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3课鲁周公世家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3课鲁周公世家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鲁周公世家(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 .周公在丰,病,将没B .无坠天之降葆命C .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D .武王蚤终解析:选A 。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乃屏.璧与圭 屏:丢弃 B .使管叔、蔡叔傅.之 傅:辅佐 C .天下未集.集:汇集 D .发书视之,信.吉 信:书信 解析:选B 。

A.屏:藏而不给。

C.集:安定。

D.信:果然。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以祝于.神曰葬周公于.毕B.⎩⎪⎨⎪⎧未可以.戚我先王作此以.诫成王 C.⎩⎪⎨⎪⎧亦藏其.策于府鲁人立其.弟具 D.⎩⎪⎨⎪⎧子之.鲁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 解析:选D 。

D 项均为动词,到。

A 项,介词,向/介词,在;B 项,介词,用来/连词,表目的,来;C 项,代词,那/代词,他的。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A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 .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C .禾尽偃,大木尽拔D .其民皆可诛解析:选B 。

B 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A 项,判断句;C 项,被动句;D 项,省略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 .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为了他们的自身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C.在流言面前,周公在召公和太公面前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白表现了他的侠肝义胆和为了国家大业忍辱负重的精神。

D.“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不仅是对伯禽的殷切期望,更体现出周公求贤若渴的精神及为人做事的标准。

解析:选B。

B项,“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不对,周公执政是他为国分忧高尚品格的表现,而不是“想争权”。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3分)译文:(2)王其无害。

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3分)译文:(3)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4分)译文:答案:(1)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恭候您的吩咐。

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2)您不会有灾祸的,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

(3)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坏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二、类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

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周西伯昌之.脱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

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

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

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

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

诸侯皆曰:“纣可伐也。

”武王曰:“未可。

”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

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

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

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

纣师败绩。

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

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

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

封比干墓,释箕子囚。

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

师尚父谋居多。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东就国,道宿行迟。

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莱。

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

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

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节)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倾:推翻 B .逆旅..之人曰 逆旅:客栈 C .未能集.远方 集:平定 D .自泰山属.之琅邪 属:属于 解析:选D 。

属:连接。

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果遇太公于.渭之阳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周西伯昌之.脱里归填然鼓之.C.⎩⎪⎨⎪⎧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太公闻之,夜衣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 解析:选D 。

D 项,均为连词,表修饰。

A 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B 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音节助词,不译。

C项,连词,来/介词,用。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武王行事与吕尚“谋计”有关的一组是( )(3分)①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②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③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⑤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⑥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③④ D.②④⑥解析:选B。

①是文王的行为,④占卜不是谋计,⑥是太公自己行事。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

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能够得到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西伯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吕尚。

B.文王死后,武王即位。

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

兵至盟津。

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

C.吕尚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D.司马迁认为齐地从泰山连接到琅邪,北至大海,沃土两千里,因而人民心胸阔达而又深沉多智,这些都是由于吕尚的圣明。

解析:选D。

原文为“其天性也”,而D项却误以为“这些都是由于吕尚的圣明”,属于强加因果。

11.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4分)译文:(2)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

(3分)译文:(3)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3分)译文:答案:(1)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2)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

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

(3)广盛博大呀,的确是大国风貌啊!参考译文: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之人。

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

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的先君太公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

说的就是您吧?我的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周西伯昌从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吕尚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周西伯为政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受天命的文王。

西伯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

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

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执持黄钺,右手握着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于是兵至盟津。

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

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

”武王说:“还不行。

”班师而还,与太公同写了《太誓》。

又过两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武王又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

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讨伐商纣。

商纣军队彻底崩溃。

商纣回身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被追杀。

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

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囤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

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

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

上述诸事多半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

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

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

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

”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

正遇莱侯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丘。

营丘毗邻莱国。

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

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太公死时一百余岁。

太史公说:我到齐国,看到齐地从泰山连接到琅邪,北至大海,其间沃土两千里,其人民心胸阔达而又深沉多智,这是他们天性如此。

由于太公的圣明,树好立国根基,由于桓公的盛德,施行善政,以此召集诸侯会盟,成为霸主,不是顺理成章吗?广盛博大呀,的确是大国风貌啊!三、语言表达(8分)12.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联对出下联。

(4分)(1)某校园内有座“万卷楼”,楼上一副楹联的上联是:万卷诗书培桃李(2分)下联是:(2)某村村委会门上有副楹联,上联是:为国家,为人民,哪怕鞠躬尽瘁(2分)下联是: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拟对联是最严格的仿写,上下联要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内容相关。

第(1)小题内容应涉及学校教育,第(2)小题应颂扬村委会干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