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总序
《激流三部曲》
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为素材,写 一部控诉旧家庭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的系列小说,在巴金的心中酝酿了多年。在现 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 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像巴金这样 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 像《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 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 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 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 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 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短短 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样意思的话重复了三次。他在其 它作品和作品的序言或后记中,无数次的重复类似的 话。读者或许误解他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不,他是 爱得深,恨得浅,爱得如火烧,恨得如雪融的人。换 爱得深,恨得浅,爱得如火烧,恨得如雪融 言之,他爱得认真,恨得软弱 爱得认真, 爱得认真 恨得软弱。这因为他的恨根源于 他的恨根源于 爱。因此在《家》里,我们觉得可爱的人十分可爱, 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悯(含有同情的怜悯)。这里使人记起 “哀而不伤、怨而有怒”那两句话,《家》具有这两 种恰到好处之美。
本文的象征手法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 殊意义
激流——人生、生活 乱山碎石——艰难险阻 唯一海——追求、信仰
“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 的《后记》最后一行写道: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 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 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满 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家》 尤其浓厚。……这不是艺术, 而是天赋。如他所说:‘永 生在青春的原野’。”
序与跋
序: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 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品评书的内容 (前言)。 跋:一般为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 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价、鉴定考 释之类,也称跋文或跋语(后记)。
生活是……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 “搏斗”。 生活是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 苦所组成的激流。
作者为什么以“激流”命名小说?
以“激流”命名小说,暗示了作者试图在三 部小说中表现同一个主旨:生活中有爱恨、 悲欢、苦辣,构成生活主要方面,伴随着社 会动荡,变化,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在 起伏、激荡,只有持着信念不断探寻、行进, 终能走进所追求的生活图景。 “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 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从家族本位社 会向个人和国家本位社会的变革。首先是个 人的觉醒,之后是个人从休戚相关、福祸与 共的大家族的束缚中挣脱出来,面对国家和 社会。
《激流》总序
巴金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 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 府主义思潮。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 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 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 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 成的生活的激流……” 永远动荡着 搏斗 征服 发射出水花 奔腾 创造自 排山之势
激流
唯一的海
己的路
“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 激流会遇阻,会喷发,会迸射出爱与恨、欢 乐与痛苦的水花
(1) “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 (2)“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 也有我的痛苦” (3)“……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 受苦……”
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有 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 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 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唯一的海? ——追求、信仰
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 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 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 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声。 ——巴金
《中国新文学史》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