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了解和研究学生;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应具备的:
职业道德: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
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教育学科知识
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反思的能力
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文化的延续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启主导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
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6.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
答:德育的主要有三大功能:
(1)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方面发生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3)德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德育的“教育性”,它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二是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
7.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
(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
(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8.中小学体育的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9.简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0.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
(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统一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实习作业法;参观法;读书指导法
13.简述作业布置与批改
目的要明确;内容要精选;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检查要及时;批改要认真;
14.中小学的德育的基本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行原则;
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
3.正面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5.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
5.自我教育法;
6.品德评价法
16.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
1.知与不知的矛盾(懂与不懂、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等);
2.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情感与理智等)
3.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等)。
17.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的学生;
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的学生
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18.简述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
1.认识自己;
2.自我激励;
3.自我控制;
4.人际交流;
5.人际合作;
6.学习技能辅导;
7.职业发展辅导
19.教育测验的功能。
1.激励功能;
2.诊断功能;
3.区分和选拔功能;
4.评定功能
20.教育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目的分:①安置性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诊断性测验④总结性测验。
(2)按测验内容分:①成就测验;②学能测验。
(3)按规范程度分:①标准化测验;②教师自编测验。
(4)按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
21. 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
1.实用性;2信度;3.效度;4.难度;5.区分度
22.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
(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
(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
(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
(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杜威
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德、智、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
23.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核心是以人为本,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三维目标)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互动,多元智能)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活动课、实践课)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面向世界,跨学科)
24.、新课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三者关系如何?
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融合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①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有机整体,不是三项并列目标,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
②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灵活创新求真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地落实。
2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操作实践。
它要努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经验,提高能力。
27.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堂对待教学,新课程强调民主、平等和赞赏;
第二,课堂对待学生,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第三,课后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
第四,对待其他教育者(同事),新课程强调合作。
28.新课程建立怎样的教师观
从教师与学生看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开放的教师
29.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