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第一篇 《论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七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乙】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 “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 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 五日,李生故寻王生, 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之, 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 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 莫逾自厌, 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 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吾日三省.吾身() (2)不逾.矩( ) (3)王生不说.( ) (4)王生惊觉,谢 .曰( )2.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吾悉能志.之B .居.五日C .而君变色以.去D .王生益愠.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用“/ ”划出给下面句子断句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处处志.之 不可久居. 以.塞忠谏之路也 人不知而不愠5. 【乙】文说“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的确,学习方法很重要,那你从【甲】【乙】两文中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请用上“方法” 、“效果”谈谈你学了两篇文章后的感受,写在下面的方格内(不少于30 字)。
答: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七则对比阅读答案:1. (1)反省(2)超越(3)通“悦”,愉快,高兴(4)道歉2.D3. (1)替他人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2)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4. 请铭之坐右/ 以昭炯戒5. 学习方法: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经常温习。
感受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法正确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生论善学者》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
”《三峡》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三峡》对比阅读课外文言文译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 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 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译文: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5.【甲】文中体现群山连绵不断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雄奇险峻的 语 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 文 中 体 现 神 女 峰 “ 奇 异 ” 的 语 句 是 ;体现巫山“高峻”的语句是 ; 两文都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三峡》对比阅读答案: 1. (1)通“缺”,中断( 2)有时( 3)插入( 4)看。
2.D3. ( 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4.惟/ 神女峰上 /有/白云数片 5. 【甲】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乙】 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对祖 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
良多趣味。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 华山、衡山、庐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略无阙.处(2) 或.王命急宣( 2. 3)峰峦上入.霄汉(4) 四顾.无纤翳( 面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然 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豁然开朗B .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C .久之不散,亦可异 渔人甚异.之D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男女衣着,悉.如外人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用“ / ”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3 处)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 而山脚则直插入 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 见。
所看到的八九个山峰, 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 陡起而变幻多姿。
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 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陋室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梅屋书目》自序予贫喜书,旧积千余卷,今倍之未足也。
肆有新刊,知无不市;人有奇编,见无不录,故环室皆书也。
或曰:”嗜书好货,均为一贪。
贪书而饥,不若贪货而饱;贪书而劳,不若贫,书之赐也。
如彼百年,何乐之有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故环.室皆书也(2.下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翻译下面的句子1)何陋之有?译文:2)人生不百年,何自苦如此 ?译文:4.用“ / ”给下面的句子划出朗读停顿(两处)自古不义而富贵者《陋室铭》对比阅读答案: 1. ( 1)出名( 2)形体、身体( 3)买(4)围绕 2.D3. (1) 有什么简陋的呢?( 2)人的生命不过一百年,为何要如此使自己痛苦呢? 4.自古/ 不义/而这一天, 天空晴朗, 贪货而逸。
人生不百年,何自苦如此 ?”答曰:今人予不知之,自古不义而富贵者,书中 略可考也,竞何如哉 ?予少安于贫,壮乐于贫, 老忘于贫,人不鄙夷予之贫,鬼不揶揄予之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3)知无不市.( 不若 贪货而逸皆若 空游无所依 B . 无丝竹之 乱耳 人不鄙夷予之 贫C . 何陋.之有 孤陋.而寡闻D . 何乐.之有哉后天下之乐.而乐5.【甲】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乙】文哪些句子表明作者因“贪书”而甘于贫困?作者为何觉得自己不贫困?请简要分析。
答:富贵者5. 【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自然环境优美来表现“陋室不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往来的人物博学来表现“陋室不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生活情趣的高雅来表现“陋室不陋”。
【乙】文:句子:少安于贫,壮乐于贫,老忘于贫。
原因:人不鄙夷予之贫,鬼不揶揄予之贫。
《<梅屋书目>自序》译文:我生活十分困难但唯独钟爱书籍,以前收集了一千余本,现在数量增加了一倍却还是感觉不到满足。
知道哪些书店有新刊印的书籍,一定不遗余力的去买;但凡别人有新奇的著作,一定会去抄录,故而屋内四周堆砌了不少书。
有人说:“太喜爱东西和太喜爱书籍,都是贪婪的表现。
追求书籍要忍受饥饿,却远远不如追求物质从而得以温饱;追求书籍要备受清苦,更远远比不上追求物质清闲安逸。
人的生命不过一百年,为何要如此使自己痛苦呢?”我回答道:“当今的人愚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但自古至今为富不仁的人,书中可一索即得,他们的结果又是怎么样呢?我少年对贫困的生活感到满足,等到成年了我喜欢这种清苦的生活,到老年我而忘记了贫穷,世人不蔑视我的清苦,鬼怪不嘲笑我的清苦,这都是书中知识赐给我的。
向您这样(贪图物质享受)的人,既使活一百余年,又会有什么乐趣可言呢?”《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