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化投资分析资本市场分析报告

量化投资分析资本市场分析报告

DUFE
实证金融与量化投资
学号:2015100406
专业:数量经济学
姓名:金博
一.阅读伯南克的“金融危机如何演变为经济危机?”,谈谈对金融体系、危机时央行的应对措施的认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007—2009年那场金融危机,全球所有国家无一幸免都受到极大冲击影响,影响力之广,持续期之长,是前所未有的。

当危机发生时,全球的金融体系已经是更加复杂化和一体化了,而监管体系并没有跟上这些变化,这就导致美国金融界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可以类比的案例,而且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可以直接拿来借鉴的应对举措。

但如果将这场危机放到历史视角下去理解,却是很有意义的。

在当前这场危机的直接诱发因素之间,最显著的两个因素就是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但这场危机之所以导致美国付出如此惨重的经济和金融代价,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恐慌本身,可以说,恐慌造成的代价不会小于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造成的代价。

对于金融危机的形成,是不同金融机构,不同金融市场,不同金融行业间风险的溢出,在人们,机构,市场的恐慌中一点点传染,慢慢扩大造成的。

金融体系间联系越紧密,传播的越快,最终造成的结果越严重,影响越广越深。

在此次危机中,美联储也是花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才意识到了这场危机的存在,并逐渐了解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

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随着对形势的了解越来越清楚,美国金融界便借鉴过去应对金融恐慌的经验,去指导他们对这场新危机的判断,并指导他们采取的对策。

美联储的应对举措主要有4个元素:(1)降低利率,支持经济;(2)提供紧急贷款,增强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推动金融体系恢复稳定;(3)采取救助举措(必要时,与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进行协调),防止金融机构无序倒闭;(4)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银行开展压力测试,评估其财务状况(和财政部及其他银行监管机构联合实施)。

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确实让我们见识到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

中国在构建自己的金融安全体系时,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灵活性。

对风险和危机的防范,使金融体系具备对风险和危机的抵抗力。

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们需要加快金融的对内自由化,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谈到应对措施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认为我国需要做的,一是尽可能减少现有损失,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在减少损失方面,中国要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强与美国各界的沟通,特别是政府沟通,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同时,我国应认真研究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形势,避免错误的投资。

二是应充分评估金融机构的损失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尤其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防止损失在国内的传递和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其次,金融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强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

监管部门需要与市场主体保持一
定的距离,不能陷于“主管部门”,同时应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更多的从保护中小投资者、保户和储户的角度加强监管。

再次,需要尽快建立我国的金融安全网。

我国已经有了保险保障基金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避免将其简单的作为救助金融机构的工具。

最后,还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危机处理预案和协调机制。

美国在这方面的协调响应机制值得中国借鉴。

虽然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国会之间也存在争议,但在一些基本原则方面能达成共识。

当前,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应严格资本账户管制,密切关注各类资本的跨国流动,防止由于国际资金的大进大出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

同时,协调好汇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在通胀可控的前提下维持经济增长。

经济的稳定增长,是金融安全的根本。

二.阅读访谈“阿尔法策略是现时代最稳健的资产管理工具”,谈谈对“我国股市从线性交易时代迈入到非线性立体交易时代”的认识。

2010年,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推出,代表了中国证券市场在交易制度上的根本变革和制度创新,自那时起,股票市场已经进入新时代。

2015年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开始交易,中国证券市场正式步入了期权时代,我国股市从线性交易时代迈入到非线性立体交易时代,股票及其衍生品交易全方位时代。

从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股指期货推出后,国内资本市场上的主流资金的赢利模式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

我国股市从现行交易时代迈入到非线性立体交易时代具有重大意义,期权等非线性产品的推出,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为投资者规避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套利以及进行投机交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这也极大地提振了现货市场的信心,以及对提升证券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来说就是,意义在于,一、改善投资理念,稳定证券市场;二、丰富金融工具,保护投资者利益;三、推动行业转型,改善券商收入结构;四、推进金融创新,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

我相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丰富的产品,交易制度的愈加完善,金融市场愈加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会有极大地发展,我们的投资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经济会越来越好的。

三.阅读研报“对大类资产配置问题的进一步说明”,谈谈你对大类资产配置的认识。

大类资产配置问题越来越吸引投资者的兴趣。

由于单一资产越来越难以获利,投资者们慢慢把眼光投向了大类资产配置,想凭借大类资产配置获取新的高收益。

大类资产配臵的核心是通过低相关性资产的组合,分散风险(即降低波动率),提高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可用夏普比率衡量),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也就是说,大类资产配臵
可以将各种低相关性资产的风险分散,取得比组合内任一资产更高的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低相关性凸显了大类资产配置的价值。

大类资产配置通过资产间的低相关性可以实现一定受益下的风险最小化或者一定风险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

但大类资产配置的实现要明确投资的资产类别和比例和明确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配置的比例。

大类资产配置对各种资产、各种工具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覆盖面很广,听着不错,他对风险的规避,对利益的抓取,远远超过了单一资产配置,但是操作的难度也同样增加,需要投资者拥有更加广泛的知识才可以在充满不确定性,充满零和博弈的金融市场中拔
得头筹。

故stayhungry,stayfoolish。

四.阅读“量化投资“魔法公式”:结合巴菲特和索普的优势”,谈谈对量化投资的认识。

量化投资其实就是定量投资,是通过分析一定的数据,在有合理逻辑的支撑下,运用某种策略所进行的具有胜率优势的投资。

对于巴菲特和索普的量化投资策略,索普很早就研究了格拉厄姆和多德的投资圣经《证券分析》,但他发现,很难使用书中提到的对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来估算企业现值的方法,因为预测下一年的盈利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还发现许多被广泛认为低估值的股票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仍然处于低估值的状态,索普因此放弃了价值投资策略,转而把各种证券视作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扑克牌,仅仅根据价格的相对变化来做量化套利。

而巴菲特对数学和计算机在投资中的运用向来没有好感,在他看来,证券的价值体现在企业的基本面上,买证券是买入好的生意和企业并长期持有,当高质量企业被低估值是再好不过的买入机会,巴菲特用相对估值的办法(比如企业股本回报率高于30%,自由现金流名列前30%,净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债务股本比低于行业中位数等等)去解决索普认为的绝对估值困难的麻烦。

巴菲特尤其不喜欢业界对于每天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大做文章的习惯,他认为这类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是浪费资源和价值的,他很幽默地讽刺说:经济学家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数据分析,如果不把这点本事拿出来显摆下,别人就会忘记了他们的存在,一个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东西都是钉子。

对于索普和巴菲特,他们有两个相同点,一是,巴菲特认为投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相反,大部分投资者在价格高涨时情绪激动地买入,在价格下跌中恐慌抛售。

而索普使用计算机和量化策略恰恰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情绪波动对投资的破坏性作用。

二是,两人都不相信芝加哥学派主张的市场“总是”有效无法被战胜的观点。

巴菲特(认同市场大部分时间有效)曾经开玩笑说,我们这些价值投资者能赚钱,实在是多亏了大学教授告诉一代代学生证券分析是浪费精力。

量化投资并不一定要海量的数据,数据虽然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得到很多理性的东西,但是数据往往又会掩盖某些东西,使我们迷信数据,最终误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措施机会。

同时,量化投资更要合乎逻辑。

量化投资有时候是看到某些现象,最后去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的。

但是这个结论能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策略,要看这个结论合不合乎逻辑,逻辑至关重要。

另外,量化投资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建什么仓位,建多少仓位,什么时候建仓,什么时候平仓,都要按既定的策略严格执行。

最后,量化投资几乎没有100%胜率的策略,即便看似最简单最安全的期现套利,也有可能出现因为升水不断扩大导致期指端爆仓进而策略失败的风险。

但理论上只要某个策略盈利的概率大于50%,那么在控制该策略合适仓位(依据凯利公式)的情况下,坚持执行该策略,长期赚钱的概率几乎是100%。

这就是我基于量化投资的认识,量化之路漫漫,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抓住岁月时光,努力学习才是王道,加油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