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分)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

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解答】A、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C、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分)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南阳玉雕B.洛阳剪纸C.开封汴绣D.汝州瓷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解答】A、南阳玉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洛阳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开封汴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瓷器的烧制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1分)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

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C.露天焚烧秸秆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解答】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等,不利于环境保护;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节约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C、露天焚烧处理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等,不利于环境保护;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土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1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HeB.NH3C.C60D.NaCl【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解答】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NH3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1分)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B.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考点】硬水与软水;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答】A、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的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

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A.铜制电线B.铁制铁锅C.金制项链D.铝制饮料罐【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答】A.铜制电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符合题意;B.铁制铁锅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不合题意;C.金制项链是利用了金的特殊颜色和价格高,不合题意;D.铝制饮料罐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用途,解题时根据金属的性质来分析即可。

7.(1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稀释B.闻气体气味C.液体的倾倒D.检查气密性【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答】A、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且稀释应该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故无法用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1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B.汽油C.氢气D.天然气【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解答】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物质会污染空气,故选项不合题意。

B.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物质会污染空气,故选项不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符合题意。

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1分)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

下列几种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括号内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双氧水消毒液(H2O2)B.“84”消毒液(NaClO)C.酒精消毒液(C2H5OH)D.过氧乙酸消毒液(C2H4O3)【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解答】双氧水消毒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4”消毒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酒精消毒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过氧乙酸消毒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答】A、溶解度的数值与温度有关,不指明温度,无法对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比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t1°C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C、t2℃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的质量:60g×÷20%﹣60g=4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t1°C时,甲乙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此溶质质量相等,在升温到t2°C时,二者溶质质量未发生改变,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1.(1分)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A.H2B.Cl2C.NaOHD.NaNO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可能为食盐和水,反应前有四种元素,即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不会出现除这四种元素以外的其它元素。

A、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反应的产物中可能存在氢气,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中含有氯元素,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反应的产物中可能存在氯气,故选项错误。

C、反应物中含有钠、氢、氧元素,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反应的产物中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故选项错误。

D、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存在NaNO3,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分)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锂、汞都属于金属元素B.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D.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简单分类;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解答】A.锂、汞都属于金属元素,其中汞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B.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选项说法正确;C.尿素中只含农作物需要量大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说法错误;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掌握有关物质的分类的相关概念,掌握常见物质的种类。

13.(1分)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NO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2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图中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C.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30;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44×2)=7:22,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此类题目重在从图中提炼信息,根据信息进行题目的解答和分析。

14.(1分)已知镁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8:9,若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比为()A.3:2B.4:3C.1:1D.1: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答】设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x,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x,镁、铝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Mg+2HCl═MgCl2+H2↑,8x 22Al+6HCl═2AlCl3+3H2↑,18x 6若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根据题意有: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比为:24x:18x=4:3,故选: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