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浣溪沙苏轼_教案(3)PPT课件
浣溪沙苏轼_教案(3)PPT课件
13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5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 ② 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
❖
③ 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
6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 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1
❖ 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豪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 人,祖籍栾城。他与他的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 名世,世称“三苏”。
2
浣溪沙
苏轼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3
作词背景
❖ 苏轼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被关在狱中, 幸得众人相救,最终被贬黄州作团练副使。 幸而苏轼生性旷达,并不因此而绝望颓丧, 他得到黄州郡守的许多关照,也得到老朋友 马正卿的相助,最后在城东沙湖营防废地买 来数十亩荒田,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在这 期间,结识好友庞安,这首诗就是在与庞安 游玩清泉寺时有感而发的。
4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 ① 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
❖ 《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 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 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 外二里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 兰溪,出箬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
7
上阕描绘了什么景物?
兰芽 松间沙路 暮雨 子规啼
8
上阕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 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 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 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 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
9
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 由来。兰草此际始出“芽”,浸在水中,其芽 “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 溪水中。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 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 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 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阙只是写实景,其内心 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 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11
❖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词,体 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0
❖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 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 年”。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 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 叹。而作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 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 年华呢?人生之“再少”,并不是“返老还童”,而是 说应该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 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 看法。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