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真寺平面布局的要求

清真寺平面布局的要求

清真寺平面布局的要求
另外,由于清真寺往往位于信徒聚居的区域内,其场地容易受到地形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在不违背教义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对清真寺进行灵活布局。

以北京的牛街清真寺为例,该寺坐落于南北走向的大街之东侧,为了满足礼拜大殿坐西朝东的要求,寺院临街的大门开设在大殿的背面。

人们进门后需经过大殿两侧狭长的巷道得以进入到大殿开阔的前庭空间,随后转过身,其视线才能达大殿的正面。

这种不寻常的行走路径使人的心理体验经历先抑后扬的过程,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宗教情感。

总的来说,内地传统清真寺的布局处理“有定制,无定式”,灵活多变,且空间层次丰富有序。

整个建筑组群虽多有明确的主轴线,但并不强求轴线两侧的严格对称。

各地的清真寺在遵从教义的原则下,结合各自具体的地形地势条件进行建造,使平面布局花样繁出,绝无雷同。

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

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

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

内地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者是大木起脊式建筑,用半拱。

大殿一股前卷棚、大殿身、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层顶,上面用
勾连塔的形式连成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而又起伏灵活的大殿建筑。

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样化,有矩形、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

后窑一般不采用砖砌圆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砖,搭配使用。

后窑殿的式样更是百花齐放,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脊或种亭式脊,变化甚多,不胜枚举。

我们只需举出一例,便可窥其一斑。

中国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特点。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无论其花样如何繁多,也无论其如何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具备伊斯兰建筑的某些基本特点。

从主要建筑设置上看,中国清真寺一般都有礼拜大殿、邦克楼或望月楼、沐浴室,大殿的内部有圣龛(米合拉布)及其右侧(大殿西北角)的宣教台(敏拜尔)。

从方向上看,无论寺址位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其礼拜大殿一律建在座西朝东的方向,圣龛均背向正西,这是因为麦加克尔白是伊斯兰教朝向,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时都发布面向它。

中国位于麦加之东,故圣龛须背向西。

如湖北武昌清真寺方向不正,寺门面向东北,大殿为六角的其的六方重檐周围廊式,殿门虽与寺门一样面向东北,而圣龛恰在正西,符合伊斯兰教的朝向要求。

这种既坚持教规原则又因地制宜灵活施建的处理手法,确实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故中国清真寺内,尤其是大殿内,绝对不供奉偶像,也绝不用动物图形为饰,这就与佛寺、道观、文庙等大殿布置迥然不同。

中国清真寺大殿,无论其华丽还是淡
雅,无论饰以彩图还是素雕,大都以美化的古兰经文做装饰,从而使殿内清新爽目,与那些偶像庙宇大殿建筑因有偶像造型而产生的宗教气氛绝然不同。

上述种种伊斯兰教原则,使中国千姿百态的清真寺具有共同的特色,从而将其与偶像庙宇区别开来,在中国宗教建筑之林中别有一种风貌。

清真寺的平面布局大多是矩形的庭院,内有一间祈祷大厅,格局完全对称。

外表用琉璃砖,抹灰刻花贴面砖图案或彩色石条块,富丽堂皇。

装饰运用圆形、方形等几何符号构成象征性的图案,结合叶饰和阿拉伯文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