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2、脑室管膜炎
• 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以缓解症状。同 时,针对病原菌并结合用药安全性,选 择适宜抗生素脑室内注入。
• 3、脑性低钠血症:
• 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酌情补充钠盐。
• 【护理评估】 • 1.病史 • 询问患儿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前驱感
染征候,以及有无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 安、惊厥、嗜睡以及昏迷等表现。 • 2.身心状况 • 3.辅助检查:了解患儿血象及脑脊液检查结果 。
3.病原菌明确后的治疗:参照药敏结果选药
• 肺炎球菌脑膜炎 青霉素、氯霉素、三代头孢菌素
疗程4周
• 流感杆菌脑膜炎 氨苄西林、氯霉素、三代头孢菌素
疗程2周
• 葡萄球菌脑膜炎 耐酶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
疗程3-4周
• 大肠杆菌脑膜炎 哌拉西林、氨基糖甙类、三代头孢菌素
疗程4周
(二)其它治疗
• 对症治疗
– 降温 – 降颅压 20%甘露醇、速尿 – 止痉 鲁米那、安定
• 支持治疗 •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并发症治疗
• 1、硬膜下积液:穿刺放液、外科手术
。 • 硬膜下积液量多时应穿刺放液,开始每
日或隔日穿刺1次。每次每侧以少于30ml 为宜,两侧总量一般不超过60ml ,放液 时应任其自然流出,不能抽吸。
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继之高热、头 痛、精神萎靡,小婴儿表现易激惹、不安 、双目凝视等。
2020/10/21
• 神经系统表现有: • ①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征及布
鲁金斯基征阳性; • ②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
吐、囟门饱满、重者昏迷,发生脑疝, 出现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呼 吸衰竭; • ③惊厥; • ④部分患儿出现Ⅱ、Ⅲ、VI、Ⅶ、Ⅷ对 颅神经受损或肢体瘫痪症状。
2020/10/21
• 新生儿及出生2个月以内的婴儿: • 革兰氏阴性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致病为主; • 出生2个月至儿童时期: •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
球菌致病为主; • 12岁以后: • 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致病。
2020/10/21
• 【临床表现】 • 大多呈亚急性起病,于发病前数日常有上
• 【预期目标】 • 1·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范围。 • 2.患儿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 3· 患儿不发生受伤情况。 • 4.家属能接受疾病的事实,并能主动配
合治疗与护理。
2020/10/21
• 【护理措施】 • 1·高热的护理 •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 绝对卧床休息。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观察热
2020/10/21
• 【常见护理诊断】 • 1. 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
机体消耗增多有关。 • 3.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征与颅内感染、水
电解质紊乱、硬脑膜下积液等有关。 • 4·有受伤的危险 与抽搐有关。 • 5·恐惧 与预后不良有关。
2020/10/21
婴儿
0~20×106 / L
儿童
0~10×106 / L
阴性
新生儿 儿童
婴儿 儿童
婴儿 儿童
200~1200 mg / L < 400 mg / L
3.9~4.9 mmol / L 2.8~4.4 mmol / L
111~123 mmol / L 118-128mmol / L
2、脑脊液检查
• 脑脊液:
2020/10/21
六、实验室检查
1、血象
WBC升高,高达20 -40×109/L,分类 80% 为中性粒细胞。
2、脑脊液检查(抗菌素应用前尽早采集 )
腰椎穿刺
外观 压力 细胞数 (多 为 淋 巴 细 胞 ) 蛋白定性 ( pandy) 蛋白定量

氯化物
脑脊液(CSF)正常值
清亮
新生儿 儿童
290~780 pa 690~1960 pa
型及伴随症状。 • 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 出汗后及时更衣,注意保暖。 • 体温超过 38.5oC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
降温,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防止高热惊厥, 并记录降温效果。
2020/10/21
• 2.饮食护理 • 保证足够热量摄入,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
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 少量多餐,防呕吐发生。 • 注意食物的调配,增加患儿食欲。 • 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并静
涂片
• CSF压力↑↑,外观混浊
• WBC↑>1000×106/L, 分类以中性为主,
• Pr↑, > 1000mg/L
• 糖↓,<1.1mmol/L,
• 涂片可查到细菌。
• CSF细菌培养是确定致 病菌最可靠的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 3、其他检查:• ①血培养; • ②皮肤瘀斑涂片; • ③CSF特殊检查;抗原抗体检测 • ④头颅CT
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监测患儿每日热卡摄入量,及时给予适当调整。
2020/10/21
• 3.日常生活护理 • 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
活护理。 • 做好口腔护理,呕吐后帮助患儿漱口,保持口
腔清洁,及时清除呕吐物,减少不良刺激。 • 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除大小便,保持臀部干
九、治疗原则
• (一)抗生素治疗
1、选择抗生素原则
• 早期足量 • 有效杀菌剂 • 易通过血脑屏障 • 疗程足
• 2.病原菌未明确时的初始治疗 • 选用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氨苄青霉
素+青霉素 • 目前多主张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 头孢三嗪(100mg/kg.d) • 头孢噻肟 (200mg/kg.d)
2020/10/21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硬脑膜下积液 • 脑性低钠血症 • 脑室管膜炎 • 脑积水。 • 颅神经受损 • 癫痫,瘫痪、智力
低下
• 新生儿脑膜炎表现: • 体温可高可低、拒食、吐奶、尖叫、凝
视、惊厥,由于颅缝及囟门未闭,对颅 内高压有一定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 征及脑膜刺激征不典型。
化脓性脑膜炎
•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 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脓性细 菌引起,婴幼儿多见。病死率较高,神 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2020/10/21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约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是由肺炎链球
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 炎双球菌引起。 • 其致病原因与年龄、季节、地区、机体免 疫功能、有无头颅外伤以及是否有先天性 的神经或皮肤缺陷有关。其中以年龄为最 主要的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