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要: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人中的必然要素,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心理问题;因素分析;实施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国家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实践,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种种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情况
为了研究和掌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情况,我们于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总共80个班进行调查。
调查采取问卷、测试、座谈、专访等形式,收到个人有关材料3800份(其中家长反映的材料1500份)。
同
时,组织教师座谈会8次,学生座谈会10次,访问中学心理咨询室4个。
在心理老师配合下,对72个咨询案例进行分析。
调查获取的情况的数据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的总体趋势,从中折射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绩与不足。
(一)学习心态
1、学习压力
A、学习压力大
在问卷调查中,九年级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和“大”的占90%以上,七八年级的学生为80%。
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值过高。
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
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告诫他们的是:考上重点高中是家庭的最大希望,否则就是失败。
很多家长和教师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模式的单一化,选择人才的狭隘思想占着社会的主流。
在上述思想观念影响下,學生的学习任务被层层加码。
课后作业和假期繁重,补习班横飞,考试日益频繁,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
每天面对几个学科一齐压下的大量作业,部分学生的心态多是消极或无奈,“乐意接受”的只占15%,“不乐意但只有接受”的占80%,认为“不堪忍受”的占5%。
B、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学校晚上20:30还在上课。
很多走读学生22:00以后才能休息,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的超过100%,住宿的九年级也有37%
的学生在晚上息灯后还想方设法学习。
睡眠不足已严重影响一部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上课学生打瞌睡,体育课晕倒的学生已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C、考试频繁
面对频繁的大考小考,学生们更是难以保持平常心态。
能够“从容镇定”乐意参加考试的,只占16%,考试“非常紧张”的占8%,“比较紧张”的为50%,另26%的人觉得考不考“无所谓”。
考试紧张座谈了解到,少数学生已患上较严重的考试焦虑症,有的学生考前几天无法入睡,进了考场,思维紊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D、苦恼来自学习
当问及学生“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回答学习方面问题的学生占89%,主要包括“成绩不好”、“学习退步”、“进不了前10名”、“考试失利”、“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等等,且年级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者,为学习而苦恼的比例越大。
特别是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时,对自己的人生考试陌生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做,一直在苦恼中度日如年。
2、学习的问题与障碍非智力因素心理障碍表现突出
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一部分是由于智力因素所致,如对学习内容理解力、解决难题的能力等,但相当一大部分问题是出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错算错、动作慢等。
“在学习中你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与障碍”问卷调查中,学生反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为32%,常看错或运算出错为10%,做作业动作慢为16%,对学习内容难以理解为15%,经常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为10%,不愿做作业为17%。
二、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学习压力。
心理压力大,受挫力差。
进入中学后,所学的课程像阶梯式一样,越爬越难,课程亦如此,有些学生就感到不适应,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随即学生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即心理压力变大。
同时,在“高手”越来越多的中学,竞争力是非常激烈的,每一次考试是多么的关键,使学生十分紧张,总担心考不好怎么办,如果那样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症,而一旦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心情失落,这种现象尤为出现在即将要中考和高考的学生身上。
经询问,大多数同学的说法:“复习了那么多,期中考试还是倒数的,再学还有什么意思”,“有时想直接辍学得了”,”如果考不上,不仅自己丢脸,更加给父母丢人”等。
于是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挫败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自傲、嫉妒倾向。
“自傲”是中学生当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一些学生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家长的希望之星,一直在礼物与掌声中长大的。
久而久之,这种优先荣誉感飘飘然升起,从而使自己孤独、不合群、傲慢。
而嫉妒是一种含有憎恨、猜疑、诋毁等成分的消极否定性的复杂心态,是一种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而极力想排除他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是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的扭曲状态。
比如,当自己考试失败后,就会埋怨其他同学是抄的,讽刺比自己优秀的同学。
逆反心理。
中学时期是学生的叛逆时期。
随着青少年不断的成长,
他们的心志向未完全成熟。
逆反心理是社会心理现象之一,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固有的传统定势给予对立信息。
常见到学生顶撞、批评或挖苦老师、家长,表现为学生的自尊需求。
它会导致学生出现对人或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异常性格,使其信念动摇、理想泯灭、学习被动、精神不振,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