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互动的数学课堂

打造互动的数学课堂

打造互动的数学课堂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
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习兴趣也越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也越强,学习效率也越高,教师上课也越轻松。

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是创设好的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三
是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四是完善评价体
系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乐学、勤学。

关键词:互动;数学;课堂
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应是活动课,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
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分
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
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由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

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

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有利
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
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可从以下
四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厌恶你的人或害怕你,对你唯唯喏喏有恐惧感的人来与你友好合作,愉快地交流。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异常心理常常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态度分歧,兴趣背离。

教师
也就很难真正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学生也很难给予教师以积极配合,有
计划、有目的、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交互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要实现有效的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
融洽,关系协调,冲突较少,心理距离小。

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
共享的过程。

而交往是这个过程的支持系统。

学生自主活动与人际合作需要相互
支持,平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间相互团结、友好关系,有利于教师创设一个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这样才能使其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
大胆地猜想、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需要教师公平、公正、平等地
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

在学生有困难时,教师
要主动地倾力相助,细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异常言行,及时与学生谈心。


除学生对老师的敌意与戒备心理,化解同学间的小矛盾。

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体的温暖,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积
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

二、培养良好人的际关系
1.心怀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的愿望。

要让老师、同学都感受到你的善和诚意。

2.消除偏见和成见。

对老师、同学有偏见和成见时,要时常自己摆脱其影响,并且逐渐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多想想对方好的方面。

多开展师生
交流会、集体活动,也能很好地拉近师生距离,消除误会。

3.认真倾听。

即或有不同的意见,或使你感到恼火,也要克制忍耐听到底,
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反驳须有分寸,有礼貌。

4.保持善意的幽默气氛,面带微笑。

切忌当众挖苦、贬低或嘲笑对方。

数学
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情境的创设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三、开展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小组数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方法等。

课堂互动的成败,关键要看教师是否敢放手,是否会引导。

首先教师要敢于放手。

刚开始开展数学活动时,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探索,不知如何表达、交流,课堂秩序有时较混乱。

但教师要把“眼光放长远些”。

要敢
于放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讨论、猜想。

同时,要把活动的目
的与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使课堂互动性更有效。

要防止“放羊式”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活动。

诚然,有时学生的探索与讨论很费时费力,甚至做无用功。

这时教师要有耐心,并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

启而不发时
千万不能着急,乱了阵脚,更不能骂学生笨。

注意点拨要适当,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学生才会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我在数学课上常采用“组内合作交流”和“组与组之间竟争交流”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数学地表达,学会质疑,质疑教材,质疑同学,互问互答,
鼓励学生超越老师。

尽量多创设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合
作交流,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
猜想、类比、推断、归纳总结等活动。

让学生不仅在用自已的脑子思考,更要用
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
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不能越俎代疱。

如在学《数据
的收集与描述》时,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去调查本班或其他
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视力情况、某科考试成绩,自已近三年来学习成绩
的变化等等。

然后让各小组绘成某种统计图。

因为学生在学自己身边的事,在做
自己的事,所以很感兴趣,做得也很快,学得也很轻松。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
体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越高,教师上课也越轻松。

所以在
数学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多用手操作,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

四、激励学生乐学态度
数学课堂上经常采用“随机抽点”、“举手发言”和“小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给每个人加分,每个组加分的方法,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

每周评3 名学习
积极份子,1-3名进步星,一个优秀组。

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也要鼓
励大部分学生。

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数学课堂中,巧妙地
运用激励性语言,撩拨学生上进心和创新的欲望。

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书本的质疑,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

要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可变得更好,要用
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使其进步。

切记“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另外,向学生介绍有关科学家的乐于拼搏的小故事激励学生保持乐学态度。

如:法拉第的坚持不懈精神;牛顿忘我的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
苦学习、专心致志.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如: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
飞船成功发射和回收.并恰当的指导学生赏析图片,增强审美情趣.要激励学生,还要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理想,增强信心;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消除挫折感;让学生学会“避已之短,扬已之长”。

塑造好学生健康的人格,才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好地互动。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就会得到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