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西方民族国家的行成

论西方民族国家的行成

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摘要:16、17世纪欧洲向外扩张的同时,由于内部发生的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开始了社会转型。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欧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民族;中世纪;海外扩张;新兴资产阶级;新君主
关于民族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2)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韦伯斯特大学辞典》对民族的解释依次是:
① 由一般表现为共同语言、宗教、习俗等等的假设的血缘纽带联结起来的人群;② 具有相同的惯例、习俗以及社会同一意识与共同利益感的人群;③ 统一在一个单一的独立政府之下的一国居民之总体,即国家。

可见中国人的民族一词的概念与西方人ethnic group(民族)概念是不同的。

在西方文化中,涉及边界和国土方面的国家意为Country,涉及民族方面的国家意为Nation,涉及政权和政治方面的国家意为State。

在中国,我们头脑里的“民族”概念具有多重含义,更多趋向于nation(国家)。

(1)广义的民族概念,含义相当于“人类共同体”,接近于people;(2)国家概念紧密相连,“国族”一词可以较形象地表达这层含义,如中华民族,相当于nation;(3)狭义民族概念,即国族组成部分的各民族,如中国的56个民族(部分学者主张用族群ethnic group)概念表达;
(4)小民族或不发达民族,用部落可能更加确切。

中世纪时期,西欧经济除了在14世纪曾衰退过外,在中世纪早期几个世纪以后,一直保持相当稳定的增长。

原因之一是,1000年以后,外来入侵随着维京人中止进攻而告停止,当时,这些地区的人口约增长了50%,人口的激增促使人们牡蛎改进农业技术以支持人口的增长,而粮食的增长转而又使人口进一步增长成为可能。

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他表示西欧开始崛起,这一趋势想后来帮助英国人和荷兰人在全世界使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黯然失色。

不仅欧洲内部的贸易在发展,而且欧洲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贸易也在发展。

贸易关系的扩大和加强产生了重大影响。

欧洲经济适应国际贸易的程序开始远远超过东方诸侯较为自给自足的帝国的经济。

随着经济的扩展,欧洲的技术也发展了,并提供了扩张所必须的物质和技术,就欧洲的海外扩张来说,最重大的技术进步表现在造船、航海设备、航海术和海军装备方面。

这些发展给了欧洲人一个决定性的而有力条件,使他们能夺取并控制世界诸大洋。

欧洲通过海外扩张,美洲大量金银涌入,除了这飞来横财,还有努力贸易、
香料贸易、殖民地的进出口贸易、乃至还上掠夺使欧洲的海外事业编的更加富有。

这种外在的经济繁荣与前面提到的内部商业竞争和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导致了欧洲经济中货币使用的极大增长。

货币化削弱了罗马帝国崩溃后发展起来的封建秩序。

封建领主变成了地主,农奴则变成了自由农民。

同样,货币的使用也削弱了城市里的手工业和商业封建行会。

于是,在欧洲所发生的,是历史性地转向一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

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就在这时,“新君主”出现,他们创建了更具凝聚力的政治结构。

到15世纪末,民族国家的趋势已很明显,西班牙的斐迪南伊莎贝拉、英国的亨利八世、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等君主主政下的政治结构已非常强大。

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源于他们与新兴的资产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们从新兴资产阶级那里得到必要的财政支援,作为回报,皇室力量的巩固帮助市民们结束频繁的封建战争。

一系列早期民族国家的建立,绵延数百年的封建混战停息,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民族国家的政局稳定。

到16、17世纪欧洲的民族国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主权概念更加明确,国家主权的体现,在国内是镇压叛逆,在国外是进行国际战争;宣扬君权神授;没收教会财产,充实国库,其中英国最为典型;强化国家机器。

欧洲近代民族国家是在硝烟不断的战争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它们彼此之间经过宗教战争,王朝战争,殖民争夺战最终稳固了疆界,并且确立了一种彼此制约的、均势的国际关系格局。

参考文献 1 全球通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