顺特钢、北满特钢联合组建的东北特钢集团,包括兴澄特钢、湖北新冶钢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宝钢股份特殊钢公司(原上钢五厂)和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

三大专业化特钢企业为:不锈钢专业化生产企业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合金钢中厚板专业化生产企业舞阳钢铁公司;合金钢管专业化生产企业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技术门槛较高。

尽管特钢行业中不乏百万吨级生产企业,但是由于特钢产品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特点,规模优势不明显,而且由于加工程序多,特钢的成材率低,直接导致产品成本高,毛利率相对偏低。

(3)应用领域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普钢主要用于包括建筑房屋和建筑土木的建筑业,而特钢主要用于汽车和机械。

中长期,装备制造业的空间更大。

我国整个产业升级换代的同时,也将需要越来越多的特钢支持。

发展现代国防军工、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发展国产轿车制造业、油田开采设备换代、轴承行业装备换代、研制现代化的新型武器装备等,都需要高性能的特钢产品作为关键材料。

(4)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已完成工业化国家特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平均比例为18%,其中日本为18.9%,德国25.3%,欧盟16.4%。

2009年及2010年我国特钢产品占钢铁总产量的比率分别为11%和14%,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5)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世界特钢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一方面,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资源的合理配臵;另一方面,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全面提高产品使用性能、加工性能、长寿命、多样化在内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特钢行业在规模化扩张的同时,仍存在结构调整需求,目前以碳结钢及合金结钢为主的中底端产品占比较大,而以不锈钢泠轧薄板和合金工模具钢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占比较低%。

即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我国特钢行业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朝特、精、尖方向发展。

(二)供求关系在需求方面,国家拉动内需政策将提升特钢市场景气,中国制造业的增长也为国内特殊钢发展提供了空间,制造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机械、汽车、机电、造船等行业,对优特钢的需求强劲,成为支撑优特钢市场的直接动力,考虑到未来几年宏观经济仍然将保持稳定增长,特钢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

(1)特钢价格近年来钢材、特钢价格综合指数资料来源:2008年以来,由于废钢、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和下游需求的增加,中国特钢价格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于2008年6月达到158.8的历史最高点,以后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09年4月为97.7,以后略有反弹,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间,特钢价格波动起伏较大,综合价格指数从100点左右急升至最高117.5点,随后又迅速回落到100点附近,从2009年10月份开始,价格指数又开始震荡上行,截至2010年12月末再次回到125点上方。

2011年中国特钢价格与普钢价格变动趋势基本趋于一致,经历上半年的波动上涨后于2011年9月起有所回落。

(2)上游原材料目前,特钢企业主原料是废钢、铁矿石和焦炭,部分特钢企业以铁水为主原料;辅助有色金属主要以镍、钼、钒铁等为主。

①废钢废钢价格方面,2007年以后,废钢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并于2008年7月达到近4,000元/吨的历史高点,然后直线下滑,2008年10月废钢价格已经跌至2006年均价水平,即2,200元/吨左右;进入2009年,废钢价格开始触底反弹,2009年12月末回到2,650元/吨。

2010年以来,废钢价格一路开始震荡上行,截至2010年12月末重新回到3,500元/吨附近。

2011年上半年,废钢价格保持了振荡上行趋势,但2011年9月起随铁矿石和钢材价格回落而显著下降。

近年来废钢价格走势图资料来源:wind资讯②铁矿石铁矿石是粗钢主要原料,铁矿石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粗钢、铁水的成本。

从中国铁矿石的主要来源构成中,国内矿和进口矿占比大致在一半左右,其中澳洲、印度和巴西是中国铁矿石进口的主要地区。

国内铁矿石:中国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主要分布在鞍山矿区)、华北(主要分布在河北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中南(主要分布在湖北大冶矿区)、华东(主要分布在安徽省芜湖至南京一带)以及西南、西北地区各省。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初储量约占总储量的80.0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矿体复杂。

据中国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中国已探明铁矿石藏量约为593.90亿吨,含铁量在30.00%~35.00%,其中约415亿吨矿石为磁铁矿。

进口铁矿石:受国内铁矿石需求增加影响,中国铁矿石进口量逐年上涨,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6.28亿吨,比上年增加进口1.84亿吨,增长41.60%,是历史上增加进口量和增长幅度均最大的一年。

2010年由于进口铁矿石价格的涨幅过大的影响,中国全年进口铁矿石6.19亿吨,同比下降1.4%。

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进口铁矿石首次同比下降。

2008年至2011年1-9月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资料来源:从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看,2007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一路攀升,2008年3月达到历史最高点246点,但受钢铁限产等因素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迅速下降,2008年11月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仅为96.7点,较最高值下降149.3点。

2009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继续下跌,2009年6月以后开始反弹,2009年12月为114.5点,较2009年1月增长26.6点。

进入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复苏,尤其是欧美市场已经从去年的低谷走出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及国内进口出现回暖,2010年末,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重新回到180点附近。

2011年上半年均价为1319.29元/湿吨,较2010年增长10.72%,已接近2008年峰值水平。

国内矿粉方面,迁安66%干基铁精粉2010年均价为1191.02元/吨,2011年上半年均价为1403.45元/吨,与进口矿价格变动趋势一致。

2011年9月份起,受钢铁需求减少影响,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回落。

③焦炭近几年来,焦炭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波动较大。

2001年以来,全球和国内钢铁产量出现了持续高增长,旺盛的需求拉动焦炭价格从300~400元/吨攀升至2004年的1,300~1,400元/吨,行业景气高吸引了大量机焦项目投资,焦炭产能快速扩大,加之国家对钢铁行业发展过热进行政策调控,焦炭市场迅速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焦炭价格逐步下降到2006年3月的约900元/吨,随后国家对焦炭企业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国内钢铁行业景气度回升,对焦炭需求量增加,使焦炭价格从2006年初的低谷恢复上涨到2007年底的1,700元/吨。

进入2008年,受炼焦煤成本上升推动,焦炭价格呈快速上涨态势。

近年冶金焦炭价格情况资料来源:wind资讯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钢铁企业限产影响,2008年8月山西焦炭联盟要求各成员企业下调焦炭价格100元/吨,同时减产50%。

但这并没有遏制焦炭价格继续下跌的态势;截至2008年12月末,二级冶金焦的销售均价在1,550元/吨左右,较2008年最高3,060元/吨左右下降近1,500元/吨左右。

进入2009年以后,二级冶金焦的销售均价有所反弹,全年价格一直在1,500元/吨~2,000元/吨区间运行。

2010年中,焦炭价格仍在2009年的波动区间中震荡,4月份上触全年高点1,925元/吨,随后一路下滑,至7月初触及1,650元/吨后逐渐反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