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知识汇总字词句文学常识

小学语文知识汇总字词句文学常识

一、字词句:1、提供(gmg)口供(gmg)商贾(g U)桎梏(gu)2、“荟萃”不要写作“荟翠”。

“竟然”不要写作“竞然”。

“竣工”不要写作“峻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作“一年之季在于春”。

3、根据后面的比喻义,在括号里填入由“风”字组成的词语。

例如:(风雨):比喻艰难困苦。

(风暴):比喻规模恢弘而气势猛烈的力量。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

(风浪):比喻艰险的遭遇。

(风声):比喻传播出来信息。

(风波):比喻纠纷和乱子。

二、文学常识积累:(一)、你知道吗?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唐?白居易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唐?贺知章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5、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娜尼娜》及《复活》。

(二)、古诗词鉴赏: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这是一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动的艰辛,表达了对渔民困苦生活的同情。

2、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第二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了第一句“往来” 的原因。

3、第三句指出了风浪中若隐若现的捕鱼的小船。

4、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一、字词:1、他受上级的差(chai)遣来到这所城市工作。

2、由于他的过错,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在法庭上,他留下了忏(ch cn)悔的眼泪。

3、在这个场(ch en g )院里,叔叔每天做的就是不停地翻晒粮食。

4、这个养鸡场(chen g )的规模很大,可以满足周边的居民一天的需求5、昨夜的一场(ch cn g )雨,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

二、文学常识积累:(一)、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的第一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是所感。

2、诗中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分别是:“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

3、点出全诗主旨的一个字是:愁。

(二)、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般温暖的 阳光。

2、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 命的骨肉之情。

3、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4、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是赞美母爱或是亲情的呢?一、字词:海上的波(b o )涛很大,很容易着(zhco )凉的,还是披上一件外套吧。

菠(b o )菜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实并不是像你想的那样难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 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3、 本诗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一一听雨一一看雨一一想雨。

补充:(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12、 从诗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三月) ,地点是(黄鹤楼),被送的人要去的 地方是(扬州)。

13、 诗中有关叙事的诗句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4、 诗中借景抒情、抒发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 江天际流)。

15、 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 ) “故人”即自己故乡的人“烟花三月”是指在三月的某一天,诗人一边燃放烟花,一边为朋友送行。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景中有情、情境交融。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分别有“碧空尽” 一、字词:1、 中学毕业以后,他来到北京,投奔( b 缶)叔叔,想学一技之长。

2、 虽然他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但是他没有麻痹( b i )自己,而是积极地寻找新的起 点。

3、 犯错误时,不能想着一味地包庇( b i )孩子,而是应该好好地教育他。

4、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他终于迸( ben g )发了,不仅在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 步,而且变得谦虚、真诚了。

5、 他不好好工作经常奴颜婢(b i )膝地巴结上司,真让人瞧不起。

二、文学常识积累:(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1、 2“你怎么对待什么事情都这么淡薄( b 6)啊? 一点都不热情,一点积极性都没有。

” 老师严肃地说。

4、 周边的码头可以停泊(5、 现在都提倡用母乳哺( 二、文学尝试积累:(一)、春夜喜雨唐 3、 bo )100只货船左右。

b d )育孩子。

杜甫 A 、 B 、 C D “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送别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2、诗中点题的一句是:“故人西辞黄鹤楼”。

文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网htt3、“烟花三月下扬州”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4、李白还写过一首《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两首可以一起比较记忆)(二)、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一、字词:1、“你相信吗?这张薄薄(b co)的纸能承受10斤的重量!”老师拿着纸对大家说。

2、小明不会剥(be)皮,所以很少吃带皮的水果。

3、艾青在他的诗《春》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 b 召)蕾(I百)。

”4、大学毕业以后,他到处奔波( b o ),寻找工作,想过放弃,但最终,他坚持下来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5、我认为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并行不悖(b召)。

二、文学常识积累:(一)、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本诗表现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

2、“还”字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而且隐隐地透露出遇赦的喜悦。

3、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

4、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

(二)、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一、字词:1、在乒乓球比赛中,小明经过12分钟的苦战,终于以11 : 9扳(b m)回了一局,赢的很不容易啊。

2、稗(b d)官野史这个词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3、很多的海外同胞(b a o)都希望能够看到国庆时举国同庆的场面。

4、这位政客在政乱中纵横捭(b d)阖(h e )成立了自己的政党。

5、“快都把湿衣服放在热炕上炮( b a o)干了。

”连长看着那个冻得发紫小兵,关切地说。

二、文学常识积累:(一)、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日照香炉生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3、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二)、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汪伦深情厚谊的赞美和感激。

2、你还知道哪些送别的诗句?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一王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一王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一一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一高适“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一一王之涣一、字词:易读错的字音1、这块纸很粗糙(cco),在上面写字感觉很不舒服。

2、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室里很嘈(C6)杂,根本无法安心做题。

3、这里的树栽的参差(c i)不齐,反而有种特别的美感。

4、每个城市在发展上的差(ch c)距,都可以演化成进步的方向和动力。

5、他每次出差(ch C)的时候,都会带点特色的东西给家人。

二、文学常识积累:(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孤独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其中,比一般地叙说他乡做客要强烈得多。

2、诗中最能够表现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句子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3、杜甫《月夜》中有两句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与遥知兄弟等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异曲同工。

(二)、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高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洗练的语言和苍劲的形象取胜,思想感情深沉雄厚,他的诗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

2、“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反问句式亲切直率地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热情赞美、深切的劝慰。

一、基础知识:1、容易读错的字音:开学在(j 1)即一触(j 1)即发信(j i n)笺(j i)脊梁例句:开学在即,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了吗?比赛进行到这个时候,双方的争斗一触即发。

这个信笺是去年我在日本买的。

努力进取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脊梁。

2、疑问句:向他人提出一个问题或询问一件事情的句子,语调高升,句末用问号。

女口:你怎么一点也不开心?一、文学常识:(一)你知道吗?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一一杜甫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二)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