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皇华初中李宏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下面我就本章内容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的内容分析与整合、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六个方面做一下简单的说明:
一、课程目标
现阶段的课程目标主要有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总体要求,本章内容在这四个目标的体现主要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方程进行描述;2、数学思考:能够对具体情景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能用方程刻画事物之间的关系;3、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4、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内容标准
在本学段主要设置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一元二次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从本套教科书的知识体系来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是继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之后,对方程的继续深入和发展,也是九(下)学习二次函数和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章内容在本学段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课程标准在本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
1、通过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
次方程;
4、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
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5、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结果是否合理。
三、教材的内容分析与整合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本章共分5节,第一节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估计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第2—4节分别研究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第5节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教材的编写体例: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围绕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
解法展开的,为了体现数学模型的思想,本章内容重点突出了“问题
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在正文内容的设计上,注重选
用恰当的教学素材,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与思考”、“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等板块,设计了必要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与应用,通过以上的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除了通过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外,对于活动的结果或论证的结论,还通过小莹、小亮、小博士给出了简明的表述,以有利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体系。
同时教科书还选取了典型的例题,配置了具有层次和梯度的练习和习题,使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形成必要的基本技能。
3、知识整合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感悟模型思想:在本章中,教师应当按照
教科书设计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程序进行教学,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从而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描述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并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
元一次方程分解因式、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平方根、实数、二次根式等知识,具备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知识的经验和能力。
所以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合作交流,应当提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和不同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3、引导学生领会和转化和分类的数学思想: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模型的
思想之外,本章的教学内容还体现了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使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分类的标准,感悟分类思想。
4、恰当把握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对于本章的教学要重点放在一元二次方
程的解法和应用方面,避免过多进行机械的重复训练。
五、评价建议
1、评价主体和方法多样化,如: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
家长评价
2、评价的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3、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4、恰当的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价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它一直是我国
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
然而,教材本身带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地区、学校及学生。
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使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善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合理开发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作为
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
因此,教师除了开发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积极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外,还应该尽力开发有助于锻炼学生实际能力的课程资源内容。
3、合理开发习题资源:对于教材中设置的习题要充分挖掘,可以采用一
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方式改造习题,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4、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错误资源: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
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教师要充分抓住时机,发挥和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把这些突发事件开发成有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和促进我们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