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也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过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成为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3.钠泵:一种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具有ATP酶活性的钠—钾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

4.肌小节:是肌原纤维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个肌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以及作为收缩蛋白附着点,维持粗细肌丝精确几何位置的细胞骨架构成。

5.阈值: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6.阈电位:当刺激加强使膜内除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可以在已经除极化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这个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除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7.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8.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9.兴奋收缩耦联:在以膜电位的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以肌丝滑动为基础的收缩活动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就是兴奋收缩耦联。

10.终板电位(EPP):一种兴奋性突出后电位。

总的效果使终板较缓慢地除极化。

11.前负荷:在肌肉收缩前加到肌肉上的负荷。

12.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13.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期,张力不变而长度变化的单收缩。

14.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一侧溶液扩散到另一侧溶液的力量。

15.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如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

16.等渗溶液:通常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17.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

18.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分数。

19.红细胞沉降率:在离体静置的抗凝血中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红细胞沉降率。

20.趋化性: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

21.吞噬作用:白细胞可按着某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在这些物质的周围,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质内,称为吞噬作用
22.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3.平均动脉压:其数值并不是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一半,而是更接近于舒张压,约为舒张压加1/3脉压。

24.全心舒张压: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时候的压力。

25.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

26.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除极化速率缓慢,兴奋发生和传导也慢并且具有自动节律性的心肌细胞。

27.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是正常时兴奋由心房进去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区这种缓慢传导可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28.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29.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此压为负压。

30.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暂停,呼吸道畅通时,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3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32.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于肺内的气量,是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33.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呼吸器官通气量和每分钟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只有适宜的通气/血
流比值才能实现适宜的气体交换。

34.氧离曲线:是表示血液中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与Po2的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表示不同Po2 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

35.肺牵张反射:即动物肺充气或肺扩张时,抑制吸气;肺放气或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反射过程。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6.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RBF的自身调节由肾小动脉血管平滑肌自身特性决定。

当动脉血压降低时,血管平滑肌所受的牵张力降低,平滑肌舒张,入球小动脉的阻力降低,反之血管压升高,入球小动脉的的阻力也升高。

由于肾的灌注压在相对较大范围内变动时,入球小动脉的阻力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RBF和GFR(肾小球滤过率)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样使肾的功能不致因血压变化而改变,使电解质和水的排出能相对稳定。

3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液静压力的代数和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称为有效滤过压。

38.肾糖阈:将刚能使尿中出现葡萄糖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39.球管平衡:肾小球滤过率减小,滤液中钠离子和水的含量也减少,对它们的重吸收率也相应降低;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滤液中的钠离子和水含量增加,近端小管对它们的重吸收率也升高。

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40.渗透性利尿:通过提高小管液溶质的浓度达到利尿的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41.红细胞凝集: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均匀分布于血液中,但如果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个体的血液滴在玻片上混合,红细胞即出现聚集成团的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42.强直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加大,肌肉收缩不断的进行总和,直至肌肉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

43.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由丘脑弥散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N纤维,使大脑皮层处于醒觉状态,调节皮层感觉区的兴奋性。

44.特异性投射系统:由丘脑沿特定的途径点对点地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的N纤维。

作用是产生特定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