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整理人民法院协议离婚程序

2019年整理人民法院协议离婚程序

人民法院协议离婚程序

在我国,离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登记离婚,另一种是诉讼离婚。一、依照我国《婚姻法》第31条的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并且对子女的抚养及对财产的分割问题作出的适当的处理的,可以到婚姻登在我国,离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登记离婚,另一种是诉讼离婚。

一、依照我国《婚姻法》第31条的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并且对子女的抚养及对财产的分割问题作出的适当的处理的,可以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离婚,不须进行诉讼。登记离婚时,要提供以下文件:

1、户口本、身份证

2、结婚证

3、双方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

建议你首先尽量说服他,和他进行登记离婚,尽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离婚问题。如果他实在不想离婚,而你坚持一定要离,那么,就只有进行离婚诉讼了。

二、离婚诉讼。离婚诉讼是指夫妻中的一方基于法定离婚原因,向人民法院提起的、由人民法院对婚姻关系的维持与否进行判决的诉讼。

离婚诉讼的手续(过程)如下:

1、到人民法院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一般是到立案大厅,由立案大厅进行审查,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给予立案。如果你们双方不在同地居住的,则按原告就被告的原则,你要到男方的所在地提出诉讼。提出离婚诉讼申请时,须提供以下证件:

A、请求判定离婚的起诉书(一式三份)

B、户口本

C、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籍证明、军官证、士官证、军队文职干部证等)

D、结婚证

2、经立案大厅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准予立案后,由立案庭发出立案通知书,你凭立案通知书缴纳诉讼费(50元)。法院正式受理案件。

3、法院的立案庭受理案件后,将案件移送民事庭,由民事庭进行审理。

4、民事庭受案后,向男方发出传票,要求其在某个时间到庭应诉。同时,法院也通知你到庭参诉。

5、双方到庭后,由法院进行调解(这是必经程序)。调解的结果有3种:

A.经调解后双方愿意维持婚姻的,则由你撤回起诉,婚姻继续有效。

B.经调解后,他同意你的离婚请求的,并且对子女及财产问题作出处理的,则由你撤回起诉,由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离婚。

C.经调解后,你仍坚持要求离婚而他不同意的,或双方同意但对

子女及财产问题的处理存有争议的。则由法院进行审理判决。

6、法院通过开庭审理,作出准予离婚或不准予离婚的判决。

法院以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其中,《婚姻法》第32条规定了准予离婚的以下例示性的法定理由:

A.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B、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婚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应即发给离婚证。男女双方自愿离婚

››公诚勤恒《让我们一起重温校训》››种下希望,收获梦想 (第五周国旗下讲话)››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学校安全教育周国旗下讲话稿››学雷锋纪念日国旗下讲话››从自律走向成功——国旗下讲话››初中生国旗下讲话稿爱国,是民族的灵魂

如果将幸福、欢乐比做太阳,那不幸、失败、挫折就可以比作月亮。人不能只企求永远在阳光下生活,在生活中没有失败挫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心理学家使用挫折一词来指人们不能达到某种目标的情形,简而言之,你希望得到某种东西没有得到,这就叫挫折。

人的一生中会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挫折对人生来说是利还是弊呢? 挫折帮助你成长。

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

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

动机、追求和行为。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

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反之,从小无

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淹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挫折增

强你的意志力。

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大学,直

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

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

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

作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

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挫折的负性反应。

无论在心理学实验室,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于挫折的反

应并不相同。一方面这决定于对挫折的感情理解。如一个朋友批评了你,你可能会听从,甚至非常感激他,但如果把这位朋友的批评曲解,认为有损你的尊严,那你的反应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另一方面,感情

上的失落比物质上的失落反应激烈。当你追求的目标代表着爱、名誉、地位、尊严时,一旦目标丧失,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这是一种负性的反应。

此外,有的人可能用情景转移来淡化挫折感受,而有的人则用更大的损失(如自杀或杀人),来发泄他的心理损失。可见挫折带来的真正威胁,不在于已发生的、不可能挽回的挫折本身;而在于如何看待、承受、转移挫折感受和如何行动。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对待挫折。

>>《如何看待挫折的利弊?心理教育讲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