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重点强化卷 ( 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一、选择题1.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 4 m/s ,经过 4 s 速度达到 12 m/s ,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加速度为 2 m/s 2B .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 2 m/s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6 m/sD .汽车的位移为 32 m22122-42变化量 Δv =at = 2× 1 m/s =2 m/s ,B 正确;汽车的位移 x = 2×2 m =32 m ,D32v = 4 m/s = 8 m/s ,C 错误.【答案】 C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 Δx 所用时间为 t 1.紧接着通过 下一段位移 Δx 所用时间为 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2Δx t 1 -t 2 A.t 1t 2 t 1+ t 2 B. Δx t 1-t 2 B.t 1t 2 t 1+t 2 2Δx t 1+ t 2 C.t 1t 2 t 1-t 2 Δx t 1+ t 2 D.t 1t 2 t 1- t 2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前一段 Δx 所用的时间为 t 1,平均速度为 v 1= t1 ,物体通过后一段 Δx 所用的时间为 t 2,平均速度为 v 2=t2.速度由t 1+t 2 v 2- v 12Δx t 1- t 2v 1变化到 v 2的时间为Δt =t 2 t ,所以加速度 a = Δt =2t1t2x t t 1+t t2 ,A 正确.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 a =12-4 m/s 2=2 m/s 2,A 正确; 汽车每秒速度的 正确;汽车的平均速度:答案】 A3.(多选)一个物体以 v 0=8 m/s 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 为 2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 6 m/sB .3 s 末的速度为零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12 mD .5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15 m【解析】v t -v 0由 t = ,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是 4 s ,又根据 v t12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 6 m/s ,A 正确, B 错误;根据 s =v 0t +2at 2,物体 2 s 内的位移是 12 m,4 s 内的位移是 16 m ,第 5 s 内的位移是沿斜面向下 1m ,所以 5 s 内的位移是 15 m ,C 、D 正确.【答案】 ACD 4.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 = 12t -3t 2,则它的速度等于零的时刻 t 为( )A .16 sB .2 sC . 6 sD . 24 s【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s = v 0t +21at2与 s =212t -3t 2对比可得:2v 0=12 m/s ,a =- 6 m/s根据公式 vt =v 0+at 得0- v 0 0-ts = 2故选 B.【答案】 B5.一质点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s t -t 的图象如图 1 所示,则( )图1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 m/s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 m/s2C.质点在 1 s末速度为 1.5 m/sD.质点在第 1 s内的平均速度0.75 m/s【解析】由图得:t s=0.5+0.5t.1 2 s 1 根据s=v0t+2at ,得:t=v0+2at,对比可得:12a=0.5 m/s2,则加速度为a=2×0.5 m/s2=1 m/s2.由图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 错误.质点的初速度v0=0.5 m/s,在 1 s末速度为v t =v0+at=(0.5+1) m/s=1.5 m/s,故 C 正确.v0+v t 0.5+ 1.5质点在第 1 s内的平均速度v =2=2 m/s=1 m/s,故D 错误.故选 C.答案】 C6.如图 2 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s=-5t 2+4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开始时做匀减速运动,最大位移是80 mB .质点的初速度是 20 m/s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 5 m/s 2D .t =4 s 时,质点的速度最大21 2【解析】 由 s =-5t 2+40t 变形得 s =40t +2×(-10)t 2,故 v 0=40 m/s ,a2=-10 m/s 2,质点开始时做匀减速运动,由题图可知 s max =80 m ,A 正确,B 、2C 错误;t =4 s 时, v = 40 m/s -10 m/s 2× 4 s =0,D 错误.【答案】 A7.(多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 15 s 内的位移比前 1 s 内的位移多 0.2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加速度为 0.2 m/s 2B .小球前 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5 m/sC .小球第 14 s 的初速度为 2.8 m/sD .第 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0.2 m/s【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Δx =at 2得:0.22 2a = 1 m/s 2=0.2 m/s 2,故 A 正确;小球 15 s 末的速度 v 15=at 15=0.2×15 m/s0+v 15 3=3 m/s ,则小球前 15 s 内的平均速度 v 15= 2 =2 m/s =1.5 m/s ,故B 正确; 小球第 14 s 的初速度等于 13 s 末的速度,则 v 13=at 13=0.2×13 m/s =2.6 m/s ,故C 错误;小球第 14 s 末的速度 v 14=at 14=0.2×14 m/s =2.8 m/s ,则第 15 s 内的平【答案】 AB均速度为 v ′ 15= v 14+v 153+2.8 m/s =2 m/s =2.9 m/s ,故 D 错误.s 8.物体做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s,在中间位置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2t处的速度为v2,则v1 和v2 的关系错误的是( )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1>v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v 1=v 2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v 1<v 2【解析】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 22s -v 02=2a 2s讨论:由于2 2 2 22s 2t v 0+v v 0+v v 0-v则 v 2-v 2= 2 - 4 = 4 ≥0,当且仅当v0=v 时等号成立, 故只要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一定有 v 2s >v 2t,A 、B 、C 正确, D 错误.【答案】 D9.汽车以大小为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 小为 5 m/s 2,那么刹车后 2 s 内与刹车后 10 s 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 .1∶1B .3∶ 1C . 4∶ 3D .3∶4【解析】 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需时间为 t =v0= 20s =4 s|a||- 5|12所以,前 2 s 内的位移为: s 1=v 0t +2at 2=30 m 10 s 内的位移即刹车 4 s 内的位移 v t 2-400 s 2= m =40 m-2×5所以, s 1∶ s 2= 3∶ 4, D 项正确. 【答案】 Dt v2由以上两式得 v s= v 0+v 2,10.(多选)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 图象如图 3 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 1 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 2 h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 4 h 内,乙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 4 h 末,甲、乙两车相遇【解析】由题图知, 1 h 末乙车沿负方向行驶,由匀加速直线运动变为匀1 减速直线运动,行驶方向并未改变, A 错误;在前2 h内甲车的位移s1=×302×21km=30 km,沿正方向,乙车的位移s2=2×2×30 km=30 km,沿负方向,故此时两车相距Δs=(70-30-30)km=10 km,B 正确;由图象的斜率大小可知C正1确;在前 4 h 内甲车的位移s 甲=2×4× 60 km=120 km,沿正方向,乙车的位移11s乙=2×2×60-2×2×30 km=30 km,沿正方向,s甲-s乙=90km≠70 km,两车此时不相遇, D 错误.【答案】BC二、计算题1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在第 1 s 内的位移为 3 m,求:(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质点在前 3 s 内的位移为多大?(3)质点在第 3 s 内的位移为多大?(4)质点经过12 m位移时的速度为多少?【解析】(1)根据s1=21at12得,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2t1s21=2×13m/s2=6 m/s2.121(2)质点在前 3 s内的位移s3=2at3 =2×6×9 m=27 m.1 2 1(3)质点在第 3 s内的位移s=s3-2at22=27 m-2×6×4 m=15 m.(4)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质点的速度v=2as=2×6×12 m/s=12 m/s.2【答案】(1)6 m/s2 (2)27 m (3)15 m (4)12 m/s12.如图4所示,隧道是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也是事故多发路段之一.某日,一轿车 A 因故恰停在隧道内离隧道入口d=50 m 的位置.此时另一辆轿车 B 正以v0=90 km/h 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 B 的驾驶员在进入隧道口时,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车 A 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假设该驾驶员反应时间t1=0.57 s,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2=0.03 s,轿车制动时产生的加速度为7.5 m/s2.图4(1)试通过计算说明该轿车 B 会不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 A 相撞?(2)若会相撞,那么撞前瞬间轿车 B 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那么停止时与轿车 A 的距离为多少?【解析】(1)轿车实际制动前0.6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的位移为s1=39.06×0.6 m=15 m,实际制动中的加速度大小a=7.5 m/s2,实际制动中当速90 22v02 3.6 125 170度减为零时的位移s2==m=m,由于s1+s2=m=56.7 m>502a 2× 7.5 3 3 m,故 B 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 A 相撞.(2)设与 A 相碰时的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得:v t2-v02=-2a(s0-s1),解得v =10 m/s.【答案】(1)会相撞(2)10 m/s重点强化卷( 二) 弹力、摩擦力的分析和计算(教师用书独具)一、选择题1.(多选)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解析】弹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施力物体的形变.地面受到的向下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上的物体, A 错误,B 正确;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C正确,D 错误.【答案】BC2.下列各选项中,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所有P、Q 两球都处于静止状态.P、Q 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 )解析】在A、B、C 中,若将球Q 拿走,球P 均不能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表明P、Q间存在弹力.而对于 D 中的情况,若将球Q拿走,球P仍能保持静止,说明 P 、 Q 间不存在弹力.故 D 正确.答案】 D3.如图 1 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 A 、 B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 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 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两细绳均有拉力, A 所受摩擦力 f A ≠0,B 所受摩擦力 f 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 则剪断瞬间 ( )图1解析】 右侧细绳剪断瞬间,其拉力变为零.弹簧上的弹力不变,物体 B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选项 D 正确;剪断细绳瞬间,由于弹簧上的弹力不变, 物体 A 所受摩擦力不变,选项 A 正确.【答案】 AD4.原在水平地面上的小物块受到瞬时撞击后,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2 所示,则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受到几个力作用 ( )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解析】 物体在滑动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支持面的弹力; 由于接触面光滑没有摩擦力;故物体只受两个力,故 B 正确, A 、C 、D 错误.【答案】 B5.如图 3 所示,用水平恒力 F 推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 m ,物A .f A 大小不变B .f A 方向改变体保持静止,关于物体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3A.推力小于物体所受摩擦力B.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的方向相反C.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可由f=μF N 直接计算D.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解析】因为物体保持静止,由二力平衡知,推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摩擦力,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的方向相反, A 错、B 对;物体所受摩擦力不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不能由f=μF N 计算, C 错;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推力四个力的作用, D 错.【答案】 B6.将一张A4 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英汉字典内,书对A4 纸的压力为 3 N,A4 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要把A4 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A.0.6 N B.1.2 NC.2.4 N D.3 N【解析】根据f=μF N,得f= 1.2 N,因为纸的上下两面都要受到书对它的滑动摩擦力,所以要把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2.4 N,C 正确.【答案】 C7.如图 5 所示,在一粗糙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 的木块 A 和B,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钩码拉着木块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图5B .l + μk( m 1+ m 2)g μ m 1m 2 D .l + g k m 1+ m 2 解析】 以物体 A 为研究对象,所受弹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F =f =μm 1g ,所以弹簧伸长量 x =μk m 1g,因此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l +kμm 1g ,故 A 正确.【答案】 A 8.(多选)如图 6 所示,一质量为 m 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且受到水 平力 F 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 mg ,方向竖直向上B .若木块静止,当 F 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C .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时,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始终与力 F 等大反向D .若木块静止,当撤去 F ,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解析】 木块静止,木块竖直方向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 增大,摩擦力不变, A 正确、B 错误;墙壁对木块 的弹力和力 F 是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 C 正确;当撤去 F ,墙壁与木块间无弹力,所以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 D 正确.μA .l +μC .l +k m 2g 图6【答案】ACD9.(多选)如图7 所示为表面粗糙的倾斜皮带传输装置,皮带的传动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无初速度地放在皮带的底端 A 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 B 后就不再相对皮带滑动,而是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顶端C,在传送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图7A.在AB 段为沿皮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B.在AB 段为沿皮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C.在BC 段不受静摩擦力D.在BC 段受沿皮带向上的静摩擦力解析】在AB 段,物体相对皮带向下滑动,受到沿皮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A 对;在BC 段,物体相对皮带有向下滑的趋势,受到沿皮带向上的静摩擦力,D 对.答案】AD10.(多选)如图8 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 A 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2 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 kg 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 取10m/s2)(A.B.A 仍静止不动C.A 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D.A 对桌面的摩擦力变小解析】当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m1=0.6 kg 时,对 A 进行受力分析,则有F+f=m1g=6 N,f=4 N,可知A与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4 N.当砝码和托盘总质量为m2=0.3 kg时,设A仍不动,有 F 不变,F+f′=m2g,f′1 N<4 N,故假设成立,A仍静止不动,A对桌面的摩擦力减为 1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B、D 正确.【答案】BD二、计算题11.在弹性限度内,某弹簧下端悬挂500 N重物时,总长为22 cm,悬挂750 N 重物时,总长为23 cm. 那么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大?【解析】法一: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弹簧的自由长度为l0,由胡克定律可得F1=k(l1-l0),F2=k(l2-l0),F1 G1 l1-l0又F1=G1,F2=G2,故有==,F2 G2 l2-l0G2l1-G1l2 750×0.22-500× 0.23解得l0==m=0.20 m,G2-G1 750-500F1 500 4从而k=1=N/m=2.5× 104 N/m.l1-l0 0.22-0.20法二:前后两次弹簧的弹力之差ΔF=750 N-500 N=250 N,伸长量的变化量Δx=0.23 m-0.22 m=0.01 m,所以劲度系数k=ΔΔFx=02.51N/m =2.5×104 N/m.【答案】 2.5×104 N/m12.重为100 N,长为L=2 m 的均匀木棒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9 甲所示,至少要用35 N 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棒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 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棒继续做匀速运动.求:(1)木棒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f max;(2)木棒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当水平推力使木棒匀速运动至木棒有0.5 m露出桌面时,如图乙所示,水平推力的大小 F.图9解析】 (1)木棒从原地开始运动必须克服最大静摩擦力,所以 f max =F 1 = 35 N.0.3.(3)当水平推力使木棒匀速运动至木棒有 0.5 m 露出桌面时, 水平推力等于此答案】 (1)35 N (2)0.3 (3)30 N重点强化卷 ( 三 ) 力的合成与分解、选择题合力为 A ,两力反向时,合力为 B ,当两力互相垂直时合力为 (A. A 2+ B 2C. A +BA +B A -B 解析】 由题意知 F 1+F 2=A ,F 1-F 2=B ,故 F 1= 2 ,F 2= 2 .当两 确.【答案】 B1.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 F 1 和 F 2,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两力同向时,(2)推力 F 2 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时, 木棒做匀速运动, 所以 F 2=F 2μm ,g μ=mg =时的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f = μF N =μ mg 不变,所以 F =30 N.力互相垂直时,合力 F = F 12+ F 22=.故 B2.如图1所示为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F 的大小随两分力的夹角θ变化的图象,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 )解析】 由题图知,两力方向相同时,合力为 5 N .即 F 1+F 2=5 N ;方向相反时,合力为 1 N ,即|F 1- F 2|=1 N .故 F 1=3 N ,F 2=2 N ,或F 1=2 N ,F 2= 3 N , B 正确.【答案】 B3.如图 2 所示,一轻质弹簧只受一个拉力 F 1时,其伸长量为 x ,当弹簧同 时受到两个拉力 F 2 和 F 3 作用时,伸长量也为 x ,现对弹簧同时施加 F 1、F 2、F 3 三个力作用时,其伸长量为 x ′,则以下关于 x ′与 x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x ′= xB .x ′=2xC .x < x ′< 2xD .x ′< 2x【解析】 由题述可知同时受到两个拉力 F 2和 F 3 作用时,作用效果等同于 只受一个拉力 F 1 作用;同时施加 F 1、F 2、F 3 三个力作用时,其伸长量为 x ′= 2x , B 正确.A .1 N 和 4 NB .2 N 和 3N图2【答案】 B4.(多选)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 5 N 和 2 N,则它们的合力不解析】 根据|F 1-F 2|≤F ≤F 1+F 2 得,合力的大小范围为 3 N ≤F ≤7 N , 故选项 C 、 D 符合题意.答案】 CD5.如图 3 所示,将绳子的一端系在汽车上,另一端系在等高的树干上,两 端点间绳长为 10 m .用 300 N 的拉力把水平绳子的中点往下拉离原位置 0.5 m , 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绳子的伸长量,则绳子作用在汽车上的力的大小为 ( )以绳子的作用力为 F 绳= Fα=1 500 N ,A 项正确,B 、C 、D 项错误.2sin α【答案】 A6.(多选)如图 4所示,物体在沿粗糙斜面向上的拉力 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 态.当 F 逐渐增大到物体即将相对于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作 用力可能 ( )可能是 ( )A .5 NB .4 NC .2 ND .9 NA .1 500 N图3B .6 000 N D .1 500 3 N解析】 由题意可知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正弦值为 0.5sin α==0.1,所图4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因为初始状态拉力 F 的大小未知,所以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 小和方向未知,故在 F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变化存在多种可能.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 因为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物体重力 G 与拉力 F 的合力是 平衡力.因此,判断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变化就转化为分析物体的重力 G 和 拉力 F 的合力的变化.物体的重力 G 和拉力 F 的合力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F 合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也可能逐渐增大, A 、D 正确.答案】 AD7.质量为 m 的木块在推力 F 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如图 5 所 示.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 值的哪个 ( )解析】 木块匀速运动时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 mg 、推力 F 、支持力F N 、摩擦力 f 沿水平方向建立 x 轴,将 F 进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 (这知,A .μmgC .μ(mg+Fcos θ)图5B .μ(mg+Fsin θ)样建立坐标系只需分解F),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Fcos θ=f,F N=mg +Fsin θ又由于 f =μF N所以 f =μ(mg + Fsin θ),故 B 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B8.如图 6所示,一个 Y 字形弹弓顶部跨度为 l ,两根相同的橡皮条均匀且弹 性良好,其自由长度均为 l ,在两橡皮条的末端用一块软羊皮 (长度不计 )做成裹 片可将弹丸发射出去.若橡皮条劲度系数为 k ,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 度为 2l (弹性限度内 ),则弹丸被发射瞬间所受的最大弹力为 (设弹弓的弹力满足胡 克定律)()解析】 弹弓发射弹丸的瞬间,受力如图所示.设橡皮条的弹力分别为 F 1、F 2,合力为 F ,则 F 1=F 2=k (2l -l )=kl ,F =2F 1·cos θ,由几何关系得 cos θ = 415,所以小球被发射瞬间所受的最大弹力 F =215kl , C 正确.【答案】CA .klC. 15 2kl 图63 B. 2 klD .2kl9.(多选)如图7 所示,斜面P放在水平面上,物体Q 放在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光滑,若要保持 Q 静止不动,则需要加一个外力 F ,若力 F 水平向右,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 F 1,则下列正确的是 ( )图7A .F =mgsin θB .F =mgtan θC .F 1=mgcos θD .F 1=c m os g θcos θ 【解析】 物体 Q 受到重力 G 、水平方向的外力 F 和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 力 F 1,则可将重力沿 F 和 F 1 的反方向分解为 G 1 和 G 2,如图所示.则由三角关 系可知, F =mgtan θ,F 1=c m os g θ,B 、D 正确.其中一个力增大,则 ( )A .合力 F 一定增大B .合力 F的大小可能不变C .合力 F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 .当 0°<θ≤90°时,合力 F 一定减小解析】 设有两个共点力 F 1、 F 2,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 0°<θ≤90°时,合力随着其中一个力的增大而增大,如图甲所示,选项答案】 BD10.(多选 )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 F ,现保持两力之间的夹角 不变,使(2)当 θ>90°时,若 F 2 增大,其合力先变小,后又逐渐增大, 如图乙所示.所 以选项 A 错误,选项 B 、C 正确.【答案】 BC二、计算题11.如图 8 所示,物体 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其质量分别为 m A = 5 kg ,m B =10 kg ,OB 呈水平, OP 与竖直方向成 45°角. g 取 10 m/s 2,求:(1)三根细绳 OP 、OA 、OB 的拉力分别为多大?(2)物体 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多大?【解析】 (1)先以 A 为研究对象,可得拉力 F TOA =m A g = 50 N再以结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 F TOB =F TOA =50 N ;F TOP = F 2TOB + F 2TOA = 2F TOA = 50 2 N.(2)对物体 B 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 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 f =F TOB =50 N.D 错【答案】(1)50 2 N 50 N 50 N (2)50 N12.如图9 所示,三个力作用于同一点O 点,大小分别为F1=10 N,F2=20 N,F3=30 N,且F1与F3夹角为120°,F2与F3夹角为150°,求三个力的合力.图9【解析】以O 点为原点,F3 为y 轴负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F1与x轴夹角为30°,F2与x轴的夹角为60°.分别把各个力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F1x=F1cos 30 ,°F1y=F1sin 30 ;°F2x=-F2cos 60 ,°F2y=F2sin 60 ;°F3x=0,F3y=-F3.分别求出x 轴和y 轴上的合力.F x=F1x+F2x+F3x= 5 3 N -10 N ≈- 1.34 N,F y=F1y+F2y+F3y=10 3 N-25 N ≈-7.68 N.计算x 轴和y 轴上的合力F x、F y 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即三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F x合力与F3的夹角θ满足tan θ=F F y x=0.174.查表得合力方向为F3向左偏12°.答案】7.8 N 方向偏左与F3 成12°夹角重点强化卷( 四)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一、选择题1.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 ) A.密度计、测力计、打点计时器B.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C.秒表、天平、量筒D.米尺、天平、秒表【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时间,故可用米尺、天平、秒表来测量.答案】 D2.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实验时让某同学从桌子上跳下,自由下落H 后双脚触地,他顺势弯曲双腿,他的重心又下降了h.计算机显示该同学受到地面支持力F N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1 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在 0至 t 2时间内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B .在 t 2至 t 3时间内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C .t 3时刻该同学的加速度为零D .在 t 3 至 t 4 时间内该同学的重心继续下降【解析】 由图象可以看出,在 0至 t 2时间内该同学受到地面支持力小于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而在 t 2至 t 3 时间内支持力大于重 力,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A 、B 正确; t 3时刻该同学受到的支持力最大,且 F 1 大于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a ≠0,C 错误;在 t 3至 t 4 时间内该同学受到的 支持力逐渐减小,但仍大于重力,故重心继续下降, D 正确.答案】 C3.如图 2 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 20 N ,完全相同的弹簧测 力计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 1 kg 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 动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为 10 N ,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为 8 N ,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 )图2B .4 m/s 2 2 D .8 m/s 2 12 N ,这时物块所受的合力为 4 N .由牛顿第二定律 F =ma 得物块的加速度 a =F 22A .2m/s 2解析】 当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为 8 N 时,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变为2,故选项 B 正确.m= 4 m/s【答案】 B4.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设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 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A.450 N B.400 NC.350 N D.300 N【解析】汽车的速度v0=90 km/h=25 m/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v0 25 2 2a,则a=t=5 m/s2=5 m/s2,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ma=70×5 N =350 N,所以选项 C 正确.【答案】 C5.(多选)如图3所示,质量为 2 kg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 F 的作用下在地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s=t 2+t,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g取10 m/s2,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图3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 1 m/sB.物体的位移为12 m时速度为7 m/sC.水平恒力 F 的大小为 4 ND.水平恒力 F 的大小为12 N【解析】根据x=v0t+12at 2=t 2+t,知v0=1 m/s,a=2m/s2,故 A 正确;根据v2-v02=2ax得,v=v02+2ax=1+2×2×12 m/s=7 m/s,故 B 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解得F=ma+μm=g 12 N,故 C 错误, D 正确.【答案】ABD 6.已知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某小球在竖直上抛后运动的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v-t)图可能正确的是( )体的速度越来越小, 故物体的加速度 a 1越来越小,故 v-t 图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mg -kv kv越小.在下落过程中有 mg -kv =ma 2,a 2= m =g - m落过程中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则 v-t 图的斜率的绝对值也越来越小,故 A 正确.答案】 A7.如图 4所示,质量分别为 m 、2m 的物体 A 、B 由轻质弹簧相连后放置在 匀速上升的电梯内,当电梯钢索断裂的瞬间,物体 B 的受力个数 ( )A .2 个B .3 个C .4个D .1 个【解析】 因电梯匀速上升,则 A 受力平衡,则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故弹 簧对 B 有向下的弹力;当钢索断开时,弹簧的形变量不变,故 B 受向下的重力解析】设物体所受的阻力 f =kv ,物体的质量为 m ,则在物体上升的过程中有 mg +f =ma 1,即 mg +kv = ma 1,a 1 mg +kv kv = m = g + k m v,由于上升过程及弹力的作用,加速度大于电梯的加速度, B 与电梯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故 B应受到 3 个力作用,故选 B.答案】 B8.在动摩擦因数为 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 =1 kg 的小球,小球的一端与水平轻弹簧连接,另一端与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与竖直方向成 θ=45°角,如图 5 所示.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 取 10 m/s 2,则 ( )A .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10 2 NB .剪断轻绳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 10 2 m/s 2C .剪断轻绳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 8 m/s 2D .剪断轻绳的瞬间,小球受到的合力斜向左 45°. 解析】 剪断轻绳前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 轻弹簧的弹力大小 F =mg =10 N ,轻绳的拉力大小为 T = 2mg =10 2 N ,A 错.剪断轻绳瞬间弹簧的弹力没有变化,大小仍为 F =10 N ,水平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 N=101-2m/s 2=8 m/s 2,B 错, C 对.合力为 F -f ,方向水平向左, D 错.=mg =10 N ,摩擦力大小为 f =μ m =g 2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 a = F -f m 图5答案】 C9.(多选)如图 6 所示,物体A放在固定的斜面 B 上,在A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 A 原来是静止的,则施加力 F 后,A 将加速下滑B .若 A 原来是静止的,则施加力 F 后,A 仍保持静止C .若 A 原来是加速下滑的,则施加力 F 后,A 的加速度不变D .若 A 原来是加速下滑的,则施加力 F 后, A 的加速度将增大【解析】 若 A 原来静止,则满足 mgsinα≤μmcgosα,当加上 F 时,同样满足(F +mg )sin α≤μ(mg +F )cos α,故 A 错、 B 对. 若 A 原来加速下滑,则 mgsin α>μ mcgosα 加上 F 后,同样有 Fsin α>μFcosα,即(F + mg )sin α> μ(mg + F )cos α,物体所受合力变大,故 A 加速度变大,故C 错、D 对,故选 B 、D.答案】 BD、计算题10.如图 7所示,已知物块 A 、B 的质量分别为 m 1、m 2,A 、B 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 μ1,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在水平力 F 的推动下,要使 A 、B 一起运动而 B 不下滑,力 F 至少为多大?法分析,a ,以 B 为研究对象,用隔离解析】 设 B 不下滑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