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个性化学习理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
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合作学习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交流讨论,互相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
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逐步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
信息素养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计算机操作,对于计算机的组成有了自己的认知,可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具体的逐渐向抽象过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等)
知识与技能
1.形成计算机组成部分的系统框架;
2.能判断设备所属于计算机组成的类别(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层次),能辨别内外存并能进行进制和字节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探索,学会用系统的方式去认识问题,体会计算机系统分工明确的组成方式,逻辑严谨的设计。
情感与态度
1.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2.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与小组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探索计算机系统的奥秘。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起点能力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过信息、信息技术,正处于对计算机的内部充满求知欲的阶段,而且通过实验课程学生也对计算机的外在具体构成有了一定的认知,有利于向较为抽象的方向学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名称
日照新营中学
执教教师
张悦
课程内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课程学时
第一课时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初中一年级
一、教学设计理念
探究性学习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教材内容分析
此次课时主要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这些组成中较为重要的CPU和存储知识,这部分是在学生认识了信息、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计算机组成部分的探究,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体验自我原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碰撞的火花,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展以功能为标准划分的思维方式,并对于计算机的组成有系统的认识。这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落地,也是为下面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Windows操作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