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中村改造现状与政策建议

城中村改造现状与政策建议

– 14 – 2012年第11卷第3期
引言
新形势下加强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既有利于理顺城区基层管理体制,促进基层社区建设;也有利于加快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转变的速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对于改善城市地域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开发效益,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完成城中村改造,推进现代城市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1 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
1.1 城中村宅基地产权变更困难
城中村现有土地产权不合理是城中村的根本问题,也是城中村改造的主要障碍。

在目前运行机制和经济环境下,由于城中村人口密度高,实行房地产开发赢利空间较小,有关土地管理部门也不愿主动进行土地权属的转换,因此,短时期内变更土地产权将有一定的困难。

1.2 缺少资金来源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居民的拆迁及安置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政府无法负担如此庞大的费用。

在缺少利益驱动的前提下,无法吸引多种大量资本投入,这也是城中村改造工作深入的巨大障碍。

1.3 管理体制没有良性发展
目前城中村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一开始就未能真正将其纳入城市管理的轨道,徘徊于城乡之间,在管理上缺乏系统,在发展上缺乏约束,没有得到科学、良性的发展。

因此城中村改造及管理均需在体制上实施相应的改革。

1.4 政府与市场的不协调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是目前大多数城市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改造原则,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政府往往
城中村改造现状与政策建议
李献军
(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城中村改造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当经济结构、农民就业方式和文化生活需要达到了城市(或城镇)发展的水平时对农村管理模式实施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我国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政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3-0014-02
“缺位”或“越位”,即政府在该插手干预的地方却任由市场无序获取既得利益甚至违法操作,而本应该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地方政府却主动干预市场竞争,破坏市场机制。

政府的有为与不为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得不到和谐发展,甚至由于政府不恰当的行为导致了利益主体之间的对抗,最终导致许多城中村改造难以实施,改造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合理,偏离城市发展的目标,这些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界限不明确有关。

2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
2.1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
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努力提高项目经济利益,使城中村改造的利益普惠于众,尤其是城中村村民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改造结果的最优化,是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

因此各级政府要在改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将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落到实处。

在充分强调政府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宏观调控的同时,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的方式,又要按照“一村一方案”进行改造城中村,将城中村划分为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不同要求,并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市、区、街道、村各方面的积极性,采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改造资金、方法、收益分配等问题。

这样既有利于解决拆迁安置这一重大障碍,也降低了改造强度和改造成本。

2.2 突出以民为本,兼顾各方利益
城中村改造既要照顾村民利益,充分考虑农民转为市民的意愿、需求和目的,在各项政策上多向村民倾斜,让他们在改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同时,也要重视政府、改造单位的利益,做到政府、村民、改造单位三者利益的均衡。

政府与改造单位之间要兼顾改造单位的利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益,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和地价,分担合理的市政配套设施;政府与业主之间要解决改造前后房地产权的问题,保护业主利益,同时政府的职责还包括完善改造政策、保证建设的质量等;改造单位与业主之间要考虑改造单位以何种方式、标准对业主进行安置补偿的问题,同时政府在其中应该积极地做好协调工作。

2.3 选择适当方式
现有的改造方式包括就地安置或集体转移拆迁,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对于就地安置只要补偿方式得当,不仅可以安置好原有居民,节约土地成本,还可以减少变动损失,减少拆迁改造对城市其他区域的压力。

对于异地安置则可以置换出黄金地段,更好地发挥土地使用价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村民被安置在市郊附近的高质量小区内,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适当缓解中心区的拥挤,舒缓城市交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因此,应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灵活选择改造方式。

3 结语
城中村改造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三级联动、市场化运行”的方针,坚持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制度、科学的管理统筹推进,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办法,要加强政策研究,达到
涉及利益主体关系的和谐,最终实现城市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司美丽.北京旧城改造应借鉴战后西方城市大规模改造的教[1]
训[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01).
王福定.城中村改造对策探讨[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2]
院学报,2004,(04).
李志生.关于城中村改造的问题[J].城市发展研[3]
究,2002,(05). 红河县云南松、思茅松、马尾松、油松等资源较丰富。

在红河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松脂生产在红河县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云南松松脂的采脂时间通常以4月~11月这段时期为宜,如冬季日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时,应停止采脂。

树液开始流动,松脂分泌逐渐增多,即可开始采脂。

20℃~30℃为最适温度,红河县以清明至霜降期间为采脂节。

采集方式有很多种,一般采用“下降式
采脂法”。

它的优点是:对云南松树生长影响不大,采脂
年限长,产脂量高,含松节油多,松脂质量好。

可以采割松脂的云南松树,胸高直径一般应在20cm以上,愈大愈好,在3年~4年内需要采伐的松林。

若云南松树生长良好,胸径在15cm也可适度采脂。

但有的地方连幼小的松树都开始割脂,这将直接影响松香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松脂生产是利国利民、发展山区经济的一项重要事业。

培养良性市场的态势有利于广大脂农的利益。

为了松香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采脂枝术在不断进步,常采用“下降式采脂法”。

现介绍“下降式采脂法”的技术要点给广大脂农参考。

在松林中采脂一般按下列四项工序进行:①制订采脂规划;②培训采脂人员,掌握采脂技术;
③制备采脂工具和松脂集运器具,包括刮刀、割刀、导脂
Modern Construction 现代建设
云南松采脂技术
杨成甫
(云南红河县林业局,云南 红河 654499)
摘 要:云南红河县垤玛乡、三村乡、车古乡、大
羊街乡、架车乡、洛恩乡六个乡是云南松主要特产
区。

近年来,松脂价格不断上涨,受经济利益的驱
动,在松脂采集工作中需要提高云南松采脂枝术。

为了充分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推行合理
采脂技术,提高松脂质量,促进松香生产可持续发
展。

文章简要介绍“下降式采脂方法”为广大脂农
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松;采收技术
中图分类号:TQ64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3-0015-02
[作者简介] 杨成甫(1977- ),男,哈尼族,大专,工程师,红河县林业局森林资源林政股。

2012年第11卷第3期 – 1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