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 以德行、学识为本。
为国之道, 必须抚之以仁义, 示之以威信, 因人之心, 去其苛刻, 不作异端。
自古皆贵中华,贱戎、狄,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 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 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 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 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 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唐太宗亲自撰写有《帝范》一书,共十二 篇。“此十二条者,帝王之纲,安危兴废,咸 在兹焉。” “战战兢兢,若临渊而驭朽;日慎 一日,思善始而令终。”
-------《全唐文》卷十《帝范序》
唐太宗自评
• 济育苍生,其益多; 平定寰宇,其功大, 益多损少。
省得失 何计身后评
不同时期人们对唐太宗的评价 •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
不同时期人们对唐太宗的评价
明太祖:“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斗。”
欧阳修:“其(唐太宗)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 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文天祥:“太宗全不知道闺门之耻、将相之夸、末 年辽东一行、终不能以克其血气之暴、其心也骄。
王夫之:“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 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 柏杨: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
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 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 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 《剑桥中国隋唐史》:“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 说,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 的盛世。……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 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 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 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陇西行》
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 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
• 新罗和日本留学生和学问僧学最多。他 们学成回国后,带回大量汉文典籍,并不 遗余力地宣传中国文化,使他们国家的文 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制度都基 本上模仿唐朝。这样,在7—9世纪时,东 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唐文化圈”。 “东亚唐文化圈”,就是以唐朝为中心, 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内的文化体系。汉 字、儒学、律令和中国式的佛教,是这个 文化圈的共同特点。
唐太宗治国语录 唐太宗的 治国理念 是什么?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唐太宗治国语录 唐太宗的
治国理念 是什么? 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
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
日本
中央: 二官: 神祇官、太政官 八省: 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
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 一台: 弹正台 五卫: 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左右兵卫府 地方: 国——郡——里 机构内部:长官、次官、判官、主典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 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完善 三省六部制 ;
慎用刑法,颁布《唐律》.
经济方面 “存百姓”思想;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 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文化方面 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人才方面 选才:选官不拘一格;
用才:用人扬长避短;
惜才:待臣以礼,爱护下属。
民族关系 方面
对外关系 方面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 武力征服、册封、和亲、设置机构 。 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来文化采取 兼收并蓄 的方针。
——《贞观政要》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护送 文成公主入吐蕃。公主携带大批丝织品、手工艺品, 还有史书、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医方100种,诊断 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又带了耐寒抗 旱的芜菁(通称大头菜)种子和其他谷种。还带着通晓 所带书籍的文士和制造各种物品的工匠以及乳娘、宫 女、乐队等。
(599—649年)
述生平 一页风云展
• •
• •
• •
• •
反晚 躬年 自过 省失
流贞 芳观 千政 古绩
夺玄 位武 登门 基变
一建 统唐 天立 下功
唐 太 宗 一 生
•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 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析谋略 盛衰岂无凭
领域
措施
政治方面 任用贤良, 虚怀纳谏
唐太宗选用官员的途径简表
• 官员名称 魏征 马周 程知节 长孙无忌 阿史那社尔
选用途径 敌对力量
破格提拔 农民起义将领
关陇士族 少数民族将领
《步辇图》
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
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 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 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 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章太炎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所说:“太宗即立, 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 信辞......”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方法: 结论: 影响评价的因素:
总述

唐太宗是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隋末帮助李渊夺取王位,统一全国的过程 中立下汗马功劳。在其当政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 任贤纳谏,以民为本,文德治国,实行开明的民族 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为唐朝 的持续发展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 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反醒的反 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 模和典范。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 兼收并蓄的时代。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 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隋唐文化的影 响既深且远。其实,唐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中外、胡 汉混合的文化,正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才形成了 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
------ 张广达、王小甫 著《天涯若比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