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初中历史
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填鸭式枯燥的教学模式,树立新课改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从教学理念、
教学氛围以及多媒体手段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
现如今,全民信息化的时代,一些信息技术也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
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到了便捷性的甜头,导致每次进入课堂就开始利用PPT
或影视资料进行播放授课,导致整个课堂成为了教师演示备课成果的舞台,学生
走马观花地赏析历史影视作品和教师制作的PPT,没有引导性的直接教授和足够
的时间思考消化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升反降。
当前的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教
学内容增大了不少,并且不同的内容只有有着承上启下的因果关系,如果学生只
是被动接收知识,寻求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官刺激,那么实际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或
水平少之又少。
不少学生均反映一堂教学课完成后只记住了电影片段中的某些细节,却无法将整个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串联起来,这就导致了教学本末
倒置,喧宾夺主。
2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做好的伙伴,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去自主学习,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形成自己的
思维习惯,使之变得更加独立。
在要知道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环境的,良好的教育
环境是造就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
而学习氛围的选择也是一门艺术,它的真谛在于,在科学的教育原则指导下,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环境条件,
机智灵活、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
让学生身心
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影响的重
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在他们成长、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学校教
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学校的教学氛围对学生
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一个无声的教师,时时刻刻在发挥着其特殊的影响作用。
无论是校园氛围创设,还是班级氛围创设,都要体现人文性,具有深厚的历
史底蕴,这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那就是,历史能够让人变得聪明,有内涵。
2.2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学生可以利用实证史料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为此,教师应发
挥史料实证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运用恰当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事件的习惯。
教
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建立全面的认识,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把握史实,从而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
以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笔者利用实证史料辅助教学,让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个
观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课堂上,笔者结合闻一多先生的诗句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紧接着笔者又借助多媒体展示了“旅顺大屠杀”的视频资料及文字资料,让学生能直观地分析当时的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地认识
历史事件。
可见,通过史料补充,学生在思考及分析的过程中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
2.3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概念的归纳比较
归纳法应用在历史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初中历史课程包含许多历史概
念及历史人物介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
例如,君主立宪制与民主
共和制、农奴与奴隶、半殖民地与殖民地、改革与革命、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资
本主义、民主革命与民族革命等。
这些历史概念在文字上看起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根本却有很大的区别。
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受到字面意思的干扰,
主观意识上混淆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归纳比较法教学,加强相似
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淆概念的情况出现,帮助学生
实现对历史概念的精准记忆。
同样,对于历史人物的区分也可以通过归纳比较法
进行记忆学习。
例如,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历史发展中两位重要人物,但是学生
对于两位总统相关的历史事件很难做出准确区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
归纳比较法将历史人物背景、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做出对比,并引导学生对二者做
出自己的评价。
学生在参与分析比较的同时,能够对相关的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
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回顾,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2.4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同时学
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氛围良好将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创
造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应当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尊重每
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对问题提出不
同看法,如此才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对历史知识
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当前社会中,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合作学习
方面的意识非常淡薄,教师想要对学生的这些缺点进行纠正,需要让学生认识到
合作学习本身的重要性,增加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锻炼学生交流的技巧,才能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不断优化。
例如对《鸦片战争》一课内容进行
讲解时,可以让小组内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鸦片吸食人员、政府官员、林则徐,等等,将鸦片战争的内容表演出来。
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进入探究阶段,
不仅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探讨,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锻
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
2.5利用现代化手段
在全民信息化的时代,历史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特别
是投影仪、一体机和录播平台等设备的广泛使用,有效解决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
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重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
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把抽象知识变形象,枯燥知
识变生动有趣,通过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综合手段把文字的学习内容形象
地呈现给学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直观性,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轻
松愉快,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虎门销烟》一课时,播放课前制作好的微课,通过视频再现,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林则徐用海水、石
灰来销烟的方法,比课本文字描述的效果更加直观形象。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的提升历史教学,就要教学中不断地更新、探索、创新、实践与反思,掌握创设高效课堂的好方法、好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柳玉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
2016(20).
[2]李晓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