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征兵工作的现状

我国征兵工作的现状

我国征兵工作的现状——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应对考号:姓名:[内容提要]征兵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工程。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兵役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兵员征集工作出现了诸如人员参军积极性降低、优抚政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尤其是2011年新《兵役法》颁布后,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兵员征集难的问题。

认真分析当前征兵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找准“征兵难”问题的症结,并拿出有效的应对方法和策略,是我们做好征兵工作、破解征兵难题、推进征兵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征兵兵役征兵难一、当前征兵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一)人口出生率下降,适龄青年参军热情下降明显1、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从1991-1998年处于下降趋势,而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正是在这个时间区间出生的。

“从小学生入学就能看出来,孩子一年比一年少,小学一年级分班,以前都是十几个班到现在也就能分到七八个班。

”长春市某小学的一位老师说,即使是小学,现在也存在生源压力。

家长大多都奔着几所重点校,而一般的学校都存在着生源不足的问题。

南京财经大学程瑶、章冬斌教授根据我国《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出生率的分析,200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了最高峰,2009年以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减少30%左右。

而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吉林年鉴》的数字显示:1988年以前,除1961年和1966年这两年外,我省小学入学人数始终呈增长趋势或在小幅度内波动。

1985年开始,这一数字开始逐年下降。

2011年10月15日《北京晨报》报道:市征兵办介绍当前征集新兵的形势说,当前征兵形势严峻,呈现“一少、两高”态势,即适龄青年基数不断下降;高考升学率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增高。

数据显示,2008年,本市征兵适龄青年有56万,2010年降到46万,今年仅有41万,比去年减少了10%,比2008年减少了30%。

而随着“两高”,可征集的各级各类毕业生不断减少。

人口出生率下降,适龄青年基数减少的趋势将长期持续。

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适龄青年基数大幅减少,而且这种趋势仍在持续,短期内不会改变。

2011年10月30日《羊城晚报》刊登信息:不领兵役证,难进大学门》,披露从明年起广东年满18 岁的男青年都要领《兵役证》,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军区副参谋长、省征兵办主任李晓南大校,其道出了原因:广东省征兵遇到困难,适龄青年基数减少。

2、造成“当兵冷”、“征兵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征兵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当兵冷”、“征兵难”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积累叠加、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适龄青年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参军入伍不再是人生的主要出路或唯一出路。

尤其是随着和平年代的延续,“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已不再是社会的思想主流,军人的待遇尤其是政治待遇已不再让参军家庭感受到军属的光荣,人们的国防观念淡化明显,适龄青年为国参军的热情下降也很明显。

当前,大部分人们考虑的都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生存、生活的问题,不仅要生存,还要生活得好。

因此,很多适龄青年选择的是外出打工、经商这条他们认为最好、最直接、见效快的出路,而不再是参军入伍尽义务。

从近两年报名应征情况来看,进站体检时,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是被“逼”着来的(自己不愿当兵,父母让其到部队锻炼),有的是为各乡、镇凑数的,还有的是怕政策处理而来走过场的。

尤其是新《兵役法》实施后,城镇义务兵不再安置工作,又对大部分城镇适龄青年及其家人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非农人员影响非常大。

(二)征集对象条件高与“合格”人员少矛盾突出。

从征兵条件的设置上来讲,要求:大学生征集比例和高中毕业生征集比例分别为20%,70%。

但从整体征兵情况看,这个条件有些偏高。

就像当兵不再是人生的主要出路一样,上大学同样也不能保证一定有一个“饭碗”,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的现象比比皆是。

当前,人们考虑的就是要有一技之长,要能赚钱养家糊口。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或青年不再选择上高中、上大学,而是初中毕业(有的甚至小学毕业)就出去打工、去学技术(比如上中专、上技校),客观造成了符合应征条件的高中以上学历的适龄青年总体数量偏少,愿意报名应征及参军入伍的就更少,再加上通过体检、政审两道关口时有些人因身体或政治原因被涮下去,最后符合应征条件的适龄青年的学历比例就有可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这也客观上造成了部分非常想参军入伍但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人员“学历造假”问题的出现。

通过我县调查及实际征兵过程来看,学历造假的问题确实存在(去年就有6名体检合格人员因为学历造假而没有通过政审这一关),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客观影响因素多,参军入伍“热潮”下降明显。

1、2011年10月29日新华社快讯:修改后的兵役法规定,国家实行兵役登记制度。

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进行兵役登记。

经登记并初步审查合格的称应征公民。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有接收安置退出现役军人的义务,在招收录用工作人员或聘用职工时,同等条件应当优先招收录用退出现役军人。

义务兵退出现役,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或者聘用,并将原有的的应征最低年龄由十八岁改为十七岁,规定“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征集当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今天(29日)通过了关于修改《兵役法》的决定,我国义务兵退出现役,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役经历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录用或者聘用。

由于[1]新《兵役法》实施后,所有入伍人员退伍后国家不再安置工作,只是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金,对部分青年及其家庭尤其是城镇青年影响很大,使这部分人员参军入伍的热情骤冷。

2、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比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情况来看,义务兵入伍后的优待金标准差距非常大(如济南军区2012年3月21日《前卫报》公布的河南、山东两省的“2011年冬季入伍新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公示表”显示,优待金最高的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城镇义务兵标准为15552元,而最低的为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区,城镇义务兵标准为3000元,两者相差12552元。

而如果从全国来比较的话,这个差距可能要达到3-5万元甚至10万以上),再加上同一个县(区)的城镇义务兵和农村义务兵的标准差距也比较大(如济南军区2012年3月21日[2]《前卫报》公布的河南、山东两省的“2011年冬季入伍新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公示表”显示,城镇和农村义务兵优待金差别最大的是三门峡市陕县,城镇标准为15552元、农村标准为6186元,两者相差9366元),这就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即:都是尽一样的义务,而拿到的优待金却不一样,造成了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尤其是农村适龄青年及其家人的心理落差很大、热情不足,认为“当兵一年只发三、五千元,还不如出去打工两个月赚得多”。

3、有些地区优抚政策落实可能还有一些差距(比如优待金如果省、市每人每年各负担1000元,则县级财政每人每年至少要负担3000-5000元甚至更多(如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陕县,如果省、市各承担1000元,则城镇义务兵县财政每人每年要负担13552元),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每年还要增加,有可能导致有的地方出现不能全部按标准足额发放的问题),也对想入伍当兵的青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目前从全国来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娇生惯养的子女越来越多,怕苦怕累的人也多,即使当兵也只想去条件好的、舒服的地方,再加上有一些家长送子女当兵的初衷也只是让其到部队“混两年,有一个当兵的经历”,所以“有好的方向就去,没有好的地方宁愿不去”;有的青年到部队后怕苦怕累不愿干而出现退兵问题(不退兵就要死要活要跳楼)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另外,也有部分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由于条件差、父母身体不好,子女是家中唯一的支柱,如果离开家,家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这也是一些青年应征时不得不考虑而又对其产生很大影响的一个问题。

(四)当兵发展空间小,退伍后面临的现实问题多。

广东省2005年冬季征兵报名工作圆满完成,吸引人们注意的是其中有近万名的大学生报名。

鼓励大学生入伍是国家于2001年推出的新政策,意在提高兵员素质。

那么,是什么驱使大学生投笔从戎?大学生在军营的两年生活将收获什么?退伍后的人生轨迹又将如何?大学生入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吗?在和平年代,又是大学生,家境也不差,为什么要去当兵“自找苦吃”?“不为什么,就是想当兵。

如果不是心里真的向往军营,就是给你两万块钱,你也不愿意用两年去当兵啊!”小杨淡淡地说。

和很多人一样,穿上军装是这几位同学从小的愿望,但是在以往,当兵和高考不能两全。

国家在2001年推出了新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入伍,并保留学籍,给了很多曾在军营和燕园之间难以取舍的大学生圆梦的机会。

几位同学说,当时毫不犹豫就报了名,根本没有多想别的。

军营是改造人、培养人的地方。

此话不虚。

大学生到了部队,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如果有,那就是要求更严格。

集体观念、团结友爱的精神、吃苦耐劳的作风,乃至为人处世之道,外加强健的体魄,是几位同学在部队里的最大收获。

苦,是几位同学最深刻的感受。

小杨在新兵训练的时候,曾经一个星期都没洗过澡,每天回到营房倒头就睡;小徐服役期间是当海军的,被安排到最苦最累的动力系统岗位上,每天和柴油机打交道;小冯所在陆战部队每天起早贪黑地进行训练……除此之外,还有站岗的任务,有时候一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但第二天仍然要消耗大量的体能。

所以,几位同学回来以后,都变瘦变黑了,但同时也更结实了。

“很多时候你觉得不行了,就比如在长跑拉练的时候,步子迈不出去了,但是你也得咬牙坚持,必须坚持。

意志是这样磨练出来的。

”小杨说。

“第一次和家里打电话,只有一分钟的时间,还没轮到我,前面的人已经和电话那头一起哭起来了,这一哭不得了,周围的人全哭了。

我妈妈也哭了。

”小冯不好意思地说。

军旅生活的艰苦由此可见一斑。

“但我们从来没后悔过当兵。

有些苦,当时确实觉得很难熬,但经历过了就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了。

在军营里受到的锻炼,可以受用一辈子。

”结束了两年军旅生活,几位同学于2003年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时,他们才发现当兵两年回来,很多东西不一样了,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亟待解决。

困难:重拾书本很吃力小杨是计算机专业的,两年前还是用中文课本上课,回来后却发现很多课程是全英文教学,对于两年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英语、大学英语四级还没有通过的小杨而言,这无异于当头棒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