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 ppt课件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 ppt课件


骨骼肌是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跨过一个或
数个关节,肌肉收缩时,可牵引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的某一 个运动轴运动。
一、 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 起点和止点 从人体结构角度
肌肉的起止点是固定不变的 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 近端的附着处为起点,另 一端为止点。
定点和动点
从运动的角度讲
定点: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较小的附着端。 动点:肌肉收缩时,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附着端。
(3)固定肌: 肌肉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 发力,使它的两端向中心靠拢,在 实际生活中,常常不需要这种两端 都运动的动作,因此,为了充分发 挥原动肌对动点骨的作用,必须有 其它肌肉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这 些固定定点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例如,在做向前踢腿动作时, 为了保持躯干直立姿势,就需要脊 柱上某些肌肉收缩,固定髂腰肌的 定点骨。
2.在完成一个动作时,不同的肌肉起着不同的作用,这 就是分工: (1)参与工作的肌肉所起的作用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 只能在互相配合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协作。离开或缺乏这 种协作关系,体育动作将很难完成,或者极不协调。 (2)肌肉的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随着动作 的改变,也是会引起变化的。 例如:屈腕动作时,屈肌是原动肌,伸肌是对抗肌;内收 动作时,尺侧肌是原动肌,桡侧肌是对抗肌。
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 无固定。
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 端称为定点。 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 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近固定和远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肌 上固定和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 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 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上固定、下固定和无固定主要适用于躯干肌
(四)中和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 这里其它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中和)某种功能的 作用。 在向前踢腿时,如果不需要出现大腿 旋外的动作,就需要臀小肌、臀中肌 等旋内的肌肉收缩发力,抵消髂腰肌 收缩时可能出现的旋外动作,这时臀 小肌、臀中肌就起中和肌的作用。
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工作条件 近固定和远固定
近固定:四肢肌肉收缩时, 定点在近侧称该肌的工 作条件为近固定。
远 固 定: 四肢肌肉收缩 时定点在远侧端则称 该肌的工作条件为远 固定。
上固定和下固定
上固定:头颈 、躯干肌 肉工作时,定点在上 端的称为上固定
下固定:头颈、 躯干肌肉工作 时,定点在下 B 端的称为下固 定
(二)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称为对抗肌。 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 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改变而变化。 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 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 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
二、骨骼肌配布规律
1、骨骼肌在身体上配布的规律: 1)骨骼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①骨骼肌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发力,具有缩短的趋 势,它不能象被压缩的弹簧那样在缩短后再主动使其 附着点分离。需要有其它力才能让它们的附着点相互 离开。例如,当某块屈肌收缩,使关节完成屈的动作 后,这块屈肌不能再使这个关节完成伸的动作。
快速起动的抓举
三 、肌群的分工与协作
人体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体育动作,也是 许多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共同活动的结果。 根据肌肉在同一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 把它分为: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
(一)原动肌
可以主动收缩直接完 成动作的肌肉。 按原动肌在完成动作中 效率的不同,又可将原 动肌分为:主动肌和副 动肌。例如,握哑铃弯 举中的肱肌、肱二头肌 为主动肌,肱桡肌、旋 前圆肌为副动肌。
第三章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动作组成,在对 人体运动进行动作分析时,首先应做解剖学分析,分析运 动时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形式、肌肉收缩特征以及在不同动 作阶段肌肉工作的变化规律等内容。 人体完成动作的基本结构包括骨、关节和肌肉: 骨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运动的骨杠杆类型和各环节 的大小与运动幅度; 关节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各环节的具体运动形式和 肌肉配布规律; 肌肉则通过其收缩与舒张牵引骨在关节处实现人体的 各种形式的运动。
每一个环节运动都有 一组原动肌,当一个动作 是由多个环节运动组成时, 有几个环节运动就有几组 原动肌。如跑步时的后蹬 动作,下肢有骨盆、大腿、 小腿、足等 4 个环节运动, 原动肌也至少有4组。
一个动作是否能够准确、协调地完成,对抗肌的力量 与协调伸展能力亦是关键因素。当关节一个运动轴两侧的 原动肌与对抗肌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发展不均衡时,则易导 致运动中动作变形和肌肉拉伤。另外,在一些快速起动、 快速停止等动作中,对抗肌的协调配合还有预防关节损伤 等作用。
• 以相互拮抗的原则配布于关节轴的两侧
单轴关节 双轴关节 两组肌 四组肌 如肘关节 如桡腕关节 屈肌、伸肌(冠状轴)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矢状轴)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 旋内肌、旋外肌(垂直轴)
多轴关节
六组肌
如肩关节
有明显的对称性 有明显的适应性
当一个动作只包括一个环节的运动时,原动肌只有 一组,如射击时的扣板机动作,只有食指的一个环节运 动,原动肌就只有一组。
②骨骼肌收缩发力缩短时,它将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它所 附着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至于最终是让哪块骨运 动,不取决于这块肌肉,骨骼肌只能把它的两端向中心 拉。 2)根据这些事实,骨骼肌在身体上有以下的配布规律:
①至少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必须跨过一个或一个以上 的关节,两端都附着在一块骨上的肌肉是没有作用的,因而也是不 存在的。 ②在一个关节运动轴的两侧配布有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单轴关节分 布有两组肌肉,双轴关节分布有四组肌肉,三轴关节分布有六组肌 肉。 ③肌肉的分布和人的直立行走及劳动特点有关: 人体的躯干肌和下肢肌,由于适应直立行走,伸肌比屈肌强大,上肢 肌在劳动时经常要克服重力作用,故屈肌比伸肌强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