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32班薛莹莹201359375205人际沟通一、引言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
沟通无处不在,人际沟通技能不止在未来的求职、就业中非常重要,对学习者平时的生活也有重要的影响。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都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会对一个人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
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可见,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来提高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以为我们今后更好与他人进行沟通,进而更有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摆在我们眼前相对重要的问题了。
本文就以“人际沟通”为题,围绕有关大学生产生沟通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来研究,设计一节与此相关的心理活动课。
二、活动课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2.教会学生如何与人进行交往教学难点:如何讲授人际交往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教学形式:游戏、视频、音乐教学时间:45分钟一堂课教学年级:大学二年级教学步骤:1.引入主题(5分钟)2.主要环节活动一(肢体语言):a)活动导入 b)活动体验 c)学生体会d)教师小结(8分钟)活动二(数字传递):a)活动导入 b) 活动体验 c) 学生体会d)教师小结(10分钟)活动三(快乐大转盘):a)活动导入 b) 活动体验 c) 学生体会d) 教师小结(6分钟)活动四(撕纸游戏):a)活动导入 b)活动体验 c)学生体会d)教师小结(10分钟)3.分享讨论:a)学生总结 b)教师总结(6分钟)三、活动课的心理依据A.人际知觉(活动一)非言语沟通的通道:(1)脸部表情(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2)目光接触(3)身体语言(常暴露出一个人情绪状态的许多信息;可以表示某些特殊的含义;暴露出其他人的许多生理状态。
)B.共同交往的手段(活动二):1.书面沟通是借助书面文字进行信息交流,特点是具有权威性、准确、持久、不易歪曲、易执行2.口头沟通是借助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优点是亲切、可用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来支持其表达,并能进行情感交流。
但口语交往易失误、易被歪曲3.非语言沟通4.网络沟通(E-mail,网上聊天、视频):对传统沟通模式的挑战C.印象形成(活动三)1.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三个成分:行动者、知觉者、交往的情景2.形象形成的特点:一致性、评估性、中心特质的作用、隐含的个性理论3.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累加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4.印象形成的效应:顺序效应(优先效应、新近效应)、晕轮效应、定型、自我实现语言5.印象管理的理论:符号相互作用论、自我表现论、情景认同论6.自我表现的目的:(1)个体希望在他人心目中树立一个特点的形象(2)个体想要建立和维护与他自己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一种公开的形象7.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情景因素、参照群体的认同、其他人的影响8.印象管理的作用:(1)印象管理是社会交往的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人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着印象管理。
(2)印象管理有助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心理特点和个性。
D.人际沟通的互动性(活动四)1.发生于两方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对信息的反应,是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此过程会受到环境、个人、传递渠道、信息本身和理解等因素的干扰。
2.沟通具有有协调关系、社会整和、获得信息、教育学习、澄清事实和管理等功能;具有目的性、象征性、学习性和决策性等特征,是个人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普遍要求。
四、活动课的效果与预测评价课程设计比较有条理,开头有视频的引入,显得生动形象。
再通过提问,让学生体会到良好的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活动环节。
整个活动课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入主题,通过视频引入整堂课的主题,有着视听效果,形象生动,能让学生体会到提高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中间环节有四个活动。
每一个活动展示了人际沟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分别让学生体会到人际沟通过程中肢体语言、口头言语、微笑和真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环境会给沟通结果带来极大的影响。
活动一(肢体语言)——这个活动具有鲜明的前后对比。
在第一次正常交谈中,学生都能够没有任何障碍的正常交谈;而第二次交谈中,学生会感觉极其不自在,总是不自觉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达。
该活动具有鲜明的对比性,能给学生带来强烈深刻的体会。
活动二(数字传递)——这是一个团队活动,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仅用肢体语言来传达一个数字信息。
这个活动是极具挑战性的,小组往往不是耗时过长就是回答错误。
游戏带来的挫败感,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言语的交流在自然沟通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通过组内的竞争模式,能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活动三(快乐大转盘)——每个同学在活动中都要对另一个人微笑、握手、赞美。
这些动作过程虽然很简单,但是就是要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这些简单的动作恰恰是提高人际沟通的关键。
学生在做这些动作的同时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人际沟通技巧的训练。
这个活动形式很新颖,不是直接教授大家这些人际沟通的方法,而是通过转盘的形式,间接地让同学们学习,并且这个活动的参与度也是很高的。
活动四(撕纸游戏)——这个活动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环节。
第一个环节,大家听同一个人讲述得到纸张的图形会不尽相同。
这说明双向反馈渠道即沟通,受到严厉的阻障将直接影响结果的成功完成。
第二,每个人听不同的人讲述得到纸张也会不同。
这说明面对不同的人,每个人的做法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通过这个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到任何沟通的形式和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沟通以及双方彼此的了解,沟通环境的限制等。
每一个活动都会有问答环节,并进行小结,能让学生更好地从每个活动中学习该块知识点。
最后进行了对课堂进行总结,进行分享交流,让同学更好的领会这堂课。
探讨的过程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人际沟通问题,大家一起思考解决。
还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只有小游戏,还可以加些情景剧课堂可以更丰富。
同时这堂课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有效,因此可以设置一些奖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体来说这堂课的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
活动的设置比较合理,每一个活动都有相对应的知识点,并且关联性比较大。
活动比较多,能活跃活动氛围。
再通过积极性的调动,学生们都应该能从课堂中收获关于人际沟通的一些知识和方法。
五、结论:人际沟通需要具备以下素质:一、微笑(微笑很重要,你会感到世界变得美好起来)二、赞美(用心发现别人的优点,适时赞美,看看会有什么反应)三、共情(能够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四、倾听(让他人感觉到你的关怀与理解)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缘何强加给别人)六、换位思考(如果能换个角度想想,会不会更好地理解别人呢)另附:课程具体设计(45分钟)引入主题(5分钟):播放一段电视剧《金婚》第一集男女主人公吵架的视频1.教师提问老师:“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都有什么感受?”(请学生回答)2.学生回答学生:“明明可以不用吵架居然吵得那么厉害。
”3.提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老师:“是啊,我们生活中也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必要的争吵,因此提高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人际如何提高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活动一(8分钟):1.老师:“首先,我们进行第一项活动。
”2.课件出示活动规则:每两人一组进行两分钟交谈,内容不限3.全班开始游戏活动。
4.课件出示活动规则:大家再进行2分钟交流,但这次不要有任何肢体语言。
5.请同学谈谈活动的感受6.小结:1.结合肢体语言与他人沟通会比较轻松自然,会更容易把自己的热情传达给他人。
2.同时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为了让别人对你有一个更好的印象,一定要注意戒除自己那些不招人喜欢的动作或表情,注意用一些良好的手势、表情帮助你的交流,因为恰当的肢体语言会帮助你的沟通,不恰当地的肢体语言会阻碍我们的社交。
活动二(10分钟):1.老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活动。
”2.课件出示活动规则:先四个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抽签看数字,然后将这个数字用肢体语言表述出来,传给前面的一个同学,通过这样的传递方式层层传递,直到传给第一个队员,并将这个数字写在白纸上(写上组名)。
全过程不允许说话。
看哪个队伍速度最快,最准确。
3.全班开始游戏活动。
4.老师:“从人际沟通的角度,对于这个活动,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呢?”(请同学谈谈活动的感受)5.学生:“……”6.小结: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光有肢体语言也是不行的,口头言语在人际沟通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同学们在人际沟通中应该口头言语和肢体语言相结合。
活动三(6分钟):1.老师:“上面两个活动让我们知道了你的一言一行在人际沟通中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接下来进入第三个活动。
”2.课件出示活动规则:所有人围成两个大圆圈,里圈的学生面朝外,外圈的学生面朝里,呈“鱼缸式”排列,围成两个同心圆,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大家随同心圆转动,内外圈旋转的方向相反,音乐一停,面对面的两个人要微笑,彼此握手并问候赞扬对方。
3.全班开始游戏活动。
4.老师:“刚才你用心听对方说话了吗?你对ta微笑了吗?你赞扬ta 了吗?”5.学生:“……”6.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首先要面带微笑,用你的微笑换ta 的微笑,同时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谈话,把赞美当成一种习惯,真诚对待他人。
活动四(10分钟):1.老师:“最后我们来玩一个撕纸游戏,每个人准备一张纸,准备好后闭上眼睛,然后听我的叙述,不许问问题。
”2.老师:“将纸对折一下,然后再对折一下,在右上角撕去一个角,然后转动180度,再将手中所拿纸的左上角撕去,然后把纸打开。
”3.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呢?”(请同学谈谈活动的感受)4.学生:“……”5.老师:“因为不许问问题,所以才会有误差,即单向沟通。
同时听也是一种能力。
”6.老师:“同学们再准备一张纸,闭上眼睛,听班长来叙述,不许问问题。
”7.班长(叙述相同的话):“将纸对折一下,然后再对折一下,在右上角撕去一个角,然后转动180度,再将手中所拿纸的左上角撕去,然后把纸打开。
”8.老师:“为什么还会有误差?”(请同学谈谈活动的感受)9.学生:“……”10.小结:任何沟通的形式及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沟通者双方彼此的了解,沟通环境的限制等,沟通是一个转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