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读后感
红旗小学李霞
每天心怀灿烂的阳光,我们希望每天,心情都无限舒畅,天高海阔,希望孩子们的眼睛如点点春花,光彩耀眼,如灿灿葵花专注和执著希望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让知识变得绿意盎然,让我们的心灵振翅高翔。
然而,教育的真谛似乎触手可及,却总也朦胧不清,有时甚至感觉,自己孤立山巅,无人回应,期待有人
指引前进的方向。
《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一书吸引了我。
在本书中,李荣灿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
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作者李荣灿先生不灌输深奥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真实教学案例与你产生共鸣。
他的教学案例注重对个人心灵挣扎的描述,语言平实却因发自内心深处,让人感觉到作者对教育工作的无比热
忱,对现实问题的真切关注,以及对教育同行的热情激励。
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在语言平实的教学实例记述中,让我明白:教师的根本是学习的学生,教育在于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
二是书中许多的话语激起我工作的
热情。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语言平实却有振动心弦的力量
很多话就像在描述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我们的惶恐,我们的抱怨。
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因为一堂不满意的课,一次不如意的考试成绩,一次愉快的交流,就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我们的学生。
于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就会更加“沉默”——“这些人恐惧那些有权利的人,懂得不说话较安全”。
帕克先生的话醍醐灌顶地告诉我,学生面对我们也是一种恐惧。
而我们面对不可预想的局面无计可施,方寸大乱则是我们教师的恐惧。
正是因为自身的恐惧,使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学生为何沉默,却只简单归纳是学生愚笨。
尤其是素质教育下,许多教育要求使我们惊慌,我们需要为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无法忍受的过失找替罪羊。
当我们把一切问题归纳到学生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轻松的推卸掉作为教育者
的责任。
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师的真心真我,需要教师心灵的诚信和对教育的责任感,教师更需要敞开心灵的教育勇气,在教学的苦乐成败中成长。
可以说这本书的一些教学实例深深震动了我,让我我认识到作为教师:
1、首先要克服自身的教学恐惧,寻求更好地解决办法。
不要用责备和抱怨
学生的方式减轻我们对学生问题应负的一切责任。
2、用心对待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才会反过来倾听我们的声音。
3、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智力工作伴随感情同时存在,所以“希望开启学生的思想,我们必须同时开启学生的情感”。
4、不要用成绩这一手段权威的让学生听我们说话,而是要走入学生的世界,
让学生感到我们是能听他或她说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本书打动我的第二点是:
书中的一些语句打动我的心灵,这本书就像朋友一样和我一起解决了
心
灵中的久思问题。
感悟一:好教师共同特质:一种把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感悟二:在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的核心任务是为真理提供一种声音,一种能力——独立的把真理说出来,让学生听到、理解而不需借助教师的
声音。
感悟三:心怀希望教学——不再分离,教学要源自心灵,听从真心去教学,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栖身于此的勇气。
读《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的过程,就如同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让我鼓
起教学的勇气,心怀希望的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