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中成长在互助中发展
——小学先进语文教研组申报材料
杜阳镇中心小学
一年来,在县教研室、镇辅导站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我们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在日常工作中集思广益,紧密协作,扬长避短,群策群力,努力创新语文教学,现已砺炼成一支学校乃至全镇战斗力最强的团队。
现将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工作具体情况作以汇报。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语文教研组现有11名成员,平均年龄30岁,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一级教师9名;县级教学能手2名,教学新秀3名;本科学历2名,大专学历9名。
老、中、青三结合的团队洋溢着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共同进取的工作热情,是一支工作目标明确,富有开拓精神,勇于改革实践,善于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高、实力强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二、教育教研情况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都确立了“学习是教师朝着专业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学习是工作,学习是生活、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按照“‘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8+2行动计划’”(为了每天8小时工作的有效性,抓好每天2小时的业余业务学习),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理论学习活动。
一是教研组制订教师学习计划和制度,确定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主要负责人,创设“你在学、我在学、他在学”的学习氛围,采取教研组集体征订和教师个人订阅教育教学书刊“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不断丰富学习资料,并鼓励组员在互联网上学习更新、更多、更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
本学年,我们主要将《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语文教育实施指南》《教学策略论》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列为必学内容。
二是所有组员都要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即通过本学年度的学习,理解、掌握、运用哪些教学理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那些突出问题。
同时,要积极的投身到学习的热潮中去。
三是学习形式力求多样化,诸如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摘记笔记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学习理论与指导教学实践相结合。
(二)积极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我们要求每位组员都要树立“勤于在工作中研究,精于在研究中工作”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教研活动有计划有总结。
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都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经过学校领导审核并在全体语文教师会议上通过。
每学期结束,能根据一学期来的工作做以全面的总结。
2、把突破课堂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突破课堂教学,是我们语文教研组一年来不遗余力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开学初,按照学校安排,语文教研组组织了全体组员参与的“一人一课”活动。
通过说课—听课—反思—评课,摸清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并评出了秋兰兰、符玉娟、葛致祥三位优质课教师和两节问题课。
活动结束后,学校又组织学科骨干对问题课教师进行跟踪帮扶。
期中考试后,这些老师又上了提高课,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本学期,结合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校语文教研组积极选派优秀教师符玉娟上了示范课,提高了全镇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整体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同时,学校又于十三周组织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上了三节节示范课,给全体老师的课堂教学以新的启发和思考。
通过学习、实践、研究、反思等一系列不懈的探索,绝大多数教师受益匪浅,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实践证明,开展突破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落实新课标的有力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3、坚持撰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执教水平。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一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要求每位组员每周至少撰写一篇教学反思。
可写成功之举,可写败笔之处,可写教学机智,也可写学生创新和再教设计。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为教学论文的撰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长期积累,取得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效果。
4、开展“家访周”活动,形成家校共抓的教育合力。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可谓是“孤掌难鸣”。
因此,我们语文教研组在期中考试后,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全体组员进行家访。
家访前,结合实际确定家访对象、交流内容等,做到准备充分,有的放矢;家访后,及时向学校反馈家访情况和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共商解决方法。
本学期,我们通过家访活动,一方面,和家长取得了交流,受到了四村家长的一致好评,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另一方面,主要解决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真空”和“学生家庭学习习惯差”等实际问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5、积极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每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一年来我们先后进行了语文知识竞赛、书法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朗读比赛、日记大赛、作文大赛、读书笔计展评、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遵循了大语文教学观的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三)狠抓语文教学常规
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五认真”:即在“备课”上,不照搬照抄备课用书,注重实用性、层次性,备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备出教学中的得失反思;在“上课”中要求教师必须站在教改的前沿,把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坚持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严密、效果优良。
课堂教学时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接听手机,不擅自离开教室;在“辅导”上要求教师充分培养学生特长,着力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在“批改”时,强调作业分层布置,家庭作业不超时超量。
作业批改及时规范,并及时反馈,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歧视不厌恶;在“考核”上,题型尽量开放,摈弃死记硬背知识的试题类型,并探索多角度的“实践型”考核。
1、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的全面检查。
本学期,我们根据县教育局“两个常规”的要求,重新修订了学校《语文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对本学科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都做了详细具体的要求。
每月检查结果都进行量化打分,并将其在进行公示的同时记入个人档案,列入学校奖惩评估之中,对不符合要求的教案作业,在通报批评的同时,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检查。
2、坚持听课。
全组教师学期听课都在15节以上,并每听必评。
对问题课,集体把脉,群策群力,反复听评,直到满意为止。
除此而外,全体组员都积极准时参加镇、校组织的各项理论、业务活动并认
真做好学习笔记。
3、坚持撰写教学反思。
全体组员坚持每周撰写一篇反思,不断总结教学得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4、积极鼓励组员总结教学经验,投文投稿,向专家型学者型发展。
(四)狠抓课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工作。
目前我校一至五年级已全面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几年来语文教研组高度重视,以推进课改实验工作为中心,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共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广经验,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程实验改革。
我们的课改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活动能正常开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同时,我们语文教研组确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两个研究课题,并选派秋兰兰、符玉娟两个语文教学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组长,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课题实施方案,确保研究的实效性。
三、教研特色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其基本理念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这是我们语文教研组实施新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
几年来,这一模式已贯穿到我校每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和练的过程,学生会学,必然学得好。
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镇范围内推广。
2、“诵经”活动有声有色。
我校是明德项目校,配发的《中华经典诵读》一书是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文明的最好载体。
几年来,我们每周安排有诵经时间,坚持进行诵经比赛,并向明德教育网上传相关资料。
学生学习古代经典的热情高涨,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四、教育教学获奖
一年来,在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六年级教学成绩稳居全镇第一。
本学期,符玉娟老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秋兰兰、李俊艳老师被评为县级“教学新秀”,先后有十余名老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县获奖,另有二十余篇学生征文在省市县获奖。
(具体获奖情况见附表)
一年来,全体语文组教师同心协力,在新课改精神的鼓舞下,不断进取、不断拼搏,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狠抓常规教学、努力抓好课改实验,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教研活动中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创出了成效、创出了特色。
综上所述,我们特申报小学先进语文教研组,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