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课件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课件

23
(4)黑格尔哲学的成就和它的历史 地位
----“哲学在黑格尔那里终结了”
第一个成就,在于它集以往哲学之大成,涉及到 广阔的领域,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大厦里面有 无数珍宝。
第二个成就,为哲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途径— —建立包揽一切的体系是错误的。
24
4、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出现(11—18)
黑格尔 (1770-118331)
1、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2)
“正象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 十九世纪的德国 ,哲学革命也作了政 治变革的先导。”(2段开头)
14
两个哲学革命的不同:
法国哲学革命
旗帜鲜明,而德国 哲学革命却是藏头缩尾、
掩掩盖盖的,它的革命
由此使得在两国哲学
革命中哲学家和哲学著
“但是这里必须指出一点: 黑格尔并没有清楚地作出如上的阐述 的”。(8段)。因为按照传统,哲 学家必然建立一个穷尽一切的绝对真 理的体系,黑格尔也遵循了这个传统。
20
(2)矛盾表现
一方面,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限发展 的,而他的体系则是唯心主义的,不是 事物的发展,而是“绝对观念”的发展, 而“绝对观念”的发展不是无限的,而 是有一个终点。
主讲:李玉良
1
内容介绍 一、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 二、这部著作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是
什么? 三、学习这部著作有何意义?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 古典哲学的终结》
又称《费尔巴哈论》(以下 简称《终结》)。
恩格斯写于1886年,最初发 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杂 志《新时代》刊物上(第四 期·第五期)。
费尔巴哈(1804~1872年)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 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 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等。在他 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 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 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 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 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 唯物主义的缺陷。
1888年,恩格斯作了进一 步修改,并补写了一篇序言, 以单行本出版。
3
一、《费尔巴哈论》 的写作原因
4
(一)历史原因——全面系统说明马克思 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马克
思和恩格斯多年来的心愿
早在1845年他们二人就立下了一个共同 的心愿: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 典哲学之间的对立,把他们从前的哲学信 仰清算一下。
另一方面,他的辩证法是革命的,认 为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一切社会制度 都是发展变化的,他的体系却是反动的, 认为普鲁士王国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顶 点。
"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 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9段) 21
(3)矛盾根源
“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 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 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各自在自己 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 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发挥了黑 格尔的辩证法思想:①客 观世界是一个不断由低 级向高级无限发展的过 程; ②辩证的思维方法 是客观过程在头脑中的 反映;③辩证的发展观是 发展的绝对性和静止的 相对性的统一。
19
3、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和唯心主义体 系之间的矛盾(9—10段)
(1)指出体系和方法之间存在矛盾
内容隐藏在迂腐、
作的遭遇完全不同
晦涩的言词后面和
笨拙枯燥的语句里面
15
亨 利 希 ·海 涅 ( Heinrich Heine1797~1856) 德国著名民 主 诗 人。 1843年结 识 马克 思, 1848年患严重瘫痪症卧床直至逝 世。他在1843—1844写的《论德 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一书中, 称黑格尔是完成德国哲学革命的 最伟大的哲学家,论证了德国哲 学的发展是德国社会革命的一种 准备。
7
(三)直接原因——评述施达克论费 尔巴哈的书
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周刊《新时代》 编辑部请恩格斯评述施达克的《路 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
8
关于本书题名的理解:《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从本书的针 对性去理解
从德国古典哲学内部 两条路线斗争去理解
从马哲产生是哲 学史上的真正革
命去理解
他们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5
(二)理论原因——当时理论斗 争的需要
“马克思的世界观在德国和欧洲境界 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 找到了代表。”
在英国,出现了新黑格尔主义——宣 扬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
在德国,出现了新康德主义——
折衷主义。
6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十八世纪末到 十九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从康德开始,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到黑 格尔,创立了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唯一的 唯物主义哲学家,也是德国古典哲 学的最后一个代表。
9
二、正文导读— 基本框架和内容解读
10
基本框架:
全书包括序言、正文 和附录三个部分,正文分 四章,全书共有99个自然 段。
11
(一)分析批判黑格尔哲学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黑格尔哲学 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阐述了德国古典 哲学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揭示了黑 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分 析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体系同辩证法的 矛盾,概述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12
1770年8月出生于德国的斯图 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 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 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 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 说。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 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 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 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 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 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 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16
2、黑格尔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3— 7)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 的都是现实的。”
——黑格尔《法哲学》序言,1821年
“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 性。”
——黑格尔 17
“凡是现存的,都是应 当灭亡的。”
“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 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 于它永远结束了人的思 维和行动力的一切结果 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22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l749~1832)
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 最伟大的作家,是德国“狂飙突进” 的中坚,1775~1786他为 改良现 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 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 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 (马克思)。完成了《浮士德》等代 表作。
相关主题