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上海大学882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上海大学882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2010年上海大学882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边际成本和沉没成本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2.囚徒困境和纳什均衡答: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也就是说,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囚徒困境是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博弈,他们被关在不同的牢房且无法互通信息,坦白则减轻刑罚,不坦白则从重处理,如果都不坦白则无法对他们提起刑事诉讼,其最终博弈的结果是两者都坦白,囚徒困境说明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

3.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答:要素种类和数量既定情况下,要素价格高低直接决定了收入水平,个人或家庭按所拥有要素的价格获得相应的报酬,这种获得报酬的方式称为收入功能分配。

规模分配只表示个人家庭与其总收入的关系,而不考虑取得收入的方式。

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称为收入规模分配。

4.存量和流量答:存量表示某一时点上的变量称为存量,如家庭的存款量、企业的资本量、一国的货币量等。

流量表示某一时期的变量称为流量。

如家庭的收入量、企业的投资量,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等。

5.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答:投资乘数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

公式表示为11Ikb=-,其中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它表明政府支出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

公式表示为11Gkb=-,其中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6.财政自动稳定器和挤出效应答:财政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

政府支出增加导致的利率上升会使私人投资支出下降,抵消了部分政府支出增加的效应,称为挤出效应。

货币需求和投资对利率的弹性越大,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使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分析最优的要素投入组合条件,以及相同产量的长期成本低于短期成本的情况(画图说明)。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2.分析完全垄断厂商通常情况下总是在价格弹性大于1区间确定价格的原因。

答:假设市场需求是()p q ,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是()c q ,垄断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即:()()max qp q q c q - 令目标函数式关于q 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就有:d d p q p MC q+= 又因为d d 111d d p p q q p p p q q p ε⎛⎫⎛⎫+=⋅+=- ⎪ ⎪ ⎪⎝⎭⎝⎭以及0MC >,所以: 110p ε⎛⎫-> ⎪ ⎪⎝⎭解得:||1ε>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会在富有弹性的地方进行生产。

3.分析污染许可证交易如何达到最有效率的治污效果。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4.请分别写出两部门和三部门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并分析其异同。

答:(1)在两部门经济中,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经济行为主体,从收入的角度,Y C S =+,从支出的角度,Y C I =+,两部门循环经济模型中,从事后看收入等于支出,有C S C I +=+,从而有I S =,意味着储蓄必然转化为投资。

(2)在三部门经济中,考虑政府部门,从收入的角度看,增加了税收,Y C S T =++,从支出角度看,则增加了政府支出,Y C I G =++,其中T 表示净税收,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

三部门循环模型中从事后看收入也等于支出有C S T C I G ++=++,从而有()S T G I+-=,T G -为政府储蓄,政府和私人储蓄全部转换成投资。

其循环流程如图1-4所示:图1-4 三部门经济循环流程(3)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两种不同的循环模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从事后看都是收入等于支出,投资等于储蓄。

只要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意味着宏观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不同点:两部门经济中只有家庭和企业,均衡时,家庭的储蓄全部转换成投资,三部门经济中多了一个政府部门。

政府的储蓄也是转化成投资的一部分。

5.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请画图讨论这两种途径引起一般价格上涨的作用机制。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6.为什么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何评价这两者政策含义上的差别。

答:(1)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此时AS 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

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变动影响,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但是由于充分竞争性,货币和工资水平具有充分的时间来调整,使得实际工资变动到充分就业水平。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又称短期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是在短期的基础上假设工资和价格刚性,所以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直线。

(3)两者政策含义上的区别①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则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②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那么政府都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市场上某个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函数为0.022x q M P =-,其收入为6500M =,商品的价格为20x P =,当价格上升为40x P =时(1)商品价格变化的总效应。

(2)商品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解:(1)当650020x M P ==,时,0.0220.02650022090x q M P =-=⨯-⨯=;当650040x M P ==,时,0.0220.02650024050x q M P =-=⨯-⨯=。

因此商品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为-40。

(2)价格上升到40后,为使他仍能购买价格变化前一样的数量的该商品,需要的收入为:()65009040208300M =+⨯-=当830040x M P ==,时,该商品的购买量0.0220.028********q M P =-=⨯-⨯=。

所以替代效应是86-90=-4,收入效应是50-86=-36。

2.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213224Q K =,其中劳动价格1L P =,资本的价格为2K P =。

(1)该厂商的最优资本和劳动组合。

(2)若27K =,其厂商短期成本函数。

(3)该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

解: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3.假定一个社会由A 和B 两人组成。

A 对某公共物品的需求为100A Q P =-,B 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为200B Q P =-。

(1)如该物品是一件纯粹的公共物品,在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为120元时社会最优产出水平是多少?(2)如该物品由私人厂商生产,会有多少单位产出?(3)如由政府来生产该物品的最优产出水平,成本为多大?A 和B 各应为这种公共物品消费缴纳多少税收?解:(1)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由A 、B 二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而成,即**3002P Q =-,令**3002120P Q =-=,解得*90P =,这就是社会最优产出量。

(2)作为私人物品来说,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人最优数量要求满足个人边际支付意愿等于物品的边际成本。

即有:100120A Q -=,得20A Q =-;同理有200120B Q -=得80B Q =,所以私人厂商生产时的产出量为80-20=60。

(3)由政府来生产90单位产品时,成本共计为:C 9012010800=⨯=(元)。

由于A 、B 二人都消费90单位公共物品,因此1001009010A P Q =-=-=,20020090110B P Q =-=-=,这样,A 、B 二人应纳税分别是1090900A T =⨯=和110909900B T =⨯=,10800A B T T +=(元)。

4.货币需求0.25L Y r =-,价格1P =(1)名义货币供给为150,推导出LM 的曲线;(2)名义货币供给为200,推导出LM 曲线并与(1)比较,说明达到目前状况的政策手段;(3)对于(2)中的LM 曲线,101100r Y ==,,是否到达均衡?若不,利率该如何变动以达到均衡状态?解:(1)由150M =知,0.25150L Y M Pr =⇒-=,即LM 曲线为25750Y r =+。

(2)由200M =知,0.25200L Y M Pr =⇒-=,即LM 曲线为251000Y r =+。

与(1)比较,此时使用的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政策手段可能包括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以及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

(3)(2)中的LM 曲线为251000Y r =+,将10r =代入有:25100012501100Y r =+=>经济到达均衡时,2510001100Y r =+=,则4r =,即将利率降为4时达到均衡状态。

四、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1.试用供求弹性原理分析税收的效用和代价,以及税收负担的分摊情况(画图说明)。

答:(1)税收的效用和代价对一种商品征税,将提高需求者支付的价格,并降低供给者得到的价格。

税收的实际代价是降低了产量。

损失的这部分产量就是税收的社会成本。

如图1-7所示:区域A B +代表了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区域C D +表示生产者剩余的损失。

政府在征税中获得的收入为A C +。

税收的代价为()B D -+。

图1-7 税收的额外净损失(2)税负分摊情况①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时,税收在买卖双方之间的负担如图1-8(a )所示,此时税收负担主要归于买方,即买方承担0b P P -,而卖方承担0s P P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