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辅导员岗前培训心得

辅导员岗前培训心得

辅导员岗前培训心得
郭 扬“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
从第一天迈进四方学院大门的时候,这十六个大字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上,也就在这一刻我与“四方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近一周的培训过程中时时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带着希望,带着激情,带着一颗“四方人”的育人之心投入到每一堂课程当中去。

一、做好学生的辅导员、做好学生的保姆
在培训当中,戴院长和甄书记、杜院长为我们新进教师做了深刻的岗前培训课程,这让我们对“四方”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对“四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对我们这个教师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让我们意识到如何更好的去做好学生辅导员这一“保姆”工作,体会如下:
1.辅导员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辅导员作为学生最亲密的教育者,必须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诚实、乐观、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以影响和感染学生。

现实中,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是繁杂而辛苦的,日常工作有些是有形的,更多是无形的;有些工作是在工作时间中进行的,有许许多多的琐事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

辅导员工作基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一天几乎24小时都处于紧张状态,难以量化计算,全凭敬业精神和良心。

因此,要做好学生工作,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辅导员本人要对本职工作充满热心、爱心和责任心,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把辅导员工作作为崇高的事业用心去做,那么,辅导员的工作就会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就会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学生的尊重。

2.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信息灵通、接受新事物快、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们敬仰和崇拜学识渊博、成就斐然的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具有较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所以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3、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同所有的教师一样,高校的辅导员自身面临许多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同时还要充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辅导者、心理素质的塑造
者。

因此高校辅导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90后的学生都是具有一定个性的群体、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才能够对他们给予引导和帮助。

4.辅导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素质能力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是体力和智力的有机结合、物质和精神的动态统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例行者,必须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

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只有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分析教育。

二、关注学生心里、关注学生健康
在魏文风教授的授课中,魏文风教授结合大量的思想教育实例,生动的讲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相应的教育方法,用精确的数据、真实的案例、专业的分析向我们讲授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如何进行预防及事后正确的处理,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发现学生心理危机以及快速有效对其进行处理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并就此问题为我们认真的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劳动教育以及性教育等教育内容的过失和现实中的教育利弊。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改革,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能仅仅体现学习成绩要优秀,还应该有健康的心理。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不少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个人的心理健康更值得社会广泛的重视。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自己有没有一颗健康的心理怎么去教育学生。

通过培训,我对心理学和心理实训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认识到了心理学的真正价值所在,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越到困难,都会出现心理波动,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些心理方法,我们就能很好的调节自己,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培养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教育公正信念
“公正的要义就是斤斤计较的等利交换;道德重建的基础是公正;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即利害人己)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

”吴然教授从教育职业道德修养引申到教育中的公正、公平受教平等权力,让我们更懂得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神圣。

教师职业是一个崇高且神圣的职业,不但是文化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尤其是高校的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个人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对生活以及社会的认识。

因此,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必须时时规范自己的言行,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追求自身的进步发展,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自身举止的文明修养,品行端正,公正廉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

同时,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要有较强的综合业务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公正态度。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必须做到公正、公平。

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做到公平合理的评价学生;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以及公平公正的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四、以学生为本、做好管理者
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应当客观认识到当前我国大学生整体思想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然而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我们的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巨大变革中,社会功利化倾向以及思想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和理想信念的缺失,再加上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后带来了高等教育规模超常发展,从而引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成本分担、贫困生大幅增加、毕业生就业难等各种问题,淡化了学生与学校、国家的情感,强化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功利意识,这些社会教育的不利因素也给我们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

不仅如此,当前大多数家庭因存在精英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强弱失衡而造成家庭教育偏颇,学校管理因“生本理念”缺失而导致学校教育乏力,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相互教育不够,这些都给我们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促使我们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反思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认为要意识到:
1.形成与时俱进的学生管理观。

在当前这样复杂的新形式下,我们每一位辅导员以及学生工作者都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更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学习能力,在工作和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理论
素养和文化内涵,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真正做到能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导学生所向。

2.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教育“以人为本”,我们的学生工作同样也应“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学校的刚性需求,而是要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相应地从显性向隐性转化,以服务学生为本,深入、细化、外延和宽容。

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热心、细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和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我们在工作中要更多地思考什么样的教育形式、管理方法以及活动开展才是当代大学生真正需要和接受的,什么样的大学教育才是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的。

3.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式。

由于当前高校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班级功能越来越淡化,我们的工作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契入点。

例如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有三分之二时间度过的学生公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区域外,现在它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

因此我们的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要牢牢抓住这块阵地,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走进学生公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广大学生团结在组织的周围,让他们有强烈的归属感。

与此同时,我们的学生工作必须抓住推行文化管理的机遇,围绕学分制改革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风校风建设、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学团组织建设、学生社团管理、学生媒体建设、网络德育、学籍管理、学生事务工作等具体工作中贯穿文化管理的理念,通过文化内涵的阐示与建设提高学生工作的层次与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体会的一些方面,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实际应用,此次培训,我们共同憧憬未来,达成共识:珍视契机,做学生生涯发展的引路人和自身成长规划的主导者;爱岗敬业,;完善自我,做学生信服的人生导师和综合学生事务的咨询师与管理者。

辅导员工作是一份爱的事业,一个好的辅导员往往可以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

经过这次培训后,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不负众望 成为优秀辅导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