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2.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1Cl3C.0-50s,发生稀盐酸与A12O3的反应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3.向一定质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B.加入试剂总体积大于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不止是盐D.a点时溶液中有可能存在Fe3+4.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A.(100+A)g B.100gC.100180286Ag D.(10 -A·a%)g5.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6.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 证明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滴加无色酚酞试剂B除去CO2中少量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C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A.A B.B C.C D.D7.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B.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8.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全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全10.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B.图中涉及到置换、复分解两种基本反应类型C.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包括②③④⑤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11.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没,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其逐一鉴别出来的是()A.NaOH Ca(OH)2HCl Na2CO3B.KCl Ba(NO3)2CuSO4NaOH C.AgNO3HCl Na2CO3CaCl2D.Ba(OH)2KCl Na2SO4Na2CO3 13.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C、D物质类别不同,其中C和D中不含相同的元素,E、F的组成元素相同。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是吸热反应B.C和E 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D一定是稀硫酸D.C→A 反应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14.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

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A.1种B.2种C.3种D.4种15.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方法A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塞,观察是否有白雾产生B鉴别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钾溶液分别加入硫酸钠溶液C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D除去氧化铝粉末中的铝粉在干燥空气中加热A.A B.B C.C D.D1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和操作方法A CO2CO点燃B NH3H2O通过足量的浓硫酸C CuSO4溶液H2SO4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过滤D FeSO4溶液ZnSO4加入过量的镁粉,过滤A.A B.B C.C D.D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1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19.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20.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铁、镁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亚铁,一定不含有氯化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2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C.表示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22.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2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u2+ Ca2+ CO32- SO42-B.H+ Cl- NO3- OH-C.Na+ K+ Cl- NO3-D.Na+ NH4+ NO3- OH-24.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A.生成沉淀的质量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溶液的pH25.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B.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C.段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D.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1∶1二、实验题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_____(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a管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2)B装置除了吸收CO2气体外,还_____。

(3)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_____。

(4)若a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6g,则加入a管中的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g27.实验一: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B中两种仪器的名称(导管利胶塞除外)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填“a ”或“b”)处通入。

实验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学们在制出二氧化碳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用A装置制气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___。

B裝置的现象:____。

(2)D装置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D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

(3)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F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

(4)G装置的作用是___。

28.(9分)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

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提出猜想】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

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

静置,分层。

(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

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示):。

由此,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密封保存。

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29.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