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人员上岗证考试

操作人员上岗证考试

华丰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一、名词解释:(15分)?⑴设备的定义和含义:设备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含义:A.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必要条件。

B.设备反映了企业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

⑵?什么是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也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20分)?1、?设备操作人员及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必须做到“四懂、四会”,四懂是(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四会是(会诊断故障)、(会正确使用)、(会维护保养)、(会处理小故障)。

?2、?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巡回检查制)、(坚持设备维护保养制)、(坚持润滑制度)、(坚持按操作规程和工艺条件操作设备,认真交接班)、(坚持操作证制度)。

?3、?设备事故的处理原则是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4、?公司设备管理“2、3、4”工作方针是:二勤、三好、四会。

二勤是(勤检查、勤维护),三好是(管好、用好、修好),四会是(会检查、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5、操作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眼看、耳听、鼻闻、手摸)三、判断题:(对打∨,错打×)(分)1、电动葫芦是利用率较高的特种设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养和润滑。

(∨)2、振动的原因可归纳为三大类型:结构方面、安装方面、运行方面。

(∨)3、接班时接班人如发现设备异常现象,记录不清、情况不明和设备未按规定维护时可拒绝接班。

(∨)4、操作者应对设备负有保管责任,不经领导同意,不准别人乱动。

(∨)5、设备开动后,不准擅离工作岗位,有事必须停车断电。

(×)6、设备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停车,保护现场,不隐瞒事故情节,及时报告班组长或设备员。

(∨)7、操作者应经常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做到班前润滑,班中、班后及时清扫干净。

(∨)8、设备开动时,应随时观察各部位运转情况,细听设备运转声音,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查找原因,直至查明排除。

(∨)9、①有权制止他人私自动用自己操作的设备②未采取防范措施而超负荷使用设备,有权停止使用③未经主管部门审批,超负荷使用设备,有权停止使用。

(∨)10、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只与专业管理人员有关,与操作人员无关。

(×)11、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为了完成生产任务,继续运行。

(×)12、润滑剂以流态情况可分为三类:有液体润滑剂又称润滑油、半固体润滑剂又称润滑脂、固体润滑剂又称润滑粉末。

(∨)四、简答题:简述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是什么?(15分)答:1、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良好,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规定的标准,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工作正常。

2、设备性能良好,能稳定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达到原设计或规定标准,运转无超温超压现象。

3、原材料、燃料、润滑油、动能等消耗正常,基本无漏油、漏气(汽)、漏电现象,外表清洁、整齐。

五、根据自己所在的岗位列出你所使用的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附属设备(名称、规格)、维护保养内容、检查内容?(10分)六、根据自己所在的岗位列出对应工序的加工内容和检测项目及使用的量检具?(30分)设备管理基本知识课件复习题库1、设备的定义所谓设备是指企业生产中长期和反复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和功能的劳动资料总称。

2、设备管理的定义设备管理是指设备一生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引进阶段的前期管理,试生产阶段的初期管理,生产现场的使用管理、维护管理、润滑管理、故障管理、精度管理(包括备件管理)、资产管理(包括台帐、档案、资料管理)、技术改造管理等内容。

3、试述设备的前半生管理内容设备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制造、安装、验收构成设备前半生管理内容。

4、试述设备后半生管理内容设备使用、维护、检修、改造、更新、报废等构成设备后半生管理内容。

5、按管理对象设备如何分类分为:产线设备、非产线设备或普通作业线设备。

6、按重要程度设备如何分类分为:关键设备、一般设备。

7、产线设备的定义设备无论高、大、精、尖,只要是在产品作业线上,生产过程中离不开的设备,称之产线设备。

8、关键设备的定义在产品作业线上起主导、关键作用的设备。

具有专用性强、精度高、功能复杂、无在线替代、隐患频发的特点,发生故障时影响生产安全、质量或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9、五种设备维修方式指的是那些?一般指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状态维修、维修预防五种维修方式。

10、什么是事后维修?适用于哪些对象设备?对生产效率不高或对生产并不直接影响,或有了故障能替代又易于维修的一般设备,考虑到经济性,安排为故障后再行修理。

适用于一般设备。

11、什么是预防维修?适用于哪些对象设备?对关键重要设备,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确定磨损零件更换的时间,在故障发生前,有计划地安排设备停机予以更换修理,使生产停机最少,损失也最少。

适用于关键,重要设备。

12、什么是改善维修?适用于哪些对象设备?为防止设备劣化,或易于日常维护,点检,对设备的一些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设备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费用。

适用于费用高,故障多,维修难的设备。

13、什么是状态维修?适用于哪些对象设备?根据故障机理的分析和不解体测试的结果,当维修对象出现“潜在故障”(即将发生的故障隐患)时,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从而避免功能故障的发生。

主要适用于一般机械通用性设备。

14、什么是维修预防?适用于哪些对象设备?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15、关键设备一般采用什么维修策略?一般采用预防维修的策略。

16、一般设备采用什么维修策略?一般设备采用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状态维修或事后维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策略。

17、什么是产品作业线(产线)?从原燃料投入经过工艺流程加工生产转化增值为既定产品,这一系统就叫产品作业线(产线)。

产线有不同数量的设备组合而成,所以有长有短,要一视同仁。

18、什么是状态受控点?是指设备上该点的“状态”,具体说是指设备上该点的功能、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19、设备管理九项制度指的那几项制度?指设备使用维护制度、设备检修工程管理制度、设备维修备件管理制度、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制度、设备点检管理制度、设备定修管理制度、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制度、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设备维修费用管理制度。

20、怎么理解九项制度的相互关系?设备点检管理制度、设备定修管理制度是九项制度的主体;设备使用维护、设备检修工程、设备维修备件、设备维修技术四项管理制度是九项制度的条件和手段;设备技术状态、设备事故故障、设备维修费三项管理制度是九项制度的目的。

九项制度是设备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它们相辅相成,构成设备管理的制度体系。

21、全员生产维修(TPM)的定义?全员生产维修是以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预防维修、状态维修、改善维修和事后维修综合构成生产维修为总运行体制;由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有关人员,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第一线作业人员全体参与的一项设备维护活动。

22、全员生产维修的“三全”特点及其关系?“三全”指的是全员、全系统、全效率,是全员生产维修的特点。

“三全”关系:全员是基础、全系统是载体、全效率是目标。

23、怎样理解设备管理(全员生产维修)一个中心、两大基石、八大支柱含义?一个中心:指以点检定修为中心;两大基石:指以彻底的6S+重复的小组活动为基石;八大支柱:指自主管理、改善活动、专业维修、前期管理、教育培训、品质改善、事务改善、安全环境改善八项活动。

24、简析八大支柱的内容?(1)自主管理:针对操作人员的自主点检、自主维护、自主管理的活动。

(2)改善活动:以“六源”治理为切入点的现场改善活动。

(3)专业维修:通过专业队伍,对设备系统实施专业点检和专项维修的活动。

(4)前期管理:指技术部门对设备前期管理的一些活动。

(5)教育培训:基于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

(6)品质改善:以质量为切入点开展的一些专项攻关活动。

(7)事务改善:以改善部门间效率为切入点,进行的管理流程的一些改善活动。

(8)安全环境:基于人、机安全环境进行的一些改善活动。

25、操作工自主管理的“四会”内容?会正确操作、会保养、会诊断故障、会处理小故障。

26、综合效率(OEE)如何计算?设备综合效率= 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其中:(1)时间开动率 =(实际开动时间/规定开动时间)*100% 规定开动时间=日历时间-计划检修时间-生产辅助时间实际开动时间=规定开动时间-(故障、非计划检修、待料、外部因素等影响时间)(2)性能开动率 =(实际小时产量/理论小时产量) *100% =生产数量/(理论单位时间产量 * 实际开动时间)*100% (3)合格品率 = (合格品数量/ 加工数量)*100%27、点检的定义利用人的感观(“五感”:视、听、触、嗅、味觉)或用仪表、工具;按照标准,定点、定人、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设备的异常、隐患,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将要发生之前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

28、点检的八项准备定人、定点、定方法、定周期、定标准(量)、定表格、定项目(计划)、定点流程29、“三位一体”设备管控体系由哪三方面人员组成? 1)产线的设备操作人员(日常点检); 2)产线的设备专职点检人员(定期点检); 3)产线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精密点检)。

30、实行“全员生产维修”管理体制,将企业“三方”员工融为一体。

这“三方”指的是那些人员? 1)操作方:运行、工艺操作层; 2)点检方:设备管理核心层; 3)检修方:故障、事故修复层。

31、设备“五层防护线”指哪五层? 1)岗位操作工的日常点检;2)专职点检员的定期点检; 3)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 4)利用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 5)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精密检测。

32、点检的十大要素指的哪些内容?压力、温度、流量、泄漏、给脂情况、异音、振动、龟裂(折损)、磨损、松弛。

33、按点检种类如何分类? 1)良否(劣化)点检定性描述 2)倾向点检定量描述34、按点检方法如何分类? 1)解体检查设备停机状态下检查 2)非解体检查不需停机进行的检查35、按点检周期如何分类? 1)日常点检(一周以内)操作工负责 2)定期点检(通常为一个月以内)专职点检员负责 3)长期点检(通常为一个月以上)专职点检员或专业工程师(或委托检修承担)36、日常点检工作内容有哪些?1)点检:检查设备的振动、异声、松弛、泄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