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国学经典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国学经典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最近几年,国学经典的教学逐渐被人们重视。

什么是国学经典呢?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例如,我们熟悉的《四书》、《五经》、《史记》、《孙子兵法》、《三字经》、《百家姓》和唐诗宋词等。

2011年,我校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小学低年级经典诵读确定为我校科研课题,经省里批准,正式立项。

为什么要把国学经典的学习作为科研课题提出来呢?首先,学习国学经典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是最能为今天所用的,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发现,大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逐年下降,学生们表达时语言贫乏,思维缺乏深度,加之亚洲各国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推崇,使人们意识到了重拾国学,重振国威的重要性,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二、学习国学经典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前言中写道:“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为当前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把国学经典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能敦促教师自我学习的意识,从而达到个人文化修养的再提升。

同时,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古诗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探索诗歌教学的有效方式,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些改变也必将带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学习国学经典是每个家庭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童年是一个人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反复诵读,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从小让孩子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使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得到一定提高。

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懂事,自私,不懂得敬老爱幼,任性骄横叛逆,我们将国学经典引入校园,能让学生能通晓事理,敢于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爱国情操,修心修志,热于奉献,孝亲尊师。

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被译成英文悬挂在联合国总部大楼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人权宣言》和1993年世界宗教领袖的《世界伦理宣言》中。

国际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尚且如此重视,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我们在感到骄傲的同时,更应该把这种文化继承和弘扬下去。

然而,当代人的国学底蕴已不如上辈人深厚,很少有人再去读诸如“四书五经”之类的国学经典,许多人甚至连国学经典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更谈不上能读懂这些国学经典了。

家长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重学分、重知识、重技能,唯独忽视做人教育。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决定把小学低年级经典诵读科研课题进行研究。

这个课题得到教育局、进修校的大力支持。

鹤岗市教师进修学校,我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了我校举办的开题会。

在开题会上,学生们以各种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歌舞,游戏,诵读,异彩纷呈,得到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立项后我们课题组成员立刻积极参与到研究中来。

按照我们的研究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

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一、营造书香文化氛围。

通过布置校园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在学校的走廊,粘贴着成语,古诗,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宣传经典名言。

二、选定教材。

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我校一、二年级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选定了****出版社****出版的《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教材。

由学校对一、二学年免费提供,人手二本。

这套教材不仅有原文,而且有注释,有插图,有故事,能充分地调动孩子的兴趣。

三、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在学校大队部的配合下,按照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例如,三八妇女节时,开展“我为妈妈洗脚”活动。

五一节,“我劳动,我光荣”活动,十一国庆节,“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等。

并以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记录活动过程,积累原始资料。

课题组成员通过现场观看,活动结束后的影像分析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研究对象,考察活动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

收集第一手资料。

四、指导学生有效地读。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适合我校学生的阅读策略。

1.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精简的国学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于是我们首先通过讲《三字经》、《弟子规》中的故事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好感,乐于与国学经典为伴,然后再指导学生背诵。

2.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如,在学生阅读时播放一曲轻松、愉快的音乐,在班级窗台上摆放生机盎然的花,让学生徜徉在国学经典的意境中。

对于一些学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玩一会儿后自觉投入到聚精会神的阅读活动中,对于这样自觉的行为,教师应及时的给予肯定,在宽松的氛围中逐步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3.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以身垂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榜样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

教师、家长同孩子一起阅读国学经典,一起交流阅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有感情的背诵国学经典,大胆发表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家长、教师一道读国学经典,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变得更浓,对国学经典的鉴赏、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

如诵读式、想象入境法、联系扩充法、写“读书笔记”法等,再如,结合注释,了解国学经典的创作背景、识人读文——了解作者的生平、掌握理解国学经典的窍门——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善于抓“文眼”悟主旨、熟练背诵,厚积而薄发等。

5.及时交流,正面评价。

经常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看谁背的多、背得熟、谁的感悟深刻。

每周由小组长检查背诵情况,教师随机检查,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此外,每学期至少在班级开展一次背诵国学经典比赛,至少举行一次国学经典知识竞赛,评出“书香小组”、“书香个人”。

开展《三字经》插图绘画大赛,评出“国学小画家”对于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采取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

虽然前期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课题组成员也很努力,但是我们的研究还是遇到了问题。

部分家长对课程开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不深刻,认为让学生像古人一样的学习《三字经》、《弟子规》那是以前酸腐的秀才才干的事,现在学习它没用;教师对于国学教育课程的内涵发掘不够,教学方法有待丰富;对传统国学经典的理解不到位或者理解狭小;对典故的阐释不够贴切。

国学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国学的学习不是仅仅以背诵经典和阐释涵义,而是把国学的思想和道理讲解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的熏陶和行为的践行。

与时代及幼儿身心结合的程度不够紧密;教学中缺乏鲜活生动的实例,难以实现影响学生心灵和行为的目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经过多次商讨,制定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

首先,及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习国学的好处,取得家长的支持。

其次,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充分研究和交流教学方法,挖掘教学内涵,提高自身素质。

再次,树典型,开展评选,让学生评选出身边符合《三字经》、《弟子规》行为要求的学生,并向他们学习。

目前,我们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诵读国学经典,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开展以来,我校一、二年级学生国学经典背诵量明显增加,许多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已经超过了我们背诵要求,学生记忆力得到提高,注意力更加集中,理解、想象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二、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

《三字经》、《弟子规》语言流畅,三字一句,二句一韵,接近白话,诵读时朗朗上口,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语感。

学生们感受到了正确运用母语的快乐。

三、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

有一次我上课,讲到:“一个人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我问:“你们谁知道五味瓶是什么意思?”有一位学生回答:“这是心里什么感觉都有了”原本我以为孩子们不懂,是准备自己把答案说出来的。

于是我就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说:“《三字经》里面说过,酸苦甜,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这么多味道在他心里,他心里一定难受。

”原来孩子们不仅会背,而且理解了意思,这让我感到更加的欣慰。

四、诵读国学经典给学生的行为带来了变化通过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务缓;父母责,须敬听;出必告,反必面”。

家长反映孩子听话了,不顶嘴了,知道关心父母了。

“凡是人,皆须爱”;“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团结同学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讲卫生的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

通过课题实践研究,我们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了。

自身修养提高了,有效地指导了教学,拓展了发展空间。

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并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探索,使我们教师具备了多样化的能力。

上学期,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各自在研究中的心得和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做出了总结。

我们的孩子们年龄还小,在未来他们能否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他们能否成为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栋梁,尚未可知。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学经典的魅力之花一定会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它将铸造孩子们强大的内心世界,去营造并度过孩子们幸福完美的人生。

我们也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也愿意和教育界的各位同仁们一起,让国学在萝北大地发扬传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