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糖制
33
【煮制的方法】
(1)一次煮制法:
加糖
↓
加糖
↓
原料处理→40%糖液→煮沸→ 50%糖液→煮沸→ 60%糖 液→煮沸→终点→浸渍→出锅 特点: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细胞间隙较大,组织结构较疏 松,含糖量较高,肉质坚实和比较耐煮的原料。 优点:此法快速省工。 缺点:持续加热时间长,原料易烂,色香味差,维生素破 坏严重,糖分难以达到内外平衡,致使原料失水过多而 出现干缩现象,生产上较少采用。
果丹皮
苹果泥
山楂糕
8
二、糖制保藏理论
9
(一)食糖的保藏作用
1.食糖的保藏作用
(1)高浓度糖的高渗透压作用; (2)高浓度的糖含量可以降低 水分活度; (3)高浓度的糖具有抗氧化作 用。
10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2. 食糖的基本性质 (1)糖的种类 蔗糖、饴糖、葡萄糖和蜂蜜 白砂糖(蔗糖 99% ) - 甘蔗糖、 甜菜糖 饴糖-麦芽糖浆 淀粉糖浆
22
(三)果胶的胶凝作用 酸的用量与胶凝所需时间
加酸量(mL) 10 15 20 浆液pH值 3.10 3.00 2.85 产生胶凝化的时间 5~6min 1~2min 45s
23
三、糖制加工工艺
24
(一)蜜饯加工工艺
1、果脯蜜饯加工的工艺流程
原料→选别分级→清洗→去皮切分或其它处理 →(盐腌→)→硬化熏硫→漂洗预煮 烘干→上糖衣→干态蜜饯
28
(一)蜜饯加工工艺
⑤硫处理 为获得色泽清淡而半透 明的制品,在糖制前进行硫 处理,抑制氧化变色。在原 料 整 理 后 , 浸 入 0.10.2%SO2 的 亚 硫 酸 液 中 数 小 时,再经脱硫除去残留的硫。 ⑥染色 在加工过程中为防止樱 桃、草莓失去红色,青梅失 去绿色,常用染色剂进行染 色处理。
(25 ℃以盐酸转化能力为100计) 种类
硫酸 亚硫酸
转化能力
53.60 30.40
种类
柠檬酸 苹果酸
转化能力
1.72 1.27
磷酸
酒石酸
6.20
3.08
乳酸
醋酸
1.07
0.40
21
(三)果胶的胶凝作用
3、果胶的胶凝作用
果胶形成胶凝有两种形态:
(1)高甲氧基的“果胶-糖-酸”凝胶:果胶 1%,糖65-67%,pH2.8-3.5,温度低于50 ℃ (2)低甲氧基的离子结合型凝胶:钙离子、 pH2.5-6.5,温度在0-58 ℃,30 ℃为胶凝的 临界点。
高,但糖液需求量大。
【煮制的方法】 (4)减压煮制法(真空煮制法)
原料处理 → 煮软 → 25%糖液中抽空 → 浸渍 →
(0.85MPa/4~6分钟)
40%的糖液中抽空 → 浸渍 → 60%糖液抽空 → 浸 渍…出锅
原料在真空和较低温度下煮沸,因组织中不存在大 量空气,糖分能迅速渗入到果蔬组织里面达到平衡。 温度低,时间短,同时,由于原料中的空气被赶出, 使果实透明,防止氧化和褐变,这样对保持原有的色 泽和营养价值都有利。
→糖制→ 饯
装罐→封罐→杀菌→冷却→湿态蜜 加配料→烘干→凉果
25
(一)蜜饯加工工艺 2、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 原料质量优劣主要在于品种和成熟度两个 方面。蜜饯类因需要保持果实或果块形态,要 求原料肉质紧密,耐煮性强的品种,在绿熟— —坚熟时采收。
26
(一)蜜饯加工工艺 2)预处理
①选别分级 目的在于剔除不符合加工要求的原料,如腐烂、 生虫等。为便于加工,还应按大小或成熟度进行分级。 ②去皮、切分、切缝、刺孔 剔除不能食用的皮、种子、核,大型果宜适当切 分成块、片、丝、条。枣、李、梅等小果常在果面切 缝或刺孔。 ③盐腌 仅在加工南方凉果时采用,用食盐或加用少量明 矾或石灰腌制原料,常作为半成品保藏方式来延长加 工期限。
17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沸点
含糖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沸点 温度 100.4 100.6 100 101.5 102 103.6 106.5 (℃ )
112
130.8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⑤蔗糖的转化与褐变
蔗糖与稀酸共热,或在转化酶的作用下, 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又称为转化糖,这种转 化反应,在果品糖制上比较重要。糖煮时,有 部分蔗糖转化,有利于抑制晶析,增强制品的 保藏性和甜度,使质地紧密细致。另一方面, 由于转化糖的吸湿性很强,过度的转化又会使 制品在贮存中回潮,造成变质。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几种糖在 25℃中 7d 内的吸湿率(%)
种类 蔗 糖 葡萄糖 果 糖 空气相对湿度
62.7
2.61 0.04 0.05
81.8
18.58 5.19 0.05
98.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74 15.02 13.53
转化糖
9.77
9.80
11.11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④糖的沸点 在一定的压力下,糖液的沸点随着浓度 的增大而上升。 糖制品在煮制时,常利用测定蔗糖的沸 点来掌握制品所含可溶性固形物的总量和控 制煮制时间和终点(如干态蜜饯出锅时的糖 溶液沸点达 104-105℃,其可溶性固形物在 62%-66%之间)。 蔗糖液的沸点温度除了受其本身浓度的 影响外,还受大气压和纯度的影响。因此, 当大气压和纯度改变时,用以上方法来判断 糖浓度会有一定的误差。
29
(一)蜜饯加工工艺 ⑦漂洗和预煮
凡经亚硫酸盐保藏、盐腌、染色及硬化处
理的原料,在糖制前均需漂洗或预煮,以除去
残留的 SO2 、食盐、染色剂、石灰或明矾,避
免对制品外观和风味产生不良影响。
(一)蜜饯加工工艺
3)糖制 糖制是果脯蜜饯加工的重要工序。糖制的方法有 煮制(又称为糖煮、热制)和蜜制(又称为腌制、冷 制、糖腌)两种。 煮制适用于质地紧密、耐煮性强的原料; 蜜制适用于皮薄多汁、质地柔软 的原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法,目 的都是使糖液中的糖分依赖扩散作用 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再通过渗透作用 均匀地进入到原料各部位的组织中, 最终达到要求糖含量,并保持其应有 的形态。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③吸湿性 糖的吸湿性和糖的种类及空气的相对湿度关 系密切。 果糖的吸湿性最强,葡萄糖和麦芽糖次之, 蔗糖最弱。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糖的吸湿量越多。糖 的这一特性,对干制品和糖制品的保藏性影响 很大,在缺乏包装的糖制品中,贮藏期会因吸 湿回潮使制品降低糖浓度,削弱糖的保藏性, 甚至导致制品变质和败坏。 糖的吸湿性的存在,有利于防止糖制品的蔗 糖晶析和返砂。
39
(一)蜜饯加工工艺 5)上糖衣
如制作糖衣果脯可在干燥后上糖衣。即将新配制 好的过饱和糖液浇注在干脯饯的表面上,或者是将干 脯饯在过饱和糖液中浸渍一分钟,立即取出散置在晒 面上,于50℃下冷却晾干,糖液就在产品表面上形成 一层晶亮透明的糖质薄膜。
40
(一)蜜饯加工工艺 上糖粉,即在干燥蜜饯表面裹一层糖粉, 以增强保藏性,也可改善外观品质。糖粉的 制法是将砂糖在 50~60℃下烘干磨碎成粉即可。 操作时,将收锅的蜜饯稍稍冷却,在糖未收 干时加入糖粉拌匀,筛去多余糖粉,成品的 表面即裹有一层白色糖粉。上糖粉可以在产 品回软后,再行烘干之前进行。
糖类 甜度 糖类 甜度 糖类 甜度
蔗 糖 半乳糖 转化糖
100 32 127
木 糖 葡萄糖 乳 糖
40 74 16
果 糖 甘 油 麦芽糖
173 49 32
13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②溶解度与晶析
糖的溶解度与晶析对糖制品品种和保藏性能影响 较大。 糖制食品液态部分的糖分达到过饱和时,即析出 结晶。从而降低了含糖量,削弱了保藏作用,同时有 损于制品品质和外观。 糖煮时糖浓度过高,糖煮后贮温低于10℃,就会 出现过饱和而晶析,降低制品含糖量,削弱了保藏性。 蜜饯加工时常利用这一性质,适当控制过饱和率, 给有些干态蜜饯进行上糖衣的操作。
第六章 果蔬糖制
吴继红 教授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jihong-wu7268@
教学目标
• • • •
了解果蔬糖制加工中糖的有关特性;
掌握果蔬糖制的基本原理; 掌握果蔬糖制的主要加工工艺; 了解国内外果蔬糖制的发展前景。
【目录】
糖制及糖制品概述
糖制保藏理论
糖制品加工工艺
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
【煮制的方法】
(2)多次煮制法: 原料处理 → 40 %糖液煮 2~3min→ 放冷 24h→50 %糖 液煮→放冷→ 60%糖液煮→放冷→出锅 特点:适用于细胞壁较厚、组织结构致密,难于 渗 糖、易煮烂的或含水量高的原料,如桃、杏、 梨 和西红柿等。
【煮制的方法】
优点:由于加热和冷却交替进行,有助于糖分的渗透 (加热时,原料细胞内部的水分被汽化,使体积膨大, 冷却时,水汽凝结,降低了内部的压力,加快了糖分 的渗透)。此外,糖液浓度逐渐增高,使果实和周围 糖液始终保持一个比较大的浓度差,糖分能够均匀充 分地渗入到原料内的各个部位,使产品吸糖饱满,肥 厚丰盈,透明美观。同时,因煮制时间短,浸渍时间 长,对产品色、香、味和营养价值十分有利。 缺点:是加工周期长,费时、费工,占容器等。
38
(一)蜜饯加工工艺 4)糖制品的干燥
烘干多用于果脯和“返砂”蜜 饯类的加工 , 烘烤温度不宜超过 65 ℃ ;晾晒多用于甘草凉果类制品。 产品经过烘干晾晒后,不粘不燥, 酥松爽口,柔韧而透明感强。 经烘、晒的干制品保持完整和 饱和状态、不皱缩、不结晶、质 地紧密而不粗糙,糖分含量达 6065%,水分一般不超过18-22%。
【蜜制】
特点:这类制品在糖制过程中不加热或加 热时间很短,适用于组织柔嫩不耐煮的原 料。 方法:(1)分次加糖法: (2)一次加糖多次浓缩法 (3)减压蜜制法 优点:能很好的保持原料的色、香、味及 完整的果形,产品中的维生素C损失较少。 缺点:腌制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