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神经系统感觉运动

[临床医学]神经系统感觉运动

[临床医学]神经系统感觉运动
(二) 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1.功能:① 感觉传导换元接替站;② 进行感觉的粗糙分析与综合
2.丘脑的感觉细胞群分类:
① 感觉接替核
(第Ⅰ类细胞群)
② 联络核
(第Ⅱ类细胞群)
③ 髓板内的核群
(第Ⅲ类细胞群)
2020/11/22
4
3、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性投射系统
由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沿 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皮层 特定感觉代表区的N纤维。
和次级痛觉过敏
④有牵涉痛 ⑤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
和次级痛觉过敏
致痛物质 电、机械、化学物质(如K+、H+、组胺、5-HT、PG等)
敏感刺激
锐性刺激 (切割、烧灼等)
钝性刺激 (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
感受器
游离N 末梢 (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
传导纤维
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δ,慢痛C)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最基本的反射中枢。
(一)运动单位与最后公路的概念
皮层等高位中枢的下传信息 皮肤、肌肉、关节等传入信息
脊髓前角α运动N元
最后公路
2.一个α运动N元 及其所支配的全部 肌纤维所组成的功 能单位称为运动单 位。
骨骼肌纤维 牵张反射
1.脊髓前角 α运动N元是 躯体运动反射 的最后公路。
2020/11/22
7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感觉代表区的分区与功能
1.体表感觉代表区:
⑴第一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后回 ②功能特点:定位明确、
感觉分析十分清晰。
③投射特点:
Ⅰ.左右交叉:(除头面 部是双侧性外);
Ⅱ.倒置分布:(除头面 部是直立外);
Ⅲ.精细正比: 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细程
皮 快痛
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 持续时间短,定位准确,不伴有情绪反应

躯痛 体
慢痛
刺激后0.5-1.0s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 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
痛 痛 深部痛 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
觉 内 牵涉痛 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痛 体腔痛
内脏疾患累及临近的体腔壁所致 这种痛与躯体痛相类似
单位的大小取决于运动神 经元轴突梢分支数目。一 般是肌肉愈大,运动单位 也愈大。
2020/11/22
17
(二)脊休克(spinalshock)
1、概念: 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横断 面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
2、主要表现: 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 性减弱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出汗被 抑制,直肠和膀胱中粪、尿潴留等。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由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弥散地 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N纤维。
两种投射系统组成、功能、特点比较
(见下页)
2020/11/22
6
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比较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神 经
①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 ①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 ②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 多次换N元
元 群——皮层的点对点投 ②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皮
3、特点: 上述表现是暂时的,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
①恢复的快慢与种族进化程度有关: 低等动物恢复
快,高等动物恢复慢。如蛙仅数分钟,狗需数天,人 则需要数周至数月才能逐渐恢复。
②恢复的快慢与反射弧的复杂程度有关:简单的
反射先恢复(如屈反射、腱反射等);复杂的反射后恢 复(如对侧伸反射由原先
⑵皮肤痛内脏痛的比较:见后
⑶牵涉痛 2020/11/22
12
⑵皮 肤 痛 与 内 脏 痛 的 比 较
皮肤(快、慢)痛
内脏痛(包括躯体深部痛)
疼痛特点 ①产生和消失迅速 ②定位明确、分辩能力强 ③慢痛情绪反应明显
①产生缓慢、持续久 ②定位不清、分辩能力差 ③情绪反应明显
④无牵涉痛 ⑤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
2020/11/22
自主N传入纤维
13
⑶牵涉痛(referred pain)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牵涉部位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兰尾 上腹部 或脐区
③机制:
Ⅰ.会聚学说: 患病内脏与某
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 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 角N元→痛觉错觉。
2020/11/22
Ⅱ.易化学说: 患病内脏的痛觉信息传入提高
邻近躯体感觉N元的兴奋性→对 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痛 觉过敏)→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 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
14
会聚学说
2020/11/22
15
易化学说
2020/11/22
16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各级中枢对躯体运动都能进行调节。
的202潴0/11/留22 变为失禁。
18
4、脊休克的原因:
①不是损伤本身引起的,因再次损伤
不产生脊休克;
联 系
射纤维
层的弥散投射纤维 ③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
不引起特定的感觉
功 能
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 但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
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
奋状态(上行激醒作用)
①三级N元交换
①多级更换N元
特 ②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 ②投射区广泛
点 ③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 ③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 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 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
5.听觉代表区:
⑴位置:颞横回和颞上回(41区、42区)。 ⑵投射特点:双侧投射,但以对侧为主。
6.嗅觉代表区:边缘叶的前底部。
7.味觉代表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 下侧。
2020/11/22
11
2.痛 觉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 的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御反应。
⑴痛觉分类:
觉区 + 2020/11/22 运动辅助区。
9
4.视觉代表区:
⑴位置:枕叶距状裂的上 下缘(17区)。
⑵投射特点:
①视网膜的鼻侧交叉投射 到对侧枕叶,颞侧不交叉投 射到同侧枕叶。
②视网膜的上(下)半部投 射到距状裂的上(下)缘;黄斑 区(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的 后(前)部。
2020/11/22
10
2度020呈/11/2正2 比(如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区大);
8
⑵第二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②功能特点:定位较差、感觉分
析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 觉有关。 ③投射特点:
Ⅰ.双侧性投射; Ⅱ.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
大的重叠区。
2.本体感觉代表区:主要在
中央前回(与运动区重叠
在一起)。
3.内脏感觉代表区:第二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