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鞋里的阳光

棉鞋里的阳光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棉鞋里的阳光》。

教材分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

《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这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

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

文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身边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

文章语言朴实纯真,深受学生喜爱。

但文章散发出的浓浓亲情,关心长辈与现在独生子女的行为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一下子难以领悟。

另外,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较多,且第一次出现了叙述语置后的形式,学生也难以理解。

学情分析:家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文选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易进入情景,所以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育才会更富有意义。

在朗读时也更易激发学生的感情。

本文生字也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会写‘妈、奶、午’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

2、自读、自悟课文。

教学实录:
一、复习:
师:(出示生字词)请同学们跟生字宝宝大招呼。

(生齐读生字词)
师:(出示生字卡)我们来开火车,好吗?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

(全班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题知道阳光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带来温暖。

究竟阳光还可以有什么用呢?它是怎么钻进棉鞋里去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板贴:阳光、棉鞋图
二、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找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把她们画起来。

用横线标出她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请一位同学看挂图说说图意。

生:妈妈正在给奶奶晒被子;奶奶睡了觉起来,小峰正在给奶奶穿鞋子,奶奶很高兴。

师:板书:妈妈晒棉被、小峰晒棉鞋、奶奶
师:(展示课件)问:文中的哪几段是写这两幅图的?
(一)、品读1--4自然段:
生:课文1--4自然段是写第一幅图的。

师:(课件出示图1和课文1--4自然段)
师:仔细地读读课文1--4自然段想想:
(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
(2)为什么棉被晒过会变暖和?
师: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小峰和妈妈的话。

(两生分角色读读小峰和妈妈的话)
10、说话训练: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说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和说说为什么棉被晒过会暖和。

生1:因为棉被晒过了,奶奶盖上会更暖和,所以妈妈要给奶奶晒棉被。

生2:因为棉被里有棉花,所以棉被晒过会暖和。

师:好,不错。

请男、女同学再分角色读读1--4自然段。

(男、女同学再分角色读。


12、拓展:
师:同学们,当小峰听到妈妈这么说,他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吗?他会说些什么?
生:小峰听到妈妈这么说,他会想:妈妈真孝顺奶奶,我也要孝敬妈妈。

(二)、品读第5、6自然段
师:当奶奶盖上被子觉得怎样?
生:奶奶盖上被子觉得很暖和、很舒服。

师:奶奶是怎么说的?
生:奶奶说:“这被子真暖和!”
师:她心情怎么样呢?
生:她很高兴。

师:我们试着高高兴兴地朗读奶奶说的话。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能感受到奶奶的高兴心情?
(生读奶奶的话。


师:听到奶奶这么说,小峰想到了什么?
生:听到奶奶这么说,小峰想:奶奶的棉鞋也有棉花……
5、认识:……(省略号)
师:板“……”这是什么号?它有什么用吗?
生:不知道。

师:这是省略号。

“……”它表示后面还有话没有写出来。

拓展训练:
师:哪位聪明的小朋友知道这里省略了什么?
生1:我也要给奶奶晒棉鞋,让奶奶舒服舒服。

生2: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我拿去阳台晒一晒,让阳光钻进棉花里,那奶奶睡醒穿起棉鞋不也暖和吗?
师:好,看这个同学答得多完整!
(出示挂图2
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句:他轻轻地……
师:干吗要“轻轻地”?
生:奶奶睡觉了,不要吵醒奶奶。

师:我们读的时候要轻声一点。

师:我们一起加上省略号省掉的内容读读。

生:奶奶睡着了,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我拿去阳台晒一晒,让阳光钻进棉花里,奶奶睡醒穿起棉鞋也觉得很暖和。

于是,他……
师: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

(三)、品读第7、8自然段
师: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
生:“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师:“咦”说明奶奶怎么样?
生:奶奶觉得很奇怪?
.师:朗读时,要读出怎样语气?
生: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师:你能读读吗?
生(齐读):“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师:听到奶奶这么说,小峰怎么样了?
生:小峰笑了笑。

.师:说明他怎么样?
生:说明他很开心。

.师:为什么?
生:因为是他把棉鞋那去晒的,奶奶舒服他也开心。

师:他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他的话?
生:小峰笑了笑说:“奶奶,棉鞋里有许多阳光呢?”
师:要读得怎样?
生:要读得很自豪。

师:女同学读奶奶的话,男同学读小峰的话,看谁读得好、读得像。

(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拓展:
师:想想:当奶奶听到小峰这么说,她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她会说些什么?
生:奶奶从小峰的话里知道棉鞋肯定是小峰拿去晒的。

她会说:“谢谢你,小峰。

你真是奶奶的乖孙。


师:听到奶奶这么说,小峰心里怎样,他又会说些什么?
生:小峰会很高兴,他会说:“不用谢,您是我奶奶,孝顺您是我们应该做的!”
师:我们又来找几个同学读妈妈、奶奶的话,、小峰的话,看谁读得好、读得像。

(生分角色读全文)
四、总结: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指板书说)课文讲了妈妈给奶奶晒被子;小峰看见了也学着妈妈趁奶奶睡觉时给奶奶晒棉穿鞋子,奶奶很高兴,小峰也很高兴。

师:是呀,小峰这一举动是学妈妈的,妈妈是在给小峰传递爱心,让他知道从小要关爱老人。

(完成板书:学、传递爱心、关爱老人)师:学了课文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峰学习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我们应该学习小峰孝顺长辈,关爱老人。

五、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合、放、收”)
师:谁能比较一下“放”、“收”。

生:“放”、“收”大家都是左右结构,右边都是“攵”,“放”的左边是“方”,“收”的右边是“叫”的右边部分。

(学习“攵”。


师:(板书“攵”。

)谁知道这个偏旁叫什么?
生:这个偏旁叫反文旁。

师:(板书“攵”。

)请同学们跟老师空书。

撇、横、撇、捺。

(声举起手指空书)
师:谁又能比较一下“合”与“会”?
生:“合”、“会”大家都是上下结构,上面都是“人”,“合”的下面是“一、口”,“会”的下面是“云”。

师:请同学们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谁能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那些笔画?
生1:“合”字的“人”撇、捺在竖中线开始,不能超过横中线,一横在横中线上;“口”在横中线下。

生2:竖中线把“放”的两边分开,“攵”一横要出头。

生3:“收”跟“放”差不多,也是竖中线把“收”的两边分开,“攵”一横要出头。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怎样写这几个字,然后自己描一描、写一写这几个字。

(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评价所写的字。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棉鞋里的阳光》这篇课文,学会了写几个形近的生字,知道小峰跟妈妈一样,孝顺奶奶,关爱老人,我们要向小峰学习。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虽然已经听到过一些词句,但是,看着书面语言,要准确、连贯地读出来、读好它是很难的。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时,注重了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指导。

2.《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

学习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说说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学习。

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但都千篇一律。

当我准备把自己的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时却突然发现竟然也就如此。

细细想来,这两年,我结婚后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完,忙家里,哪里还有心想父母,照顾父母。

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们为人师表,应以身作则,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中该怎么去做……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及反思红寺堡二小李学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