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第五章绚丽多彩的文物殿堂

传统文化第五章绚丽多彩的文物殿堂


全面而艺术地反映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美 好向往,这是中国铜镜最具特色的文化 内涵。
古人往往从铜镜引申出哲理。最早有关铜镜的记 载,几乎全是以镜为鉴,引申出以人为鉴等道理。唐 代帝王经常把铜镜赐给政绩卓著、作风清廉的官员, 表示奖励和鞭策,并表现中国人追求廉洁政治和高尚 人格的强烈愿望。
在古代,中国的铜镜通过贸易或赠送,从陆上“ 丝绸之路”或海上航船流传到海外。输出数量相当多 ,传播范围相当广泛。同时,中国铜镜在向外传播时 也在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身。铜镜在海外的广泛传 播,增进了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第五章 绚丽多彩的文物殿堂
第一节 玉器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玉器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 和装饰,以其质坚、润泽、美观大方而 久享盛名。
一、玉的文化内涵
新石器时期 中国古代玉器最初是装饰品,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后,小型 玉饰被大型的玉器所取代。大 型玉器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它标志着社会等级观念和原始 宗教观念正在渗入玉制品。到 这时,即使小型玉饰也不再是 单纯的装饰品。中国玉文化礼 制时代开始到来。
各时期金银器的发展
明清:明代金银器没有多少创新 。清代金银器空前发展,器物种类遍 及典章、祭祀、冠饰、生活、鞍具、 陈设和佛事各个方面,使用了大量黄 金。金银器的社会功能更加扩大,器 型和图案有很大发展,还出现了在金 银器上点烧透明珐琅或以金掐丝填烧 珐琅的新工艺。清代金银器的高度发 展反映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同时 也反映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 水平的提高。
各时期金银器的发展
宋、辽、金、元:唐代金银器从上层社 会的专用品变成市场上的商品,不但为皇帝 贵族、王公大臣享用,也进入富裕的平民家 庭和酒肆妓馆。风格也从唐代富丽繁华变得 素雅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辽代 的金银器富于民族色彩。元代的金银器相当 一部分出土于南方,反映出南方手工业的发 达和技术水平的高超。这一时期的金银器上 经常可见制作者的铭文和款识,还有些刻着 诗词文章。这样的器物为后人提供了确切的 文字材料,成为研究工作的标准器物。
两宋时期
玉器设计追随普遍的社会心理,题 材多取日常习见的花卉、飞禽、走 兽,表现手法普遍采用镂雕,图案 或繁密秀丽,或清新雅致,都达到 了生活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中国古代玉器在艺术方面的成就
元代 元代玉器吸收了宋、金高超 的镂雕技艺,浮雕技法的运 用也得心应手。渎山大玉海 玉雕,气势雄伟,风格质朴 ,粗犷豪放,为元代最具代 表性的玉作品。
等级观念
金银器历来代表占有者的社会地位。比如有象征权力的 金杖、金冠等。比如“三星堆金杖”,为商代金器,据考古 学家研究,它可能是象征当时部族首领身份和权力的器物。 东汉时期的“汉诸侯王金印”,更明显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宋代以后,民间金银器增多,大多也是占有者财富的象征 。但随着社会生活的演进,金银器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 们生活中。如金盒、银盒、金杯、银杯、银壶等受到人们的 欢迎。人们重视的是它们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
38
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逐 渐成为庶民百姓的日用之物, 青铜器的风格也从厚重转向轻 便,造型由庄正转向奇巧,刻 镂由深沉转向浮浅,纹饰由定 式转向多变,出现了以攻战、 宴乐为题材的写实性纹样;铁 器取代了青铜器在日常生活中 的重要地位,青铜器不再是一 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从青铜器中可以看到的文化现象
中国古代玉器在艺术方面的成就
唐代 唐代玉器作品数量不多,但件件 是精品。风格上与同时期金银器 的精巧别致、雕塑艺术的饱满豪 放和绘画艺术的细致入微结合起 来,表现手法则注重写实。唐代 玉器精益求精,象形玉器形神兼 备,标志着玉器艺术走出了魏晋 以来
第三节 金银器的文化内涵
各时期金银器的发展
商周:商代金器是一 些小件金饰品,种类和数 量不多。周代,特别是春 秋战国时期,用黄金、白 银制作的饰品种类和数量 有明显的增加,而且出现 了我国最早的黄金器皿。
各时期金银器的发展
秦汉:秦汉时期,金银器 制作工艺水平有所提高,从传 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中分离出 来,成为独立的门类。锤揲 (yè)、掐丝、焊接、镶嵌等 金钿工艺已被熟练掌握,鎏金 工艺已十分发达。金银器的种 类,除器皿外,还有动物造型 和装饰品,金银印玺也有发现 。
各时期金银器的发展
隋唐:唐代金银器多次成批出土。这一时期的金银器种类 丰富,有杯、盒、盘、壶等器皿,有棺椁(guǒ)、佛塔等过去 没有的新器物,还有龙、凤、天马、天狮等珍禽瑞兽的造形。 花纹有牡丹、莲花、忍冬、石榴,还有乐妓、仕女、童子嬉戏、 骑马狩猎等人物形象。这时制作金银器已广泛采用浇铸、焊接、 切削、抛光、铆、镀、捶打、錾(zàn)刻、镂孔等工艺。
中国古代金银器反映出的文化内容
1 2 34
崇拜与信仰 等级观念 民风民俗 艺术水平
崇拜与信仰
在金银器中,能够反映古代人们 崇拜和信仰的为数不少。出土于四川 广汉三星堆的金面罩是众多具有崇拜 观念的典型实物之一。出土时戴在一 具青铜人像面部,这可能是当时人们 在祭祀时举行某种仪式所用。佛教传 入中国后,从北魏开始,在佛塔基地 宫内以金银器供奉舍利。唐代的佛塔 地宫之内屡见金银器,而且制作都很 精美。当然,并非所有金银器都反映 宗教崇拜和信仰,而且越是到后来, 金银器所反映的宗教内容就越少。
商代贵族主要用酒器的多少来表 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从西周中期起 ,礼器中炊食器的比重增加,鼎成为 表示身份和地位的主要标志,并逐渐 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用鼎制度。还有一 些青铜礼器被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谁拥有这种礼器,就意味谁得到了政 权;若失去了它,就失去了政权。可 见,青铜器反映出商周不可逾越的尊 卑贵贱等级,以及维护等级秩序的礼 制观念。
玉的文化内涵
秦汉 秦汉之际,玉器中除了圭还有一 点礼仪性质,其他玉器都明显成 为仅具装饰意义的东西了。玉器 的礼制色彩逐渐消失。而汉代玉 器由于摆脱了礼制观念的束缚, 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汉玉雄浑 豪放,追求清逸脱俗的艺术美, 反映了汉代统一国家的雄风,这 时的玉器已向艺术品转化。
玉的文化内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 青铜器、陶器、瓷器与中国古代文化
青铜器的文化内涵
37
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殷商西周时代,是中国青 铜器文化繁荣鼎盛的时期,当 时出现了规模宏大的青铜冶炼 作坊。人们已经掌握了青铜器 的硬度以及韧性随铜、锡比例 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规律。铸造 出来的器物,花纹绮丽、种类 繁多。其中礼器和乐器代表了 殷商西周时代青铜器制造工艺 的最高水平。
唐代以后,铜镜上的花 草树木纹从附属点缀地位跃 居主体位置。盛唐以后,涌 现出了以花草纹饰装饰的铜 镜。花鸟镜、瑞兽镜、鸾鸟 镜也配置了许多花草树枝, 使得动植物相辅相成,共同 展现出绚丽多彩的画面。宋 镜的花草树木纹端庄素雅, 画面清新,富有浓厚的田园 气息。
人物图案在战国铜镜上有所反映 。战国时人们尚武,铜镜上有披盔带甲 的武士。汉代神仙人物故事流行,东王 公、西王母、天皇、五帝、句芒等仙人 故事频繁地出现在铜镜上。铜镜上的仙 人形象与狩猎、车骑、歌舞的场面穿插 在一起,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神仙世界 的强烈企慕,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人们对 现实世界的热情追求。唐代的打马毬镜 ,生动地表现了打马毬的激烈竞赛场面 。宋代蹴鞠镜上的踢球场面,近代织纴 镜上妇女织布的场面,都同样反映了当 时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
中国古代玉器在艺术方面的成就
西周时期 西周玉器的艺术风格有简化趋势。 纹饰常以简洁刚劲的线刻来表现东 周玉器形式复杂多样,却有一个显 著的特征,就是追求事物的神似。 这时期的玉器绝大多数都有纹饰, 战国时期则流行云纹、谷纹。玉制 品已同金银钿工艺紧密结合。
中国古代玉器在艺术方面的成就
汉代 汉代高浮雕和圆雕制品明显增多, 最具汉玉风格的玉仙人奔马和玉 辟邪等圆雕作品,造型新颖,雕 琢出神入化,神韵毕现,在我国 古代雕塑艺术中极具特色。它们 不但继承了商周以来的圆雕作品 传统,而且吸收了楚文化浪漫主 义风格,将汉玉雄浑豪放的风格 表现得淋漓尽致。
道教发展起来,人们又将 玉看成是延年益寿的药物, 一度出现食玉之风。但这 并未影响玉器的装饰特征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玉”本来是自然之物,经由人的加工 制作,成为人使用的装饰品和礼器。因 此,玉器也就具有了社会印记,被纳入 了文化内容。
二、中国古代玉器在艺术方面的成就
商代 商代玉器集前世雕琢技艺于一 体,阴、阳线刻、浅浮雕等手 法,都运用得自然娴熟,配合 巧妙,纹饰纤细而清晰,形体 规整匀称。尤其是商代后期, 玉器数量众多,纹饰繁复,线 条流畅,艺术水平很高。
民风民俗
少数民族的金银器这一特点更为明 显,反映出明显的民风民俗。考古发现 的匈奴、鲜卑族金银器,以各种动物纹 饰为特征,最有特色的是虎狼等动物相 斗的纹饰,它们是游牧生活的写照。中 原地区的金银器多以各种象征祥瑞的动 植物纹为主要装饰,借以表达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常见的龙凤纹象征大瑞 ;羊的形象象征吉祥;鸳鸯象征百年好 合,永不分离;绶带象征长寿;莲蓬、 石榴象征“人丁兴旺”、“子孙繁衍” 等等。
艺术水平
早期金银器小巧简单;汉唐时 ,不但种类繁多,而且造型奇特; 宋元时期,风格趋向精巧素雅。明 清时期,金玉合体器物增多,器型 端庄雄健,如清代的“嵌珠金天球 仪”,是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天球模 型,反映了天地宇宙的雄伟气魄, 帮助人们去了解宇宙。它既是人们 对宇宙认识的结晶,又是一件艺术 品。可见,金银器具有较高的文化 欣赏价值。
铜镜上有日、月、天、地一类纹样,与 古老的天地神祗观念有渊源关系,但主要意 义已是表现人们的自然知识。
“四神”、“十二生肖 ”图案在铜镜上出现于汉代 ,宋代以后逐渐绝迹。它反 映古人祈求神灵保护的心理 和把动物视为祥瑞的心理。 这类纹饰还含有古人的地理 知识、季节知识,反映了人 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
首先,可以看到青铜器所反映的宗教崇拜和祖 先崇拜的特色。
最后,可以看到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