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成果汇报PPT
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成果汇报PPT
黄委会设计院
RPDRI,YRCC
XX县XX水库工程
项目建议书成果汇报
XX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汇报内容
1、工程概况 9、淹没、工程征(占)地与移民 2、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0、环境影响 3、水文 11、水土保持 4、工程地质 12、工程管理 5、工程规模 13、节能设计 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4、投资估算 7、电气及金属结构 15、经济评价 8、施工组织设计 16、结论与建议
(2)水库工程地质评价 库盆岩体致密,无透水通道,库区河道为区内最低 侵蚀基准面,周围无低邻谷,岩溶不发育,水库发生永 久渗漏的可能性不大。 库岸现状总体稳定,水库蓄水后可能局部发生崩塌 现象 ,对水库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库尾地形平坦,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广泛,可能 发生小规模的浸没现象;由于组成物质多为粗颗粒土, 浸没问题不严重。 水库库容较小,水头低,地质构造简单,发生水库 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
区 域 构 造 纲 要 图
0
98°
10
20 km
99°
乌兰大坂 宗 务 隆
F1
山
F1 断
裂
F2
茶
Q
卡 北 天峻
37° 20'
37° 20'
德令哈
Q
F3
山 断
工程场址
拉 哇 玉 乌兰 香 山 卡
Q
F3 裂 F4F4 拉
卡
茶卡盐湖
F2
36° 40' 98°
一、地质 二、断裂
F2
断
99°
三、地震
裂
36° 40'
(1)库区地质条件 库区河谷为横向谷,形态多呈宽“U”字型。库区出露 的地层岩性主要为寒武—奥陶系 的中等~深变质岩系,主 要表现为白云质大理岩、白云质结晶灰岩、硅质条带结 晶白云岩、片岩、凝灰岩、大理岩 、千枚岩等,第四系 上更新统 、全更新统冲、洪积 、坡积物。 库区范围内未发现区域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相对 简单。
XX水库
315国道 XX县 西宁 格尔木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开发任务
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1 )建设 XX 水库,是增强赛什克河水资源调控能力,促进水 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赛什克河年际分配不均,造成丰水年有 余水,枯水年缺水较多,遭连续枯水系列则缺水更为严重。需 要水库进行调节。 (2)XX水库的建设将大大提高 XX县水资源配置能力和供水保 障水平,对促进该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XX县农 业发展及种植结构调整,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群众 收入,缩小东西部差距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3)通过水库的调节,可以保障农业发展用水安全,恢复保证 生态基流,起到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的矛盾。
表4.4-6
坝址区钻孔中岩体风化卸荷深度统计表
坝址区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参数建议值表
岩性
参数 饱和抗压强度(MPa) 饱和抗拉强度(MPa) 变形模量(103MPa) 泊松比 抗剪断强 f′ 度(岩体 /混凝土) c′(MPa) 岩体抗剪 断强度 f′ c′(MPa) 0.6~0.8 0.5~0.7 0.7~0.9 0.5~0.7 1~2 强风化 10~30 1~3 白云质大理岩 弱风化 30~40 3~6 5~10 0.36 0.8~1.0 0.6~0.8 0.9~1.1 0.7~0.9 2~3 微~新鲜 40~60 5~8 10~20 0.32 1.0~1.2 0.8~1.0 1.1~1.3 0.9~1.1 2.5~3.5 0.5~0.55 0.7~0.9 0.5~0.8 0.8~1.0 0.6~0.8 1~3 强风化 15~30 4~7 砾岩 弱风化 30~40 5~9 5~10 0.35 0.9~1.1 0.6~0.9 1.0~1.2 0.8~1.0 2~3 微~新 鲜 50~70 6~10 10~20 0.32 1.1~1.3 0.9~1.2 1.3~1.5 1.0~1.2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 的东北缘,为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区内地震 活动性分布不均匀,呈NNW、NWW向条带分布, 该区的地震活动受区域性断裂活动的控制。地震 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4.3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地质构造和结构面 1)构造 坝址区属于单斜构造,地层较为单一。区内没有大规模 的区域性断裂通过,主要发育有多条小规模断层和构造裂隙、 节理,区内地质构造相对较简单。 2)岩层产状 坝址区两岸岩层产状变化不明显,整体为30°~45° ∠40°~55°,倾向上游,两岸坡体表面呈弱、强风化, 岸坡稳定性较好。
2.2 工程开发任务
XX水库工程开发任务:灌溉供水。
3 水文
3.1 水文资料
赛什克河没有设站观测,属于无资料地区。本次采用地 理地形相似、河道产汇流条件接近、邻近的都兰河干流 上尕巴水文站作为参证站。
站名 上尕巴站 XX坝址 河流名称 都兰河 赛什克河 流域面积 (km2) 1107 878 设立时间 1978年 1992年 资料系列 测验项目
XX水库坝后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表
水位Z (m) 流量Q (m³/s) 水位Z (m) 流量Q (m³/s) 3190.1 3190.3 3109.5 3109.7 3109.9 3191.1 3191.3 3191.5 0 3.1 12.1 29.6 59.7 99 154 226
3191.7 3191.9 3192.1 3192.3 3192.5 3192.7 3192.9 3193.1 316 425 566 738 931 1142 1372 1621
行计算,并采用《青海省水文手册》中年平均流量~流域面积
经验公式进行复核,经分析,XX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 1.17m³/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639万m³。
3.3 洪水
(1)设计洪水
赛什克河没有实测洪水资料,采用上尕巴站1978年~2009年系 列洪水实测资料计算得到的设计值,并采用面积比拟法换算到
承载力k0(MPa) 地基土摩擦系数(f)
表4.4-6
坝址区钻孔中岩体风化卸荷深度统计表
坝址区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参数建议值表
岩层代 号 干密度 γ (g/cm3) 允许承载 力(MPa) 变形模 量 (MPa) 20~25 15~18 抗剪强度 φ (°) C(kPa) 28~30 24~26 0 0 渗透系 数cm/s
(3)水文地质条件
在坝址区共压水24段,结果显示随着风化卸荷现象的降低,岩体的透 水率也逐渐减小;在裂隙密集带或者裂隙较发育部位,岩体透水性增大。
表4.4-6
坝址区钻孔中岩体风化卸荷深度统计表
(4)物理地质现象 址区内岸坡较为完整,由外动力作用产生的物理地质现 象不发育,主要表现有小规模零星的崩塌和风化卸荷。 不同地形单元风化卸荷程度统计表
降雨、水位、流 1978年-2009年 量、含沙量 1992年-2009年 洪水调查
3.1水文资料
赛什克河
XX坝址
都兰河
上尕巴水文站
都兰河和赛什克河河流水系示意图
3.2 径流
赛什克河的径流主要由降雨和融雪形成,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
期,年际径流分配不均,年径流量小于多年平均径流量年份占
70%,最大年径流与最小年径流之比达到3.4。径流根据都兰 河上尕巴水文站实测资料作为设计参证站,采用面积比拟法进
地形单元 强风化卸荷层 厚度(m) 弱风化卸荷层 厚度(m) 下坝址河床 0~5 6~9 上坝址河床 15.4~22.3 16.2~19.8 下坝址右岸 10.8~14.133 13.6~17.5 下坝址左岸 15.6~19.5 14.1~17.9
表4.4-6
坝址区钻孔中岩体风化卸荷深度统计表
(5)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岩石(体)物理力学常规试验值统计表
分期
(10~4)月 (10~11)月
/s) 各频率设计值(m³ 10% 20%
11.5 1.33 5.93 1.21
3.4 泥沙
根据上尕巴站实测泥沙资料推算,XX水库年均入库泥沙 9.53万t,其中悬移质沙量7.94万t,推移质沙量为1.59
万t。水库运用50年入库沙量为367万m3。
3.5 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岩性
Q4al Q+col
砂砾石层 2.0~2.1 块碎石土 1.9~2.1
0.3~0.4 0.2~0.3
10-2 10-2
(6)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坝基稳定问题
对河床砂砾石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58段,综合判
定XX大坝建基面承载力为300kPa~400kPa,能够满 足坝基对承载力的要求。
地质
100
勘探
试验
3 2 3 2 3 3
1
1
4.2 区域地质与地震 (1)区域地质
工程区所在大地构造单元为秦岭褶皱系的南秦岭冒 地槽褶皱带北部,与祁连褶皱系南祁连褶皱带相交接。 该区域自第三纪以来强烈隆升,断裂构造活动强烈,尤 其以NWW向逆冲左旋走滑运动为主。
与工程较近的区域性断裂是鄂拉尔山断裂带 (F2), 该断裂是次级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活动性较强的是其 南东端, 2000 年 9 月曾在兴海附近发生 6.6 级地震,距工 程200km以远。
XX坝址。
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
项 目
XX水库
项目
洪峰(m3/s) 3日洪量(万m3)
设计频率(%) 0.1 420 1703 1 230 1056 2 179 868 3.3 141 733 5 114 628 10 72.7 456 20 39.4 297
(2)施工洪水 汛期施工洪水10%为72.7m3/s。非汛期分期洪水采用面 积比拟法进行计算。 水库分期洪水成果表
4 工程地质
4.1 4.2 4.3 4.4 4.5 勘察工作量 区域地质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天然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