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数学教学经验文章3篇

初一数学教学经验文章3篇

初一数学教学经验文章3篇
乡下的初中,与城里的截然不同,生源有一定关系,但我认为最重
要的是观念的问题.很荣幸,我所教的这门课,学校,学生都还算重视,
但差距的存在,又着实让人恼,除了坦然面对,我还学会了改造.把我
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他们,也许不是很多,但可以让他们了解,除了课
本还有很多是他们不知道的,书上的东西也值得怀疑,我说的话也会
有错的时候.只是希望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让他们的人生可以有更多的
选择.
也许本人也是八零一代吧,有时候,这教材,让我不知所措,介于叛逆心理作祟,在我的课堂上,贸然,改起了教材.上册,在学一元一次方
程之去括号,添括号之前,我补充了,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等概念,这一知识点用乘法分配律解决是可以,但是我觉得有必要让他们
知道,他们合并的是叫做同类项的东西,我不想他们弄得云里雾里的.
还有通过教学,我感受到孩子们脑海里字母代替数的思想,确实不那
么清晰,虽然在小学也学了列代数式之类的,一开始我用课外的知识
让他们感受字母代替数的由来,慢慢走进代数的世界,我知道阿尔花
拉子米是在我上大学的第一堂数学分析课上,因为我的数学并不是最
好的,可是我让我的学生们在他们入门的时候就明白了,数学,不就是
那么一回事吗?生活需要了,就归纳了.
最近我上了一节初一新教材的数学公开课:等式和它的性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
己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归纳出等式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
理念。

以下将教学过程作简要回述:
这是我在片区教学中上的一节数学公开课,经过片区小组的听课、评课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使我在教学中多了些体会和思考: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把握中还存在
着一些问题:
1、不能正确的把握操作的时间,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为教师所提出的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讨论时间成正比。

难一点的操作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

这样既保
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

但在探索等式性质1中用
天平实验的时间过长(用了10分钟),而且总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
使活动没有真正起到最初的效果。

2、学中没能注重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探究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最终结果应是一个从“求异”逐步走向“求同”的
过程,而不是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方向去思考,
这样控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研究等式性质1的过程,我是步
步指导,层层点拔,惟恐有所纰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3、对于性质1中的“式子”未能做到合理的解释。

4、对于性质的运用,我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没有照顾到
全体学生的参与。

改进方法
1、个一小组做完实验后(时间控制在2分钟)可以采取四人活动,让学生自己先去想你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由组长
做好每一个组员的发言记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体会实验中
所能发现问题的多样性,由每组派代表回答,从学生回答中,引导
学生归纳等式性质1。

这样的合作讨论,能使学生讨论的答案不再
统一在教师事先限定的框框中,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多是老
师始料不及的,但也可能是精彩独到的。

2、在归纳等式性质1中,对于“式子”的问题可适当做引导。

学生虽然没有学过整式,但却可以在第一个屏幕演示——两边同时
加上一个三角物体的天平实验中,提出:两边加上的这个物体它的
重量我们知道吗?有可能会是多少?对于这个物体的未知重量我们可
以如何表示呢?从而引出把这个未知量当成一个式子看的概念
3、对于等式性质的应用,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前提下进行小组
活动,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表达
和倾听的机会,每个人的价值作用都能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学优
生得到了锻练,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

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我各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你我还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你我却有了两种思想。

这很形象
地说出了合作学习的好处。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
的过程还给学生,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共同解决。

正所谓:“水
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只有真正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
能力,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作为教师,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
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课堂教学
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初一数学教学经验文章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

七(x)班共有70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
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
到强化。

在近日的学习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
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

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
“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
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
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
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
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
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7、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
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
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9、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方法中获得情感体验。

10、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对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

11、转变过去只看学生测试成绩的评价制度,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12、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13、注重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极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

14、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15、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合作学习,根据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1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

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七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第十―周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十七周
第七章:可能性第十八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