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大保护管理制度

三大保护管理制度

过流保护管理制度
一、矿(井)或采区应有专人负责低压设备和高压配电装置过流保护装置的整定和管理工作。

矿机电部门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要作好对机电维修工和负责整定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新投产的采区,在作采区供电设计时,应对保护接地装置的整定值进行技术、校验,机电安装工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整定、调整。

当电气设备涉及的电网负荷发生变化时,专管人员应及时进行计算,经电气技术人员审批后,由专职的电气维修工负责调整。

三、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由电气维修工负责定期检查,如发现有误动作或整定值选择有差错时,应查明原因,由电气技术人员或矿井主管电气的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改动,其他人员不的任意变更。

四、矿井电气主管部门应备有实际的供电系统图板(或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其上注明电气设备型号、容量、电缆线路规格、长度、短路电流和保护装置的整定值。

此图板由矿机电科负责管理并随时修改补充。

各运行维护单位也必须建立相应的供电系统图板(或计算机管理系统)。

五、为了便于检查,设备应挂标志牌,牌上注明设备的编号、型号、整定值、两相短路电流值、整定日期、用途、使用单位及维护人。

六、高低压开关在机(电)修厂检修完后,必须对其保护装置进行校验,使之符要求,以便在下井使用,可以根据其刻度正确的调整。

七、各类开关设备(含新的、检修完的)及单独保护器,在入井前应由专职的、经考试合格的电气设备防爆检查员检查其电气保护及防爆安全性能,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入井。

八、开关在井下使用超过6个月时,应对其过流保护装置进行一次检验和调整。

接地保护装置管理制度
一、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铠装电缆的刚带(或钢丝)、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

二、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的装置,都要和总接地网连接。

三、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的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项(胶带运输项)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四、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接地母线、辅助接地线)直接相连;禁止将几台设备串联接地,也禁止将几个接地部分串联。

五、接地母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50
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100
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100
mm2的镀锌扁钢。

采区配电点及其他机电硐室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
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扁钢。

六、连接导线、接地导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
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扁钢。

额定电压低于或等于127V电气设备的接地导线、连接导线,可采用断面不小于6
mm2的裸铜线。

七、严禁用铝导体作为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

八、未镀锌的铠装电缆的钢带(钢丝)要定期进行防护处理,1~~~2年应涂刷一次。

九、从任意一个局部接地装置处所测得的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超过
2Ω。

每一移动式手持电气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或其他相当接地导线)的电阻值,都不得超过1Ω。

十、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有专职司机的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每班必须进行一次表面检查(交接班时)。

其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由维修人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表面检查。

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入记录表内,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十一、电气设备在每次安装或移动后,应详细检查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完善情况。

对那些震动性较大及经常移动的电气设备,应特别注意,随时加强检查。

十二、检查发现接地装置有损坏时,应立即修复。

电气设备保护接地装置未修复前禁止受电。

十三、每年至少要对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详细检查一次。

其中主接地极和浸在水中的局部接地极应提出水面检查,如发现接触不良或严重锈蚀的缺陷,应立即处理或更换,并应测其接地电阻值。

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不得同时提出检查,必须保证一个工作。

矿井水含酸性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检查的次数。

十四、井下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的测定,要有专人负责,每季至少一次;新按装的接地装置,在投入运行前,应测其接地电阻值,并必须将测定数据记入记录表内。

十五、在有瓦斯及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内进行接地电阻测定时,应采用本质安全型接地摇表;如采用普通型仪器时,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报有关部门审批。

检漏保护装置管理制度
一、检漏装置在地面要进行仔细检查、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下井使用。

检查试验内容:
1、按国标GB3836《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检查隔爆外壳是否符合规定。

2、按厂家说明书上所示线路对检漏保护装置内部接线是否正确,连线是否良好,元件、导线等有无破损。

3、检漏保护装置的绝缘电阻值应符合:1140V的用1000V摇表测不低于10MΩ;660V的用1000V摇表测不低于10MΩ;380V的用500V摇表测不低于5MΩ;127V的用250V摇表测不低于2MΩ;42V的用250V摇表测不低于
0.5MΩ。

4、测量个直流电源的电压值及执行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值,其值应符合厂家规定。

二、供检漏保护装置检验用的辅助接地线,应用芯线总断面不小于10
mm2的橡套电缆。

检漏装置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应单独设置,规格要求与局部接地极相同,并距局部接地极的直线距离不小于5m,煤(岩)电钻、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可采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不小于500mm的钢管进行埋设。

三、安装时,电网系统的总的绝缘电阻值应符合:1140V不低于80kΩ;660V不低于50kΩ;380V不低于30kΩ;127V不低于15kΩ。

四、值班电钳工每天应对检漏保护装置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试验,并作记录。

检查试验内容:
1、观察欧姆表的指示数值是否正常。

当电网绝缘1140V低于50kΩ;660V 低于30kΩ;380V低于15kΩ;127V低于10kΩ时,应采取措施,设法提高电网绝缘电阻值,尽量避免自动跳闸。

2、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的安装应良好。

3、外观检查检漏保护装置的防爆性能必须合格。

4、用试验按钮对检漏保护装置进行跳闸试验。

煤(岩)电钻综合保护装置没班试验一次,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每天做一次跳闸试验,对具有选择性功能的检漏保护装置,各支路每天做一次跳闸试验。

五、检漏保护装置维修工每月至少对检漏保护装置进行一次详细检查。

六、在瓦斯员的配合下,对新安装的检漏保护装置在投入运行前做一次远方人工漏电跳闸试验。

运行中的检漏保护装置,每月至少做一次远方人工漏电跳闸试验。

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做远方人工漏电跳闸试验时,总检漏保护装置应在分支开关断开后在分支开关入口处做人工漏电跳闸试验,其余分路开关应分别做一次远方人工漏电跳闸试验。

试验方法:在最远端的控制开关的负荷侧按不同电压等级接入试验电阻(127V用2kΩ、10w电阻,380V用3.5kΩ、10w 电阻,660V用11kΩ、10w电阻,1140V用20kΩ、10w电阻)。

例如电磁起动器中试验电阻的一端接在熔断器的螺扣上,另一端接在外壳上,盖上外盖后送电,观察馈电开关是否跳闸。

如跳闸,说明检漏保护装置动作可靠。

试验完毕后,要拆除试验电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