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内容和探究剖析

思想内容和探究剖析

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 是否正确,认为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 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
[答题步骤] (1)研读诗歌和某人的评价; (2)弄清诗歌的主旨; (3)亮明自己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要注意应历史地、 辩证地进行评价); (4)找出诗歌中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分条具体作 答。
情 感
鼓、旌旗、烽火、羌笛、
雄奇瑰丽、奇异独 特的边塞风光 征人思乡、闺妇盼 归的两地情愁 凄苦哀怨的怨战情
动作肖像描写、细 节描写等手法 意境的营造方面: 常用景物烘托、虚 实结合等手法
琵琶、战马等)、乐曲类
绪,凄厉沉痛的反
(《梅花落》《折杨柳》
战思考。对和平安
《关山月》《阳关三叠》
宁的边疆生活、和
托物讽世,或忧国忧 从抒情方法看,
民,或感时伤世,或愤 主要是托物言志
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或冷嘲热讽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巧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
滞留他乡,或漂泊异
内 涵
地等,对所见所闻有 所感;借此抒发对家 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内 容
和人生感叹、漂泊愁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 的所见所闻、所感所 叹,表达思亲怀乡之 情。主题有潦倒失意、 漂泊哀伤、思念亲人 等
借景抒情(或叫 “寓 情于景”),情景 交 融
诗题中多含有“客 舍”“登高”“望月” “忆”
天涯漂泊羁旅愁。叙 写客居他乡的艰难, 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乐景衬哀情(乐景 写哀) 侧面落笔。诗人在
“寄”“行”“思”
复习点11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题型一:评价思想感情 分析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感情
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诗人借咏××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 了(表现了)……” (也可以先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
题型二: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
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
借景抒情 想象、虚写 比喻 衬托、烘托
五、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巧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
内 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 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的诗
出塞,保家卫国, 内 民族交往,塞上风 容 情;或抒报国壮志,
或发反战呼声,或
记现实战事
标题往往有
修辞方面:主要有
望尽天涯怀人愁。感 表现怀远、思归之
等词语以
念亲情之深,表达对 情时,不是直接抒
及元宵、中秋、重阳、 亲人的思念
发思念之情,而是
标 志
除夕等节日名 常见意象有:月亮、
情 感
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
从对方着笔,想象 对方思念自己之
秋风、秋霜、杜鹃、
露人生易逝的苦闷; 深,借以烘托诗人
猿啼、沙鸥、孤雁、
“行”“军”“征
保家卫国、建立功 夸张、对比、互文、
人”“塞”“戍奋勇杀敌、英勇无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
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
畏的英雄气概
面:常用侧面烘托、
沙、秋月、大漠、孤城、
边关、雨雪、风沙等)、地
标 志
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 门关、黄河、阴山、楼兰、 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
➢知识拓展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概览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巧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借景抒情(寓情于
内 涵
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 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抒 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
内 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 的坎坷
景) 对比手法,描写 眼前衰败、荒凉 景象,与历史上
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情感
常用技巧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
(寓意)、托物喻理、托
物讽世
从具体描写的方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法看,主要是正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 面描写(绘形绘色)
效国家
与侧面烘托
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 从修辞手法看,
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 主要是比喻(比
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 况)、象征、拟人
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和对比
折柳相送,吟诗赠别,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送别诗涉及内容较广泛,有
君臣官场送别,有市井朋友 送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标题中往往有
“送”“别”“赠”“ 酬”等字
常见意象有“柳”“酒” 标“月”“水”四大意象, 情 志“长亭”“短亭”“阳 感
关”
“舟”“灞桥”等意象 也常
在送别诗中出现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 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 情绪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 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题材特征
内 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 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 情
内 容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
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
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
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
标 志
韵、精神进行吟咏
情 感
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
咏之物为诗名,或以
“咏某物”“题某 物”“某物
《渭城曲》等)、人物类
睦友好的民族往来
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的繁华兴盛形成
鲜明的对比
标题中有“咏史”“怀
标 古”“登某古迹有

志 怀”“古迹”“古人名” 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 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 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 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 忧国忧民
化用典故,借典 故寄托自己的感 伤或对国事的讽 喻 衬托,诗人往往 临古迹而抒怀, 以悲景衬悲情
或抒发独居他乡、怀 自己的苦恨离愁
浮云、梧桐落叶、西
才不遇、报国无门的 因梦寄情,虚实结
楼、危楼、高楼、危
孤独寂寞、幽怨愤慨 合
栏等
之情
四、赠友送别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巧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
与家人、情人或亲朋
内 好友离别,送别之际, 内 涵 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