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

《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

《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 学习体系:列出这一阶段所包含的章节。

第十一章货币市场第一节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第二节同业拆借市场第三节票据市场第四节国库券市场第五节回购协议市场第十二章资本市场第一节资本市场的特点与功能第二节证券发行市场第三节证券流通市场第四节资本市场重要理论及证券投资分析简介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及其调节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第三节国际储备与对外债务第四节国际支付与结算第十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第一节国际资本的流动第二节国际金融市场第十五章金融全球化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第二节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第十六章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第四节清算业务第十七章货币供给第一节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第四节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第五节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第十八章货币供给第一节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第四节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第五节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第十九章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第二节通货膨胀第三节通货紧缩第二十章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第四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五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第二十一章金融监管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第二节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第三节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第四节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第二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第一节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节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第三节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第四节金融创新与发展第五节金融结构与发展2. 学习目标具体掌握的学习内容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国际收支与调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全球化、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发展等。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指导,系统学习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了解国际主流货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交融历史与现实,概括反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

作为非本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 各章节学习重点第十一章货币市场 ( 学习时长:半天掌握程度:熟悉)一、货币市场的含义与特点:1、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货币市场特点: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低。

二、货币市场的功能与作用:1、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2、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

三、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等子市场的含义:1、同业拆借市场: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2、票据市场:是指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及转让的场所,主要包括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也包括其他融资性票据市场。

3、国库券市场:又称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4、回购协议市场: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

第十二章资本市场 ( 学习时长:半天掌握程度:熟悉)一、资本市场的特点: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货币市场有以下四个特点:1、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较长;2、市场交易的目的主要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3、资金借贷量大;4、市场交易工具特殊。

二、资本市场的功能:1、筹集资金;2、合理配置资源;3、有利于企业重组;4、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证券发行市场:1、证券发行市场又被称为一级市场。

2、发行市场主体:证券发行人、证券投资者、证券中介机构。

3、发行方式:(1)私募发行;(2)公募发行;(3)直接发行;(4)间接发行。

4、证券发行的条件限制。

四、证券流通市场:1、证券上市2、证券交易程序3、证券流通市场参与人:证券经纪人、证券商。

4、证券流通市场的组织方式:(1)证券交易所;(2)柜台交易;(3)无形市场。

五、资本市场重要理论:1、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2、资本市场效率理论3、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4、资产组合理论六、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1、基本面分析:(1)宏观经济周期性运行与证券市场;(2)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3)产业生命周期与证券行市;(4)公司状况与证券行市。

2、技术分析:(1)技术指标法;(2)切线法;(3)形态法;(4)K线法;(5)波浪理论;(6)循环周期理论。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 学习时长:半天掌握程度:熟悉)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1、国际收支的概念:(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2)国际收支反映的是国际经济交易的全部内容;(3)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1)经常项目;(2)资本和金融项目;(3)储备资产;(4)净误差与遗漏。

二、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1、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判断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经济增长状况;(2)经济结构性原因;(3)货币性因素;(4)偶然性因素;(5)外汇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

3、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4、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1)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2)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三、国际储备与对外债务:1、国际储备及其构成:(1)黄金储备;(2)外汇储备;(3)储备头寸;(4)特别提款权。

2、国际储备的作用:(1)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2)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

3、国际储备管理:(1)规模管理;(2)结构管理。

4、对外债务及其管理。

四、国际支付与结算:1、国际支付与国际货币2、现代国际支付的基本流程与特点3、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第十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 学习时长:半天掌握程度:熟悉)一、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与种类:(1)长期资本流动;(2)短期资本流动。

2、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与特点3、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1)经济原因;(2)金融原因;(3)制度原因;(4)技术及其他原因。

4、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1)一体化效应;(2)放大效应;(3)冲击效应;二、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金融市场概述:(1)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与种类;(2)国际金融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2、国际外汇市场:(1)国际外汇市场特征;(2)国际外汇市场参与者;(3)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活动。

3、国际货币市场:(1)银行短期信贷市场;(2)短期证券市场;(3)离岸金融市场。

4、国际资本市场:(1)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2)国际证券市场。

第十五章金融全球化 ( 学习时长:半天掌握程度:熟悉)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三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2)生产一体化;(3)金融全球化。

2、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金融机构全球化;(2)金融业务全球化;(3)金融市场全球化;(4)金融监管与协调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二、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1、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回顾与现状2、加入WTO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主要格局;(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积极效应;(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十六章中央银行( 学习时长:半天掌握程度:熟悉)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客观经济基础。

2、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总体而言,中央银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其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3、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中央银行在中国的萌芽是20世纪初清政府建立的户部银行。

最早以立法形式成立的中央银行是1928年于上海成立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

新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4、中央银行的类型: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因而中央银行在组织形式上具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1)单一中央银行制(2)复合中央银行制(3)跨国中央银行制(4)准中央银行制二、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它的性质集中表现在其职能上。

2、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2)“银行的银行”(3)“国家的银行”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概念(2)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2、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1)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3)中央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关系四、清算业务:1、清算业务的含义: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2、中央银行清算业务的形成和发展。

3、支付清算系统的主要类型和作用:(1)支付清算系统的主要类型(2)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

4、我国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1)同城清算业务2)异地清算业务第十七章货币需求( 学习时长:半天掌握程度:熟悉)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1、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2、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角度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角度,是指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工具的职能;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角度,是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分析各部门(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

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