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复习重点 (个人总结可能不全,请大家补充指正)考试时间:2013年5月8日下午1:30 考试地点:考试题型:问答题、计算题(10~20分) 苏新军老师 Tel : E-mail :第一章 绪论1.1.1 三种传递现象的联系当物质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扩散,也可以是由涡旋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各类系数 总的效应通常,充分发展湍流中,湍流传递系数远远大于分子传递系数。
两种传递系数的比较❖ 分子传递系数ν, a , D AB :➢ 是物性,与温度、压力有关; ➢ 通常各项同性。
❖ 湍流传递系数νt , a t , D ABt :➢ 不是物性,主要与流体流动有关; ➢ 通常各项异性。
1.1.3 热质交换设备的分类热质交换设备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工作原理、流体流动方向、设备用途、传热传质表面结构、制造材质等分为各种类型。
最基本的是按工作原理分类。
★ (1)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参考书后思考题第二题)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等类型。
间壁式又称表面式,在此类换热器中,热、冷介质在各自的流道中连续流动完成热量传递任务,彼此不接触,不掺混。
直接接触式又称混合式,在此类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并且相互掺混,传递热量和质量后,在理论上变成同温同压的混合介质流出,传热传质效率高。
dyud dy u d efft t S μμμτττ-=+-=+=)(有效动力粘度系数:eff μdyt d dy t d q efft S λλλ-=+-=)(有效导热系数:eff λdyd D dy d D D m AABeffA ABt AB S ρρ-=+-=)(有效质量扩散系数:ABeff D蓄热式又称回热式或再生式换热器,它借助由固体构件(填充物)组成的蓄热体传递热量,此类换热器,热、冷流体依时间先后交替流过蓄热体组成的流道,热流体先对其加热,使蓄热体壁温升高,把热量储存于固体蓄热体中,随即冷流体流过,吸收蓄热体通道壁放出的热量。
热管换热器是以热管为换热元件的换热器,由若干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通过中隔板置于壳体中,中隔板与热管加热段,冷却段及相应的壳体内穷腔分别形成热、冷流体通道,热、冷流体在通道内横掠管束连续流动实现传热。
(2)按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分类(可参考书后思考题第三题)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其内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可分为:顺流式、逆流式、叉流式和混合式等类型。
顺流式又称并流式,其内冷、热两种流体平行地向着同方向流动,即冷、热两种流体由同一端进入换热器。
逆流式,两种流体也是平行流体,但它们的流动方向相反,即冷、热两种流体逆向流动,由相对得到两端进入换热器,向着相反的方向流动,并由相对的两端离开换热器。
叉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交叉。
混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体过程中既有顺流部分,又有逆流部分。
思考题1、分子传递现象可以分为几类?各自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答:分为三类: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现象。
动量传递:流场中的速度分布不均匀(或速度梯度的存在);热量传递:温度梯度的存在(或温度分布不均匀);质量传递:物体的浓度分布不均匀(或浓度梯度的存在)。
2、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分为哪几类?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等类型。
间壁式又称表面式,在此类换热器中,热、冷介质在各自的流道中连续流动完成热量传递任务,彼此不接触,不掺混。
直接接触式又称混合式,在此类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并且相互掺混,传递热量和质量后,在理论上变成同温同压的混合介质流出,传热传质效率高。
蓄热式又称回热式或再生式换热器,它借助由固体构件(填充物)组成的蓄热体传递热量,此类换热器,热、冷流体依时间先后交替流过蓄热体组成的流道,热流体先对其加热,使蓄热体壁温升高,把热量储存于固体蓄热体中,随即冷流体流过,吸收蓄热体通道壁放出的热量。
热管换热器是以热管为换热元件的换热器,由若干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通过中隔板置于壳体中,中隔板与热管加热段,冷却段及相应的壳体内穷腔分别形成热、冷流体通道,热、冷流体在通道内横掠管束连续流动实现传热。
3、简述顺流、逆流、叉流和混合流各自的特点,并对顺流和逆流做一比较和分析。
答:顺流式又称并流式,其内冷、热两种流体平行地向着同方向流动,即冷、热两种流体由同一端进入换热器。
逆流式,两种流体也是平行流体,但它们的流动方向相反,即冷、热两种流体逆向流动,由相对得到两端进入换热器,向着相反的方向流动,并由相对的两端离开换热器。
叉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交叉。
混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体过程中既有顺流部分,又有逆流部分。
顺流和逆流分析比较:在进出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的平均温差最小,顺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总是低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而逆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却可能超过热流体的出口温度,以此来看,热质交换器应当尽量布置成逆流,而尽可能避免布置成顺流,但逆流也有一定的缺点,即冷流体和热流体的最高温度发生在换热器的同一端,使得此处的壁温较高,为了降低这里的壁温,有时有意改为顺流。
第二章 传质的理论基础7个基本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发光强度、温度、物质的量),它和“长度”,“质量”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
单位为摩尔(mol)。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与阿伏伽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 。
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2.1.2.1 传质的速度 多组分的传质过程中,u A 、u B 代表组分A 、B 的实际移动速度,称为绝对速度。
u 代表混合物的移动速度,称为主体流动速度或平均速度(以质量为基准)(若以摩尔为基准,用u m 表示);u A -u 及u B -u 代表相对于主体流动速度的移动速度,称为扩散速度。
u A =u+(u A -u) u B =u+(u B -u)u A =u m +(u A -u m ) u B =u m +(u B -u m )绝对速度=主体流动速度(平均速度)+扩散速度 2.1.2.2 传质通量【重点看三种传质通量、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称为传质通量。
传质通量=传质速度×浓度 质量传质通量:m (kg/m 2·s); 摩尔传质通量:N (kmol/m 2·s)。
(1)以绝对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上式为质量平均速度定义式(总摩尔通量)N=N A +N B =C A u A +C B u B =Cu mu m =(C A u A +C B u B )/C(2)以扩散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 传质通量=扩散速度×浓度 质量通量: 摩尔通量: 总通量:(3)以主体流动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 传质通量=主体流动速度×浓度 质量通量: 同理:摩尔通量: 同理: A A A u m ρ =BB B u m ρ =uu u m m m B B A A B A ρρρ=+=+= )(1B B A A u u u ρρρ+=)()(u u j u u j B B B A A A -=-=ρρ)()(m B B B m A A A u u C J u u C J -=-=BA B A J J J j j j +=+=)()()(1B A A B B A A A B B A A A A m m a u u u u u +=+=⎥⎦⎤⎢⎣⎡+=ρρρρρρρρρ)(B A B B m m a u +=ρ)(1B B A A A m A u C u C CC u C ⎥⎦⎤⎢⎣⎡+=)(B A B m B N N x u C +=➢ 稳态扩散:扩散范围内各点参数不变(恒定) 2.2扩散传质(了解) 两组分扩散系统中,组分A 在组分B 中的扩散系数等于组分B 在组分A 中的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物质的分子扩散系数表示它的扩散能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
定义:扩散系数是言扩散方向,在单位时间单位浓度降得条件下,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扩散某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单位m2/s )2.3.5对流传质过程的相关准则数(1)施密特准则数(Sc)对应于对流传热中的普朗特准则数(Pr)( 2 ) 宣乌特准则数(Sh )对应于对流传热中的努谢尔特准则数( Nu )( 3 ) 传质的斯坦顿准则数(Stm)对应于对流传热中的斯坦顿准则数St2.4.1薄膜理论简述“薄膜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当流体流经固体或液体表面时,存在一层附壁薄膜,靠近壁面一侧膜内流体的浓度分布为线性,而在流体一侧,薄膜与浓度分布均匀的主流连续接触,且薄膜内流体与主流不发生混和与扰动。
在此条件下,整个传质过程相当于集中在薄膜内的稳态分子扩散传质过程。
思考题:简述质扩散通量的几种表示方法:以绝对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以扩散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以主体流动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
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称为传质通量。
传质通量等于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
以绝对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以扩散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以主流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第三章 传热传质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此章有计算题,重点看例题】例题3-1常压下的干空气从“湿球”温度计球部吹过。
它所指示的温度是少量液体蒸发到大量饱和蒸汽——空气混合物的稳定平均温度,温度计的读数是16℃,如图所示。
在此温度下的,,A A A B B B A A B Bm u m u m e u e u ρρ===+(),(),A A A B B B B A Bj u u j u u u j j j ρρ=-=-=+1()()A A A AB B A A B e u e e u e u a m m e ⎡⎤=+=+⎢⎥⎣⎦()B B A B e u a m m =+a ν=Pr i D Sc ν=imD lh Sh ⋅=λl h Nu =l p u C h ρ=⋅=Pr Re Nu St u h Sc m=⋅=Re ShSt m物性参数为:水的蒸汽压 PW=0.01817bar ; 空气的密度 ρ=1.215kg/m3; 空气的比热 Cp=1.0045kJ/kg.℃; 水蒸汽的汽化潜热 r = 2463.1kJ/kg ;Sc=0.60,Pr = 0.70 。
试计算干空气的温度。
[解]:求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为 (1) 水从湿球上蒸发带入空气的热量等于空气通过对流传热传给湿球的热量: 干空气的温度为: (2)所以, (3)将(1),(3)带入(2)中整理得因为 所以 根据题意,C f = 0,水的分子量为18 g /mol ,则思考题:1、如何理解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类比性答: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会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